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成在线免费,99精品在免费线视频,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羞羞视频免费网站日本

衛哲:阿里巴巴中供鐵軍的績效考核


2020-06-02 08:25:06   來源:   點擊:
01越是高速成長的公司,越要抓好考核我剛去阿里巴巴的時候,發現阿里的同學們英語水平都不是很高,但有兩個詞,哪怕發音不準,但說得都還可以。一個叫review(考核),另一個叫one over one plus HR。什么叫

 01 

越是高速成長的公司,越要抓好考核
 


我剛去阿里巴巴的時候,發現阿里的同學們英語水平都不是很高,但有兩個詞,哪怕發音不準,但說得都還可以。一個叫review(考核),另一個叫one over one plus HR。
 
什么叫one over one plus HR?比如你是個經理,上級是總監,總監的上級是副總。那總監在考核經理的時候,副總要參加,同時還要加上相應部門的人力資源,形成一個三對一的考核。


我們為什么要避免one to one(一對一)的考核?一對一考核就是下級只被上級考核,這種考核機制,很容易出現“怎么死都不知道”的情況,甚至連上訴的機會都沒有。
 
反過來,作為副總,你永遠不知道你的總監是在怎么管理你的經理。
 
所以,考核總監的時候,副總要參加,CEO也要參加。HR則負責做記錄,做協調,甚至做仲裁。
 
當然,被考核人的直接上級肯定要做更多的考核工作。HR也需要做更多考核準備,把基本事實核對清楚,比如說數據。
 
經常看到一些公司考核的時候還發生數據爭執,“老板,你說得不對,我的數據跟你不一樣……”這種事情不要發生,進場之前,要確保雙方拿到的業績數據是一樣的,在團隊的基本表現也是一樣的,避免在基本事實上發生爭議。


寶貴的考核時間不要用在爭執基本事實上,否則這樣的考核就沒有意義了。由此可見,考核是個特別耗時間的事。
 
淘寶“雙十一”再忙,你也能約得到人,但是一旦阿里整個體系進入到review時期,就幾乎約不到人。
 
阿里Review的時間長得令人吃驚,但毫無疑問,這個時間花的很值。你花在review上的時間,比你沒有系統的考核,把時間好像花在工作上,要值得多。而且越是高速成長的公司,越要抓好考核。


有人會問,那董事會誰來考核?我建議,投資人也好,其他董事也罷,至少要兩個人來做這個事。泛泛的董事會考核,等于沒考核。董事會考核不是一群董事一起坐下來喝個茶,吃個飯就結束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人人都要考核,要做到無一漏網。只要有漏網,就會跑偏,就會脫節。



 02 
中供鐵軍的“271”制度



中供鐵軍的 “271制度”,其實不是阿里巴巴或中供鐵軍發明的,而是中供鐵軍的早期奠基人關明生(Savio)先生,從通用電氣把這個制度帶過來的。這套東西來了以后,馬云很巧妙的在外殼上套上了一層套,這層套叫武俠文化。
 
今天通用電器已經不怎么堅持“271制度”了,但阿里還非常堅持。在阿里,任何一個團隊都有一個“271”的排名,甚至每一個層級都在貫徹“271制度”。
 
到底什么是“271”制度?
 
“271”制度中的“2”,是指團隊中表現最好的20%,“7”則是占據團隊大多數的70%,而“1”是團隊中排在最末尾的1%。


在日常管理上,一個團隊只要重點關注兩頭就可以了,也就是說要抓住“2”,解決“1”;中間的“7”,恰恰是不需要你花太多精力去管理的。
 
“271”既是縱向的、團隊內部的“271”,也是橫向的、同一級別的“271”。比如副總這個級別有10個人,也要很明確:誰是副總中最優秀,表現最好的20%,誰是最差的10%。
 
晉升、獎勵、激勵都與“2”有關。在阿里,“271”中的“2”要拿掉整個激勵盤子的20%到50%。比如說一共有10個人,要獎勵10萬元,第一名、第二名要就要拿掉10萬獎金中的4到5萬。
 
我們常說“升官發財“要優先考慮“2”,因為團隊中的“2”很重要,他們是同一個級別將走向下一個級別干部的所有來源。當年我們把40%至50%的獎金,都給到了20%頭部的員工。
 
而“1”的獎金肯定不用談了,工資也不用加。如果給1還發獎金,加工資,就相當于給全公司發出一個錯誤的信號。連最差的10%都有獎金,都要加工資,這還叫末位嗎?還叫最差的10%嗎?


