馬化騰:7個關鍵詞指出互聯網發展新方向
馬化騰、任正非、馬明哲等10位大佬預測2018趨勢!
2018-02-21 16:51:47 來源: 點擊:
隨著2018年春節的到來,2017年將徹底告別。
一年一度的中國互聯網10大思想家盤點又到了!
過去一年哪些互聯網思想影響到了你?他們如何改變了世界?同時,他們又如何引發了我們的思考?
在互聯網界,從來沒有空想家,都是實踐的思想家,是探索的思想家。特別發布10大思想家,以及他們對未來的預測,為你參考!
重磅發布:2017年中國互聯網10大思想家
2017年10月30日,在“2017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開幕之前,馬化騰發表了致合作伙伴的公開信,用“深度融合”、“云化分享”、“智慧連接”、“全用戶”、“大內容”、“新科技”、“寬平臺”等七大關鍵詞,分享了過去一年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觀察和思考。馬化騰在信中呼吁行業從零和博弈的“窄平臺”向共贏共生的“寬平臺”轉變,從而形成一個“數字生態共同體”。他還同時透露騰訊將推出“去中心化”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以幫助商家從“二選一”的困境中走出來。
“過去一年,整個經濟社會都邁入了全面數字化的進程。”馬化騰表示,這種深刻變化正重塑著互聯網生態,并讓自己更深刻地意識到,騰訊開放的“一片森林”并非沙漠中孤獨的綠洲,它植根于更龐大而多樣的生態環境中。在數字化背景下,不同產業和區域的生態之間,開始發生越來越多的關聯。它們可能將不再羈于行業、地域等因素帶來的條塊分割,緊密地交錯起來,讓跨界地帶產生豐富的創新空間,從而形成一個“數字生態共同體”。
馬化騰強調認為,平臺型生態企業作為基礎設施提供者,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應當以堅持共生共贏的“寬平臺”,破除零和博弈的“窄平臺”規則,鼓勵協作創新。“我們需要包容“另一種選擇”的存在,因為用戶比競爭更重要。”
前所未有的經濟社會全面數字化,讓每一個互聯網與科技工作者興奮,同時也讓人心生敬畏,馬化騰在信中呼吁:“我們越來越需要關注整個互聯網生態可能產生的外部性、需要去研究萬物互聯可能帶來的風險與隱患,也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自己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
馬化騰在公開信中用七個關鍵詞來描述最近一年來的觀察與思考:
深度融合: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信息技術,開始由表及里地融入各行各業的全流程,線上線下開始打通成為一體。
云化分享:云在數字時代的重要性,不亞于電在工業時代。作為重要的數字創新模式,“云化”程度體現著互聯網與各行業的融合深度。
智慧連接:連接,是所有智慧解決方案的基礎。在不同的場景中,連接匹配著不同的智慧解決方案,它依賴生態合作才能實現。
全用戶: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數字平臺,正在從“多用戶”平臺,變成“全用戶”平臺,它像水電設施一樣,成為今天人類社會所有個人和組織的基本需求。
大內容:無論是消息、短視頻等數字資訊產品,還是網絡文學、動漫、影視、游戲和音樂等數字文化產品,海量數字內容的生成與分發正在促成“大內容”戰略。
新科技: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今天都在強調自己的科技屬性。這不僅僅是口號,因為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將可能改變現有的行業格局。
寬平臺:如果說“窄平臺”遵從零和博弈,那么“寬平臺”會堅持共生共贏。在“數字生態共同體”中,大家的命運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倡導共生共贏才能可持續發展。盡管現狀并不理想,我們仍然期望一步步往這個方向走。
參考:馬化騰2017最新公開信:7大關鍵詞打造“數字生態共同體”
馬云:偉大的企業,需要解決偉大的問題
10月11日午間消息,2017杭州·云棲大會今天開幕,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作主題演講。在長達約20分鐘的演講中,馬云對新成立的達摩院、企業家精神以及未來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2017云棲大會上,馬云都說了哪些金句?
