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有沒有夢想”刷屏,馬化騰劉熾平親自回應!是個偽問題嗎?
2018-05-07 11:19:31 來源: 點擊:

5月5日,一篇題為《騰訊沒有夢想》的文章在朋友圈盛傳。文章開頭,作者就開宗明義:
“騰訊正在喪失產品能力和創業精神,變成一家投資公司。”
“這家快20歲的公司正在變得功利和短視,他的強項不再是產品業務,而是投資財技。”
“騰訊在用一種它自認為最科學的經營方式在經營一家科技公司,在實戰中忽視了一家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應該來自產品創新。即便在騰訊定義為主業務的社交連接和數字內容領域,在算法時代面臨頭條和抖音的挑戰時,也顯得非常手足無措無法有效應對。”
文章傳開后,大家都開始討論,騰訊到底有沒有夢想?一時間,諸如“誰說騰訊沒有夢想?”、“駁‘騰訊沒有夢想’”、“騰訊需要有夢想嗎?”的文章陸續出現,各抒己見。
就連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總裁劉熾平也出面講了講騰訊的夢想。
今日早間,新浪科技報道了馬化騰針對此事的回應。
他在微信中表示,看了,有批評蠻好。
▲馬化騰回應截圖
馬化騰表示,投資的原因是從騰訊核心優勢出發,從QQ開始就意識到社交產品的核心優勢是流量。除了自主開拓多條事業線利用好這些流量以外,把不核心的、不專業的項目通過投資交給其他更合適的團隊去做,如此更能將資源利用和效益最大化。歷史也總是告誡我們要重視新的團隊,不可能什么事都能自己做;關于產品,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反思的。
“拋開眾多項目導致的精力原因,確實需要產品團隊有更大的決心和耐心做出更優秀的產品。因為這也是我的初心。從寫第一行代碼開始,我的理想都是如何做出最好的產品,而不是賺多少錢,這點我相信公司很多同事都是這樣想的。”
騰訊總裁劉熾平:
騰訊的每一部分都在追求理想
在小馬哥表態前,騰訊總裁劉熾平(Martin)就已回應此事。
今日凌晨,劉熾平在微信上表示,“騰訊是一個比作者想象更大的組織和生態,每一個部分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發揮自己的力量。把騰訊簡化成一個產品的得失,一種戰略的部署,一個人的意志,都是太狹隘了,是忽視了騰訊無數產品團隊的努力和成績。”
劉熾平(Martin)與騰訊公關總監張軍的對話
劉熾平認為,騰訊在一些產品上確實有做的還不夠好的地方,那我們就再迎難而上,不斷學習,不斷糾錯,做的更好。支付、視頻都是從落后到領先的長期奮斗的鮮活例子。“我相信這種彎路超車的產品還會不會涌現。”
劉熾平還表示:“文章(《騰訊沒有夢想》)歸納了很多其他的文章,所以中間有不少不真實的情節。另外,標題和結論都因為為了抓眼球而導致失真。但是還是有一些獨到的見解,可以作為參考和督促。”
劉熾平(資料圖片)
騰訊公關總監張軍也表示,文中有很多地方偏頗,這幾年在很多領域騰訊都保持著高效的創新和突破。騰訊在自我進化,自我糾錯的能力上有足夠的決心和毅力。外界的聲音,我們傾聽,吸納,轉化為更強大的行動力。
投資早已經成為騰訊的主要工作?
3Q大戰過后這8年,騰訊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以流量和資本為核心動能,走上了開放投資道路。但與此同時,公司逐步失去了內部的產品和創新能力,在搜索/微博/電商/信息流/短視頻/云等核心戰場不斷潰敗。
騰訊在用一種它自認為最科學的經營方式在經營一家科技公司,在實戰中忽視了一家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應該來自產品創新。即便在騰訊定義為主業務的社交連接和數字內容領域,在算法時代面臨頭條和抖音的挑戰時,也顯得非常手足無措無法有效應對。
在《騰訊沒有夢想》一開始,作者便提出了如此犀利的批評。隨后,作者拿出了自己的證據。
例如:
在信息流之后,又打贏了短視頻戰爭的這一年,字節跳動(頭條)的日活已經超越阿里、百度,成為僅次于騰訊的,中國第二大日活用戶公司。
再如:
以Martin(騰訊總裁、劉熾平)+James這對前高盛組合造就騰訊公司的市值漲了十倍,而隱藏在十倍市值增長背后的,是過分關注短期ROI(投資回報率)的投行思維,同時指出騰訊開始用ROI思維衡量新產品的投入產出比:一旦發現投入產出比達到上限,就要干掉,砍掉騰訊微博和微視,是騰訊犯下的兩個大錯。
對于騰訊是不是已經變成了投資公司的問題,騰訊公司和馬化騰本人,從來都毫不避諱。
2015年,馬化騰就拋出了“半條命”的說法:“過去確實有很多不放心,出于本能,很多事情都想自己去做,F在我們把另外半條命交給合作伙伴了。”
今年1月24日下午,騰訊總裁劉熾平在騰訊投資年會上透露:“過去數年,騰訊投資了600多家企業,這些企業所新增加的價值已超過騰訊本身的市值。”
而在騰訊2017年財報中,馬化騰在董事會主席報告中談及“2017年展望及策略”時,也提到“合作伙伴”、“投資數字內容”、“投資人工智能技術”。
可見,投資,已經成為騰訊的主要工作。
簡單梳理騰訊的投資版圖