有人說社會通貨膨脹怎么辦呢?我們不是政府,不是社保,關注“弱勢群體”是政府、慈善組織的事。企業中的弱勢之人,必有可惡之處,必有沒有做好的地方。
 
不要把有限的資源放在最后的10%上。這10%就是下一步要處理的,當然到底是一次10%就調崗或淘汰?還是等到兩次10%?阿里內部是有兩個考核周期,最末位的10%才會進入淘汰。
 
比如年度考核,那考核周期就是兩年,季度考核就是兩個季度,半年考核就是兩個半年為考核周期。為什么要定兩個考核周期?因為有些表現是不可持續,好的、壞的心理因素、市場原因都會有的,我們要理解。
 
但連續兩個考核周期就差不多了,優秀的也證明了,落后的也很難翻身了。 “271”不僅是要排名,“271”還要兌現,最好進行公示。至少你要告訴他本人,讓他知道自己在團隊中處于什么位置,否則,考核的目的就沒有了。


但是,考核結果不可能一碗水端平,所以,矮個里面要拔高個,高個里面還要看矮個。很多人說很殘酷,但如果不淘汰這個“1”,就對前面的“2”和“7”不公平。
 
很多公司在銷售組織中會這么做,城市經理、工程師、產品經理等,同一個級別的所有干部或員工,都要末位淘汰。只有做到全公司自上而下都堅持“271”,才是公平的。
 
當然,獎勵和激勵是要有定量的。不能說,271排完了,等獎勵的時候,“2”和“7”和“1”卻是差不多的,那這樣“271”就等于白分。


 03 
業績考核的三大要素


要素一:頻率
 
你要先問一下,你們公司一年考核的頻率是多少?但不管你考核幾次,我只告訴你,一年一次肯定是不夠的。
 
考核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簡單地根據考核的結果發獎金,而是讓員工和團隊進步。如果你到了年底才考核,一年的過程不就全浪費了嗎?


一年只考核一次,肯定是不夠。阿里一直堅持季度考核,一年四次,“中供”這支鐵軍,一度堅持的是月度考核。
 
在考核上,很多企業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沒有關注過考核的頻率。
 
要素二:內容
 
很多公司在考核內容上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只考核業績。
 
中供鐵軍既考核業績,也考核非業績因素。什么是“非業績考核”?中供鐵軍留下的一個重要的制度,就是業績以外三件事——團隊、策略、價值觀。


舉個例子,如果兩個團隊都是10個人,今年都完成了1000萬元業績,但是一個團隊給公司貢獻了三個干部,另一個團隊沒有貢獻干部。哪個團隊完成1000萬元業績的難度更高呢?肯定是前者。
 
這就叫“團隊分”,輸出干部的團隊,就應該加分;沒有輸出干部的團隊,就要減分,至少不應該加分。
 
再舉個例子,一家公司的戰略是多做中小客戶,如果兩個團隊的業績同樣是1000萬元,其中一個團隊的業績是由十個客戶貢獻的,另一個團隊的業績是由兩個大客戶貢獻的。哪個團隊的策略對呢?當然是以中小企業為核心的團隊。
 
所以這叫“策略分”,就是他做的方法對不對,方法不對,光有結果也不行。
 
要素三:價值觀
 
阿里的價值觀是客戶第一。那么如何量化“客戶第一”這個價值觀呢?
 
比如兩個團隊都做了1000萬元的業績,一個團隊客戶斷約率很高,是靠新客戶補進來的;而另外一個團隊客戶投訴為零,客戶續約率90%。哪個團隊應該加分,哪個團隊應該減分?這就是價值觀。
 
如果在考核當中,完全跟著業績走,業績相同的兩個團隊,獎金也一模一樣,就體現不出公司所弘揚的價值觀。應該依據團隊、策略、價值觀,在業績上設置不同的增減系數。


很多人誤以為阿里巴巴考核時,業績因素與非業績因素是50%對50%,認為沒有業績,只要策略好、價值觀好就有獎勵,不是的。
 
什么叫50%對50%呢,達到同樣業績的情況下,可以酌情加50%或減50%。千萬不要覺得公司考核團隊、策略、價值觀,是可以當飯吃的。
 
獎勵還是基于業績,但又不能唯業績論。團隊、策略、價值觀是對業績重要的考核調整因素。


文|衛哲

上一篇:衛哲:疫情是一個加速器,它并沒有改變事物的本質。
下一篇:馬云:創業者和企業家是不同的,做創業者,膽子要大;做企業家,膽子反而要變小

對標考察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