1,我確實不懂技術,這不丟人。但不懂技術還裝懂的人,那才丟人。
2,阿里內部不允許吹兩個牛:第一是技術強大,第二是服務做得好。
3,達摩院必須具備盈利能力。未來五年,阿里巴巴會對達摩院投入1000億元作為啟動資金,但未來要靠自己掙錢。
4,阿里巴巴要活102年,每天度日如年,非常艱難。阿里巴巴沒了之后,我們要留下一個研究院。所以達摩院要活的比阿里巴巴長。
5,我說就叫達摩院(DAMO),這個名字叫著叫著就習慣了,英特爾、谷歌等起初也不習慣,后來叫著叫著也就習慣了。
6,想要成為偉大的企業,就需要解決偉大的問題。
7,未來阿里巴巴的利潤來自技術,而不是規模。未來市場規模不是靠預算,而是靠創新。
8,有人說阿里巴巴是外資企業,其實我們是利用外資最好的公司,服務于中國市場。我們絕大部分是外資,用了美國、日本的錢服務中國市場,我們也要服務全世界。
9,未來十年,企業家不能跟科學家結合、沒有科學意識,是走不久的。所有的科學家要有企業家的意識,以結果、效率、公平為導向。
10,對于下一次技術革命,如果沒有想象、沒有擔當、沒有學習,人類是悲哀的。
馬云烏鎮演講:人人都需要升級,“新經濟”就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經濟!
提到馬云,網友經常調侃的一句話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馬云在2017烏鎮演講提到:也借著將新經濟重新定義了想象力,他說:“什么叫做新經濟,其實是創造力經濟、想象力經濟,我們去創造,我們去想象,只有創造力和想象力。什么是‘新’?‘新’就是創造力、想象力,所以我覺得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知識欠缺,不能因為自己的境界欠缺阻礙了自己的想象力,我們更不能因為自己的境界比較低,我們自己的想象力比較低,我們的知識結構比較低去限制別人的想象力。想象力經濟和創造力經濟就所謂今天的‘新’字。”
李彥宏:互聯網思維要轉變為AI時代思維
2017年 5月23日,2017年百度聯盟大會在重慶召開,百度公司董事長、CEO李彥宏,發表主題為“AI時代的思維方式”的演講。李彥宏在演講中對過去一年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狀況進行了介紹,并對人工智能時代人們應該擁有什么樣的思維方式進行了分享。
他在演講中說:
過去,我經常和我們的GM、PGM討論這個問題。既然我們已經認識到人工智能時代已經到來了,那么我們的思維方式是不是要做一些轉換?
大概很多年前也是在聯盟峰會上,我們提到“互聯網思維”。到2012年左右,中國互聯網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其實,移動互聯網時代和PC互聯網時代的思維方式已經發生了轉變。這還只是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轉變。今天,假如我們認為這個世界已經進入了人工智能的新時代,我們的思維方式應該有什么樣的不一樣這是我們在過去一年當中有過多次探討的一個話題,所以利用今天這個時間,我想跟我們的合作伙伴分享一下在過去一年中,我們在這個方面的一些思考。
我們還是先拿互聯網和人工智能對比一下。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人和人已經可以進行交流了。不管是面對面的交流、還是打電話、傳真等等,人和人之間有很多種交流的方式。但是人和物是沒有辦法交流的,因為物是“死”的,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有的一個共同感受。
互聯網時代到來以后,我們看到它給整個社會帶來的革命,主要是在人與人的溝通效率方面的革命,我們確實感覺到人與人的溝通比以前方便了太多,溝通效率大幅提升。這就是我們為什么今天看到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滲透著互聯網的影響力。
可是我們說了,在互聯網出現之前,人和人之間已經是有能力進行交流了,那么在人工智能時代,它真正解決的是人和萬物之間的交流。為什么?因為人工智能就是靠機器來理解人的意圖,如果機器能夠理解人,那么它自然而然也就能夠和人進行交流。