2017年底的互聯網大會期間,馬化騰飯局的照片廣為流傳,這也是騰訊近年來四處投資的標志。騰訊VS阿里,也變成了“騰訊系”VS“阿里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簡單梳理便發現,從2014年到2018年,騰訊的投資版圖從國內擴張到全世界。投資領域從O2O、電商等領域開始,逐漸滲透到出行、醫療、教育、金融、零售等能與互聯網發生關系的所有可能的垂直領域。
2014年,騰訊投了40家企業,資金總額高達近80億美元,除了京東以外,集中于O2O領域,包括58同城、大眾點評、滴滴打車等。這些APP都在微信錢包九宮格開放了入口。
2015年,騰訊在全球參與了大約50筆交易,移動互聯網正式迎來合并元年:滴滴快的、58趕集、攜程去哪兒、美團大眾點評、世紀佳緣與百合網、微影時代與格瓦拉相繼合并。人們才意識到,原來這些常用的APP背后總少不了騰訊和阿里巴巴兩位“干爹”的身影。
根據IT桔子數據顯示,2016年,騰訊的投資數量為85筆。與此同時,騰訊也完成了最大的一筆收購案,86億美金收購手游廠商supercell,鞏固其在全球游戲行業的領導地位。ofo和摩拜單車也在這一年橫空出世。
進入2017年,騰訊投資的數量達到了113筆,幾乎每個月投資10家公司。而根據Crunchbase整理的數據,去年,騰訊僅在一級市場上的投資達到72筆,為全球第二。同時,騰訊的收割期也正式到來。眾安保險、搜狗、閱文、易鑫集團4家公司上市為騰訊帶來至少441個億的收益。很多人開始意識到:從風口在哪兒,BAT投哪兒,變成了BAT投誰,誰就是風口。
此外,胡潤研究院的《2018第一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騰訊已“捕獲”27家“獨角獸”企業,僅次于專業從事風險投資的紅杉資本,位居排行榜‘第二。
圖片來源:胡潤研究院
其他大咖怎么看?
朱嘯虎:騰訊的戰略一直是中國互聯網公司中最清晰的
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也在朋友圈評論此事。他表示,騰訊的戰略一直是中國互聯網公司中最清晰的。
朱嘯虎朋友圈截圖
朱嘯虎認為,騰訊的核心根據地是社交網絡,人的連接,一直是流量高地,流量溢出的,所以資本流量雙驅動,賦能打造生態圈,無疑是最正確的策略,騰訊自己掌控的都是IP相關的業務,其他業務(主要是交易相關的)都是靠資本流量賦能,電商,新零售,O2O,無一例外。
朱嘯虎(資料圖片)
朱嘯虎稱,王者榮耀8個月做到2000萬日活,刺激戰場4個月做到5000萬日活,是騰訊產品能力,在騰訊核心戰場打硬仗,打贏攻堅戰最好的證明。
雖然朱嘯虎和馬化騰此前在關于投資ofo和摩拜單車上有過爭論,但此次表態還是站了騰訊。
孫濤勇:有所為有所不為是騰訊了不起的地方
微盟創始人兼CEO孫濤勇稱,《騰訊沒有夢想》的作者確實文筆酣暢、觀點犀利,不過文中觀點實在不敢茍同,大量觀點以偏概全、缺乏事實依據。
孫濤勇稱,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是騰訊最了不起的地方,如果我們要把頭條貼上一家偉大的互聯網公司的標簽,我相信大家一定覺得很違和,一家企業的愿景和價值觀決定了這家公司的基因和文化,以及外界對這家公司的直觀印象,而這點正是文中作者對騰訊最大的錯誤認知。
孫濤勇表示,中國不缺賺錢的企業,缺少受人尊重的企業,缺少偉大的企業,這個愿景值得中國每一個創業者和企業家去實現。
谷歌、軟銀、英特爾在做什么?
企業做大之后,不可能什么事都自己干,做一個投資者或者孵化器,是很多大企業都要面臨的角色轉變。
例如,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Alphabet 旗下有3支基金,分別為 Google Ventures、CapitalG 以及 Gradient Ventures,除此之外,谷歌自己也會少量參與投資。根據 Crunchbase 數據顯示,2017年,Alphabet在一級市場上共進行了103筆投資,為全球之最。
圖片來源:crunchbase news
據CNBC去年8月報道,Google Ventures計劃每年向初創公司投資5億美元,投資的范圍包括軟件公司,消費品牌以及尖端的機器人公司等。而CapitalG則主要傾向于投資初具規模的成長型企業,社交軟件Snap就是典型的案例。
騰訊和谷歌比較相似,都是典型的互聯網公司,他們的投資都是圍繞著流量和數據。而以處理器出名的英特爾公司,現在也是到處投資。英特爾旗下有一家全球戰略投資結構——英特爾投資(Intel Capital)。自1991年以來到2017年底,英特爾投資對全球1520家公司進行了投資,投資總額超過了122億美元。其中,部分企業如今已經大名鼎鼎:博通公司、電訊盈科、VA Linux等。
圖片來源:英特爾投資官網
再看看日本的軟銀,1981年創立時,軟銀集團的業務是推銷套裝的軟件。如今,說到軟銀,都知道它已經成為了財團;ヂ摼W企業雅虎、阿里巴巴、Uber、芯片企業ARM、英偉達,都獲得過孫正義的投資。這么多成功的投資之后,孫正義的野心并未消退。據國際金融報報道,2017年5月,軟銀與沙特聯手完成了第一期930億美元基金的募集,成為史上最大股權投資基金,相當于4個銀湖資本和15個紅杉資本。愿景基金的投資更關注將來成長迅速的初創企業。
上一篇:華為式創新與海爾式創新
下一篇:蔡崇信:我為什么敢放棄580萬年薪,拿月薪500跟馬云創業?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