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小米公司的創業文化
2022-06-27 11:27:21 來源:龔進輝 點擊:
最近,字節跳動掌門人梁汝波在內部信中更新了字節范,即企業文化,一大看點在于把始終創業從第五位調整到第一位,重要性不言而喻,某種程度上屬于多么痛的領悟。如今,字節跳動已成長為一家擁有近16萬人的大公司

最近,字節跳動掌門人梁汝波在內部信中更新了字節范,即企業文化,一大看點在于把“始終創業”從第五位調整到第一位,重要性不言而喻,某種程度上屬于“多么痛的領悟”。
如今,字節跳動已成長為一家擁有近16萬人的大公司。梁汝波擔心字節跳動患上大公司病——濫用資源、依賴慣性或者行動變緩,他思考字節是否已陷入了 “資源詛咒”。
梁汝波表示,要始終保持創業心態,“像一個狀態好的創業公司那樣做事情。”不管公司層面,還是員工層面,都要保持謙遜,ego(自我價值感)要小,這樣才能發現自身問題,不斷進步。
想要讓字節跳動這樣一家人員眾多、業務紛繁的大公司保持創業心態并非易事,但梁汝波有意識地呼吁大家這樣做,足以證明他在公司治理上有獨到且深刻的見解,也代表這場變革尤為迫切。知易行難,接下來就看字節跳動如何踐行“始終創業”,而不是患上大公司病、官僚主義泛濫。凡是創過業的人都知道,在企業規模較小時,保持創業心態往往很容易,但一旦發展到一定規模,員工的心態開始變得浮躁起來,設置繁瑣的流程,在確保業務發展不留監管死角的同時,也在無形中導致業務推進效率低下,這就是常見的大公司病。此時,保持創業心態往往很難實施。
原因很簡單,保持創業心態并非簡單依賴個人覺悟,也不是部門內部或者跨部門合作的事,而應上升到公司層面的高度,讓全體員工都有意識地回歸創業本色,在需要資源協同時少些流程和小心思,多些配合和大局觀,從而以更高的效率辦好一件事。
事實上,不光字節跳動,小米掌門人雷軍也深知保持創業本色的重要性。有網友曾多次在機場偶遇他坐經濟艙,他也多次被拍到乘坐機場擺渡大巴車。曾有媒體好奇地問雷軍為何堅持坐經濟艙,他表示,由于自己很早就完成了財富積累,不需要為養家糊口而工作。
不難看出,雷軍常年坐經濟艙并不是為了省錢,而是堅守創業心態。工程師出身的他盡可能把姿態放低,不擺架子,怎么方便怎么來。雷軍也曾在央視《遇見大咖》欄目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創業者保持創業本色是最關鍵的。
他透露,自己從金山退休后的三四年內,把姿態放得很低,而不是放在成功者的位置上。為了和那些初創企業家打成一片,當時雷軍沒有司機、秘書、辦公室,“什么都沒有,就是一個雙肩包。”
“一個初創型老板要是天天頭等艙五星級套房,然后你仔細想你給公司帶來的文化它就一定不是創業文化。那叫富二代,是吧。富二代我們叫拿錢砸,運氣好砸成了,運氣不好就不具備可持續的作戰力。”雷軍說道。
他表示,做投資以后發現很多成功者再創業,都遇到了很多問題,所以自己再創業時保持創業本色最關鍵,并找到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就是低調。“如果你是成功的企業家你想再創業你一定要低調,即使你很難做到,你也要逼自己這樣做。”
2020年,小米迎來10周歲生日,成為最年輕的世界500強。彼時,面向即將開啟的新十年,雷軍為小米制定了未來發展的三大策略,第一條便是重新創業。他認為,面對今天的局面,小米需要拿出重新創業的熱情,豁出去干,大膽啟用創業型人才,大膽使用創業型激勵,大膽把握新的戰略機遇。
說白了,站在小米10周年的節骨眼上,雷軍呼吁大家把心態重新歸零。不得不說,在避免患上大公司病上,梁汝波與雷軍保持高度一致,無論是字節跳動的始終創業還是小米的保持創業本色,都是意在不斷激發團隊的創造力、干勁和活力,避免走向僵化或者享樂主義,擼起袖子加油干!
上一篇: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
下一篇:任正非最新講話:科學家委員會允許“胡說八道”,專家委員會可以“胡說四道”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