所以我們說,互聯網只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因為它們對這個社會的改變,在本質上不是一個量級的。互聯網只是使得原來存在的方式更加有效,而人工智能是把原來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對于百度為什么要推出阿波羅計劃,李彥宏認為,無人駕駛領域有很多的創業公司,在百度、谷歌工作過就能出去做一部分無人車的事情,能夠得到包括福特等企業在內的很多投資,“但我們覺得這樣的現象是非常不合理的,因為其實每個人都在重新發明,因此既然百度已經積累了三年的技術,我們就開放出來讓大家去用。”
基于此,李彥宏認為,人工智能時代的思維方式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手機還會長期存在,但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今天再去做一個APP獲得成功,這樣的事情已經不多了。”
第二,From think Mobile to think AI 。
李彥宏透露,百度內部開會的時候,兩種思維方式有非常大的反差的。“上個月我們在內部開總監會的時候,有些PM站起來講的時候就會提我們的字體應該多大,button應該重新設計一下,這樣的思維方式明顯是手機時代的思維方式。AI產品的PM,說著說著,拿出一個芯片說這是我們duerOS的芯片,價格能做到多低,形狀能做到多小,這就是AI時代的思維方式。”
第三,軟硬結合,重新定義“以人為本”。
比如語音交互中,麥克風技術就是典型的軟硬結合的例子;更明顯的是無人駕駛汽車,要激光雷達,要各種各樣的傳感器。
第四,數據秒殺算法, 算法推動社會進步。
第五,用AI思維做互聯網產品, 降維攻擊。
比如語音輸入與打字輸入相比,語音輸入就是降維打擊,“如果你用AI的思維來做互聯網產品,就實現了降維打擊。”
在演講的最后,李彥宏回憶起十幾年前剛創立百度的時候,他到各地與政府溝通希望能得到一些優惠條件。但是十幾年前政府扶持軟件行業,聽不懂互聯網。現在,政府都在大力支持互聯網行業,但他希望全行業能更早意識到人工智能的巨大機會。
“當我們不被理解的時候,大家要堅持。如果十幾年前我聽了一些政府領導的話,把我們變成軟件企業。那估計就不會有現在的百度了。”
李彥宏登《時代》封面:他正幫中國在21世紀贏得勝利
任正非: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華為總裁任正非2017年12月11日在喀麥隆代表處的講話時稱:什么是“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這也是互聯網思想的一句slogan,很值與你分享。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并不是咖啡因有什么神奇作用。而是利用西方的一些習慣,表述開放、溝通與交流。你們進行的普遍客戶關系,投標前的預案討論、交付后的復盤、飯廳的交頭接耳……,我都認為在交流,吸收外界的能量,在優化自己。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的神交。咖啡廳也只是一個交流場所,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交流的機會與場所,不要狹隘的理解形式。
法國的花神咖啡館是幾百年來文人作家的交流場所;摩洛哥里克咖啡館是二戰期間各國間諜的交流場所,不是有《北非諜影》嗎?老舍茶館、成都的寬窄巷……是用品味吸收人們去交流,你約不到人,咖啡館就是可被動獲得機會的邂逅,不僅僅是學術。
我強調公司要開放,見識比知識還重要,交流常常會使你獲得一些啟發。
我覺得你們年年輕輕就走出國門,就到了艱苦地區,不要自閉于代表處,自閉于首都,要大膽融入當地社會,更重要的要融入當地的上層社會,市場的機會、格局的形成,都在他們手里。西方人好運動,你們固守在“閨房”中,如何交朋友?打球去、滑雪去、水上運動去……,一切運動都是接近客戶的機會。沒咖啡,勝似咖啡。
馬明哲:中國互聯網99%是“皇帝的新衣”!
12月29日,2017年最后一個工作日,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發表2018年新年致辭。面對即將到來的2018年,馬明哲回望中國平安三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并展望今后發展策略。他說,中國平安擁有超過170萬名員工和壽險銷售人員、1.5億客戶、4.5億互聯網用戶;在2017年《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中名列第16位,居全球多元化保險企業第一;美國《財富》世界500強第39位,并蟬聯中國內地混合所有制企業第一。
馬明哲在致辭中說,三十而立,我們愈發體會到,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與社會的發展休戚與共,平安的成長,得益于國家富強,得益于社會繁榮,得益于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更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平安作為國內金融業的排頭兵之一,始終踐行著“創新中求發展”的理念與文化,過去十年中除了傳統金融業務不斷進步的同時,其在科技層面積累的力量也開始迸發出新的活力。近年來,中國平安積極開拓互聯網金融業務,包括陸金所、好醫生、平安好房、壹錢包、金融壹賬通等在內已經規模化,并吸引了用戶顯著增長。目前,平安互聯網用戶規模達4.03億。
這個致辭是對平安員工的動員誓詞,亦展現了一個大企業與國家與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勇擔社會責任的風范。
更值得關注的是,2017年8月3日,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在《人民日報》第13版,發表署名文章《金融的核心是風險管控》,在諸多金融亂象中,令人警醒。馬明哲的主要觀點包括:
1、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平安上下認真研讀,努力落實。
2、99%的互聯網金融都是“皇帝的新衣”,互聯網金融的關鍵是風控,而很多互聯網金融平臺缺乏風控,導致該領域泥沙俱下。
3、迄今為止,出現重大風險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都是由非金融機構主導、經營的,比如泛亞、e租寶等。而成立至今,陸金所從未發生一起投資者利益受損的風險事件。
4、陸金所平臺上的資金80%來自一、二線大城市,80%的借款需求來自三、四線城市,金融科技推動了農村金融的發展。
5、陸金所搭建了“公共資產負債管理智能云平臺”,幫政府管賬。中國平安投入數十億元,打造智能醫保管理云平臺,幫政府省錢。
劉強東:第四次零售革命將來臨
據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劉強東《財經》雜志發表的署名文章《第四次零售革命》稱:
新技術正在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沖擊,也把零售業推到了風口浪尖。今天市場上會不斷地出現和零售有關的新名詞、新標簽、新概念、新模式。一個明確的共識是:零售業正處在變革的前夜。一場暴風雨過后,整個行業會煥然一新:帶來一些新的機會,同時也顛覆一些舊的模式。
但是必須要看到的是:對零售業來說,變革常在、創新常在。從零售歷史來看,今天我們所面臨的變革和過去相比并沒有什么特別。技術的應用從來都沒有在根本上改變零售的本質。所以說,我們并不需要不斷地用新詞匯去定義一個行業。零售業的本質萬變不離其宗:成本、效率、體驗。抓住了這一點,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未來行業的機會。
零售的本質不變,仍然是成本、效率、體驗。那么改變的又是什么?其實當下的很多討論,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互聯網時代。過去20年的互聯網只是整個零售數字化進程的一個“序幕”。互聯網改變了交易端,但對供應端的影響還很小。數字化進程的下一幕——物聯網和智能化——對行業的改變會更加深刻、徹底。在我們即將跨入的智能時代,實現成本、效率、體驗的方式將變得完全不同。這也是未來零售業創新和價值實現的機會所在。
零售業會走到哪里去?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京東是如何思考零售未來的:下一個10年到20年,零售業將迎來第四次零售革命。這場革命改變的不是零售,而是零售的基礎設施。零售的基礎設施將變得極其可塑化、智能化和協同化,推動“無界零售”時代的到來,實現成本、效率、體驗的升級。
李開復:“愛,讓人類和人工智能有了分別
2017年,微軟前副總裁、谷歌前副總裁、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一直在傳播人工智能理念:
未來,人類就只做兩件事,創新和關愛,其他工作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2017年5月15日,創新工場創始人兼CEO、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李開復博士作為特邀嘉賓,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向2017屆畢業生們發表了題為《一個工程師的人工智能銀河系漫游指南》畢業演講,他提到:
4年前,我被診斷患上淋巴癌第四期,當時我面對的無情事實:我的生命可能就只剩下短短幾個月。

在那段前路未卜的時間,我對生命的意義深思良多。
我意識到我所有的成就,包括在等待30多年后終于來到的人工智能時代,對我來說其實毫無意義。
我意識到我過去所追求的科技、產品、投資、事業,我重視各種事情的優先級完全本末倒置。
我忽視了我的家庭,我父親去世了,我母親已幾乎不認得我,我的孩子們也不知不覺都長大了。
在治療期間,我讀了布朗妮·維爾(Bronnie Ware)的一本書,書中記錄了臨終病人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情。
作者提到,沒有一個人會為當年不夠認真工作、不夠努力加班、或財產積攢不足而后悔。
人們臨終時最最盼望的,是希望能再有機會花更多時間與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
幸運的是,目前我的病情已緩解穩定,所以今天我才能來到哥大和你們在一起。
如今,我會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我把家搬到了離我母親更近的住處,無論出差還是單純出游,我都會盡量和我妻子一起出行。孩子們回家時,我會從工作中抽出兩三周、而不是僅是兩三天的時間來陪伴他們。

我同時還花更多的時間來認識新朋友,我會用周末時間與好朋友出游,我帶領公司員工去硅谷度了一周的假期——硅谷對他們來說猶如圣地一般,我約見社群平臺上向我提問的年輕人,我聯系多年前我曾經冒犯過的人,請求他們的諒解。我寫了一本書并拍攝紀錄片,分享我與死神擦肩而過所學到的一切。
這段直面死亡的經歷不僅改變了我的人生和價值觀,還讓我更清晰認識到人工智能對于人類的真正意義。
四波浪潮正在發生
未來只剩兩種工作
日前,李開復在公開演講中表示,人工智能的背景是基于大量數據,有了數據,就能根據數據形成模型,做預測做決策做分類。沒有數據,就沒有人工智能。
因此,四波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同時發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第一波:互聯網公司運用AI
一些互聯網公司,例如BAT、谷歌、臉書等收集了大量數據,用來做AI。
李開復說,第一波浪潮為什么成功,因為BAT聰明地讓我們成為它的數據創造者。
淘寶上每一次點擊購買的數據都被吸收,來做人們未來買東西的預測。互聯網公司成為天然的第一批AI獨角獸,因為它們的數據量最大,我們每天幫它產生數據,還在幫他標注數據。
“但互聯網的AI不是那么容易做,因為這個領域已經非常擁擠。”
第二波:傳統機構利用已有數據來激活商業流程
傳統的行銷數據、銀行的存款數據、股票數據、保險數據,都可以用AI激活,讓它比現在的人工做出更好的流程。
第三波:實體世界的數字化
隨著傳感器的普及,過去不是數據的東西,現在都能變成數據,用來做未曾有過的應用。
比如,每個人進場用人臉識別,取代以往大量的安防;有人闖紅燈的時候拍照下來,罰單寄到家里;購物的時候,顧客走到什么地方摸了什么拿了什么,都記下來。
“就像當年BAT用大量數據做出AI,今天這些做人臉、語音的公司也會采集大量數據,成為他們行業中的獨角獸。”
第四波:全自動的智能化
李開復說,第一波第二波浪潮很簡單,因為數據已經存在,第三波稍難一些,需要收集數據。
到了第四波,要讓機器動起來,需要的不只是深度學習,突破過程可能比想象的慢。
他認為,全面自動化一定會從兩件事情開始,第一是無人駕駛,未來十幾年會成為主流;第二是工業自動化,很多流水線的人工作是重復性的,可被機器取代。
他提醒傳統企業家,“如果你還沒有數字化,趕快數字化,數據非常重要,沒有數據就沒有AI。”
因此,在李開復看來,AI會取代人類的很多工作,人類未來只剩下兩件事:
有創造力的工作,包括科學、文學、藝術等;另外就是有愛心的工作,這些工作將越來越重要。
所以,假如你有孩子,知道未來要怎么培養他了吧?
2017年,李開復和創新工場AI工程院副院長王詠剛合著的新書《人工智能》:
吳聲:未來新物種預判,不進化,就淘汰
2017年8月5日下午 751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79罐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造物學》出品人吳聲發表了 《新物種爆炸·吳聲場景課堂2017》,引發了人們對未來新物種的思考。
新物種的10個預測
我們要針對新物種“三即”方法論來發布對于新物種的十個小預測。
第十個預測:膠囊公寓顛覆Airbnb
Airbnb在意義覆蓋了那么多偉大的公司(包括希爾頓、萬豪、Priceline等等)。那么誰會顛覆Airbnb,我們給出的預測是膠囊公寓。雖然共享睡眠倉近期被取締,但我們認為“共享社區+膠囊公寓+膠囊旅館”,會成為單身社會的細胞體。
我們說用“Facebook+Airbnb”會顛覆Airbnb,未來會有非常非常多的單身公寓,但是他們下面有大量的咖啡館,有大量的共享社區,在這個單身公寓里面,我們用VR和MR設備就可以解決所有。
第九個預測:小程序電商
不是微商,但它是對內容電商的升級,是對“即買即走“的強化,在今天(筆記俠注:8月5日凌晨),微信官方發布出小程序可以關聯的公眾號不是3個了,是50個。然后通過社交立減金構成復購,解決原有的留存難等一系列電商KPI,它是社交電商和關系電商最有可能的引爆形態。2018年上半年的小程序電商會大爆發。
第八個預測:廣告物聯網
基于萬物皆媒的判斷,基于物聯網完成所形成信息智能觸達的判斷,從程序化購買到廣告介質的軟硬件一體化,萬物互聯,信息智能觸達。
第七個預測:數據化顏值
算法驅動醫美大數據和基因編輯技術,個性化定制專屬顏值。今年,我們顏值平均分差不多67分,但是明年,我們站在這里應該是76分,為什么?因為我們在被算法優化,因為基因編輯的技術,細胞變異的技術會讓我們告別玻尿酸的時代,“更美”是每個人自信心的表達,“更美”代表了我們這一輪消費升級的本質是審美升級。審美升級是顏值經濟最明確和具體的表現,也是關于個體數據化最重要的表達。
第六個預測:從短視頻到微視頻
我很不喜歡把五分鐘以下的視頻稱為“短視頻”,這樣偷懶的總結從今天開始結束,應該稱之為“微視頻”,統計告訴我們,絕大部分200秒以內的視頻才是用戶的注意力所及,這是關于碎片化場景、關于視頻的連接方式和最重要的數據。
200秒以內是什么概念?也就是3.3分鐘內的微視頻,會逐步成為主流,在72小時播放后達到峰值,這才是精細化、更加富有效率的視頻,成就視頻孵化網紅、IP的風口。這種深層次、越來越精細的一種專注,不再叫“短視頻”,叫“微視頻”。
第五個預測:食品生鮮的故事化與場景化
亞馬遜并購的全食超市,10-15%的商品都是有故事的商品信息,亞馬遜如果并購全食超市成功(交易預計在2017年下半年完成),會有70%的商品都能夠信息量化,講出它們的故事,我們今天消費的食品是不是袁隆平的米和褚時健的橙?要么你是新農人有故事,要么是原產地可以追根溯源,這會越來越表現為故事化和場景化。
第四個預測:歌單時代
我們剛才用李宇春小姐的《下個路口見》作為咖啡時間的音樂伴侶,事實上你的歌單才會泄露你的秘密,在美國千禧一代統計表明,最受千禧一代歡迎的網站,不是熟悉的那些Facebook、推特、Amazon,是來自瑞典創業者所辦的音樂流媒體公司Spotify,馬上也要上市了,因為它讓每個人都可以定制自己的皮膚,定制自己的個性化和專屬化,個體歌單的表達時代正在到來。
我們每個企業和個人切記要開始就忘記“一招鮮吃遍天”,去找到類似網易云音樂你的歌單,定制你的歌單,分享你的歌單,這是歌單時代。
第三個預測:奢侈品消失
連咖啡多少錢?28?38?比星巴克貴還便宜?樂純酸奶是多少錢?為什么比蒙牛、伊利貴40%?我需要,我愿意,不是因為這是奢侈品,是有奢侈感。
科技感、娛樂感、社交化、游戲化、網紅化,正在成為奢侈感的定價依據,沒有奢侈品了,在你們看不起我的眼神里面,我知道你們要說Gucci,要說愛馬仕, 但是Gucci剛剛銷量打敗愛馬仕,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創意總監,是一枚如假包換的網紅,是網紅化的勝利,這些都不是偶然的。
這代表了我們在看淡這個時代中那些傳統的分類法則,為什么像馬克思所說“一切堅固的東西都已煙消云散”,廖建文教授說“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實質是無界零售”,無界零售的表現就是溶解,就是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
第二個預測:新材料格式化舊產品
智能設備的軍備競賽,它的競爭要素越來越取決于我們新的專利,越來越取決于我們新的能源版權的獨有性,越來越取決于我們去理解石墨烯、鋰電池和這個時代的關系。
手機你還能怎么變?但你能不用電池了?現在工業設計全部受制于電池,怎么破?電池要被重新定義,一切智能設備都在被重新定義。
柔宇科技的五周年,只不過邁出了第一步,但是已足夠驚世駭俗,但柔宇科技的曲面屏、柔性電子傳感器……新材料格式化舊產業就已經開始,狂飆猛進。
(筆記俠注:柔宇科技是由IDG 資本、中信資本、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基石資本、松禾資本、源政投資、富匯創投、Alpha Wealth、Jack and Fischer Investment、美國KIG資本等一批國內外風險投資機構和投資人共同投資,由畢業于美國斯坦福大學、清華大學、曾任職于世界500強知名IT企業的美國海歸博士團隊創立的高科技企業,目前在美國硅谷、中國深圳及香港同步運營。)
第一個預測:企業級服務指數級引爆
微軟會成為萬億美金的公司,還有一家萬億公司會是誰?是Facebook,是Google還是Amazon?是Apple,你們不要看空它,它不是硬件公司,不是軟件公司,不是軟硬件一體公司,不是有一個操作系統叫IOS,Apple就是操作系統,它就是這個時代我們很多人的操作系統,是企業的操作系統,是個人的操作系統,這不只是IOS和安卓的區別,它會成為萬億美金的公司。
至于第三家是Amazon還是Google,還是Facebook,明年再說。但是孫正義為什么今年投WeWork、Slack、英偉達,投各種B2B的公司?我相信,這是告訴我們企業級服務的春天真的到來了。
詳見:吳聲:未來的十大商業新物種預判,不進化,就淘汰(視頻)
羅振宇:六個腦洞,發現“中國式機會”
2017年12月31日20:30,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羅振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如約而至。
羅胖曾發下大愿望:舉辦跨年演講,連辦二十年。今年,是倒數第十八場。
歷時四個小時的演講中,羅胖帶著自己過去一年,與各路高手交談的心得和收獲——
為你提出六個問題,給出六樣答案,開出六種腦洞,帶你發現屬于我們這代人的“中國式機會”。詳見:羅振宇跨年演講:2018年開出六個腦洞,發現“中國式機會”(完整ppt)
關于我們這代人的焦慮,羅胖得到了各樣的答案,但最終都聚焦到了六個問題——
第一,我們不是強者,還能不能登上舞臺?
第二,我們剛剛進場,怎么找到新玩法?
第三,跟不上變化,會不會被淘汰?
第四,中國經濟增長會不會遇到天花板?
第五,中國經濟增長有沒有可持續性?
第六,中國能否贏得良性的全球發展環境?
這6個問題,羅胖得到了階段性答案,過程中腦洞大開,也逐步看清了當下的機會所在。
這些機會只能發生在中國,這是“中國式機會”。
今年跨年演講,羅胖將這6個腦洞完整呈現給大家——
動車組腦洞 / 熱帶雨林腦洞 / 比特化腦洞
拔河腦洞 / 終點站腦洞 / 樞紐腦洞
羅家德:復雜思維

羅家德,是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社會網絡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信義社區營造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學會社會網暨社會資本研究專業委員會創會主席。
羅家德教授于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先后取得經濟學、應用數學碩士和社會學博士學位。致力于社會網理論研究:大數據中的社會網分析、自組織過程研究,并將中國社會的“關系”、“圈子”等特質置于中國本土化管理研究之中。著有《中國人的信任游戲》《社會網分析講義》《云村重建紀事》等著作。
他在2017年出版一本書叫《復雜:信息時代的連接、機會與布局》,他提出,每個人在社會網絡中都擁有強連接和弱連接。在強連接的圈子里,每個人都類似的愛好和價值觀,因此傳遞的信息具有同質性。而圈子和圈子之間的弱連接,會帶來新鮮的異質信息和隨之而來的新機會。
他在一次演講中說:《復雜思維下的管理》。管理理論大家都學過很多,那么什么是復雜思維呢?我想用一個例子來幫助大家理解。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曼紐爾·卡斯特(Manuel Castells)在上世紀90年代末曾經提出對信息社會的兩個預測:
城市不但不會消亡而且會成為巨型城市。
因為互聯網的普及,有人預言,在未來,遠距離辦公將成常態,越來越多的人將遷離城市,城市將會解體。
卡斯特說,不對。人類還是有面對面互動的需要。雖然有了互聯網,人們的信息傳達會越來越有效率,但是城市不但不會消失反而會擴大,成為巨型城市。
現在我們看到了什么?京津冀一體化,長三角一體化,珠三角一體化,巨型城市的興起。
互聯網并沒帶來緊密的社會網以及更平等的權力,而是產生了很多圈子。
有人說,因為互聯網的興起消除了信息溝通的障礙,因此我們將會迎來一個更緊密的社會網和更平等的社會關系。
卡斯特說,科技來自于人性。雖然人人都有智能手機互聯互通非常方便,但是最后你會發現,到最后還是會到處形成社群。Facebook上,還是老朋友在一起聯系得最多。
那么為什么卡斯特對未來信息社會的預測更加準確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理解了信息時代最底層的邏輯,就是我接下來要講的復雜網絡。
復雜網絡是什么?有四個關鍵的概念:
-
關系
-
圈子
-
自組織
-
復雜系統
信息科技一方面創造了人們互聯的需要,另一方面讓人們在互聯中抱團以尋找歸屬感,因此創造了大大小小各類群體的認同和圈子力量的興起,即互聯的同時又產生了聚群,甚至聚群間的相斥。要如何分析這張網?如何預測它的未來變化?如何在網中尋找機會,實現突圍?本書提出了4個關鍵概念──關系、圈子、自組織與復雜系統:
• 關系
關系是人與人的連接,又可以被分為強關系和弱關系。強關系就是和你擁有親密關系的人,弱關系指僅有點頭之交。在復雜網絡,弱關系比強關系更加重要。因為如果只有強關系,社會網絡就會被獨立成眾多可以被各個擊破的孤島。而弱關系使圈子和圈子之間得以連接,社會關系才得以形成一張大網。
• 圈子
圈子是一群人的連接,是一種連接方式。圈子和圈子之間存在的空洞,稱為“結構洞”。填補結構洞就是做橋,可以將原來分散的資源聯系在一起,帶來新的機會,還能夠提供通路、先機、推薦和控制利益。
• 自組織
自組織是一群人連接后,在互動中維持秩序的治理機制。自組織成員就是鑲嵌于社會網中的理性經濟人,他們看重情感和關系邏輯,既不過分追求市場秩序下冷冰冰的交易和競爭邏輯,也不完全迷失在政府秩序下的權力關系中。
• 復雜系統
復雜是因自組織而形成的一個特殊的系統形式。從復雜系統層面看管理,你會看到一個立體的非線性演化。不能只關注個體現象的因果關系,而需要在系統層面上進行把握。這就是布局。
上一篇:湖畔大學梁寧演講:騰訊神級產品經理進階之道
下一篇:2018全球創新公司Top 50最新出爐,蘋果奪冠,騰訊躍升第4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