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文化”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023-11-30 11:39:50 來源:王欣 點擊:
半年內,郭士納通過削減成本、調整結構,轉變IBM當時的管理文化,明確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發展戰略。“正是這十年,我見證了IBM在一位優秀的管理者的帶領下從瀕臨破產到扭虧
“管理文化”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王欣
“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是科技、不是產品,也不是資本和人才,而是背后的管理文化。”鵬信咨詢創始人、混序數字化部落創始人王欣接受采訪時表示。
王欣從大學畢業開始就與管理結緣,一路見證了管理如何讓瀕臨倒閉的企業重回巔峰,也在實踐中證明了管理的力量,管理是推動業務增長的動力,是推動企業卓越成長的動能。
初識管理
上世紀90年代初,大學本科學微電子專業畢業的王欣沒有進入科技領域,卻進入了一家合資飯店。令他頗感意外的是,看似簡單的酒店服務工作,每年卻要支付給國際酒店管理集團近100萬美元的“管理費用”。這在當年每月工資300多元的王欣看來,簡直是個天文數字。“管理實在太值錢了。”這顛覆了他當時的認知。
王欣說,每當他發現無法理解的事情,特別是那些國際上優秀企業的做法,一定是自己的眼界和認知存在局限。他對“外面的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份好奇心一直伴隨著他后來的職業生涯。
回顧三十年前的那段經歷,王欣不禁感概,那時他便與管理“一見鐘情”。他發自內心地贊同彼得·德魯克的觀點,管理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發展中國家落后不是在“發展”上落后,而是在“管理”上落后。當然,他讀到德魯克這句話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
藍色巨人
1993年初,王欣遇到自己職業生涯里的第一次轉折--加入IBM公司。那時,在中國絕大多數人都沒聽說過“信息技術”(IT)這個詞,覆蓋全球的互聯網還沒有誕生,手機還是“大哥大”(1G)的時代。然而,大學時代偶然讀到的兩本書《大趨勢》和《第三次浪潮》,讓王欣“看到”了未來:信息技術正在創造一個“新紀元”。這兩本書中都多次提到IBM,作為一名在校生,他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會加入其中。但是,加入IBM后不久,王欣才知道IBM當時正處在破產的邊緣!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1993年4月1日,郭士納臨危受命,從未掌管過科技企業的他“空降”到IBM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半年內,郭士納通過削減成本、調整結構,轉變IBM當時的管理文化,明確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發展戰略。之后一年內,IBM獲得起死回生,由1993年虧損80億美元,轉變為1994年盈利30億美元。
隨后的十年中,郭士納帶領IBM重新成為全球IT行業的領導者,直至2003年他退休。在這十年中,王欣也從一名“銷售培訓生”成長為IBM中國公司部門總經理,親身經歷了IBM十年管理變革中的風風雨雨。他自己曾兩三次將業績不佳的銷售團隊帶回到持續發展的正軌,同事們戲稱他為“接盤俠”。
“正是這十年,我見證了IBM在一位優秀的管理者的帶領下從瀕臨破產到扭虧為盈,走向輝煌。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管理的力量’,管理才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杰出的人才因好的管理而匯聚,而后領先的技術、產品、服務等等才會層出不窮。”王欣告訴記者。
孤膽接盤
郭士納退休的那一年的年底,王欣也離開IBM,加盟摩托羅拉,負責大中華區的對講機業務,開始了新的冒險。他孤身一人空降進入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通信行業,未從IBM帶過去一兵一卒。記者問王欣,當時你為什么沒帶幾個兄弟過去?王欣笑著說,“我想過,沒人跟我去啊。2003年IBM公司如日中天,互聯網發展如火如荼,誰跟我去賣對講機啊。那可是二戰前的技術。”記者問,那你為什么去?“我就是想試試,看看我是否能像郭士納一樣,脫離自己熟悉的行業和人脈,純靠自己的‘管理能力’能否拯救一個部門的業務,甚至一家企業。”當時,摩托羅拉的對講機業務在國內連續三年營業額下滑,王欣又一次當了“接盤俠”。
王欣依靠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經驗迅速扭轉了局面,2004年業務恢復兩位數增長。在他看來,產品和技術可以迭代,但是管理文化是企業的基因,摩托羅拉是一家有著優秀基因的企業,他所做的只是將這些基因中優秀的部分激發出來。2003年到2008年的五年里,王欣帶領著摩托羅拉團隊實現了營業額翻5倍、利潤增長8倍的輝煌業績。在此期間,他還拯救了一家瀕臨倒閉的合資企業,上海摩托羅拉通信產品貿易有限公司。更重要的是,在他離開后,他培養的兩個團隊繼續保持其業務高速成長長達三年之久。
王欣說,摩托羅拉的那段職業經歷堅定了自己對“管理是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一感悟的信心,成為了他的“信念”。
追尋意義
2008年,王欣出任微軟大中華區公共事業部總經理兼微軟(中國)副總裁,負責政府、教育和醫療三大領域的業務,是過往擔任這一職務最年輕的管理者。然而,王欣始終不能認同當時微軟的管理文化,感覺無法融入當時的管理團隊。兩年之后,他離開了微軟。直到今天他還不無遺憾地說,如果我趕上現任CEO納德拉領導下的微軟,或許我不會離開。王欣向記者推薦了納德拉寫的《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一書。他說,納德拉正是從改變“管理文化”入手讓微軟重振雄風。
2010年,王欣徘徊在他人生的十字路口,很多朋友勸他繼續世界500強的高管生涯,畢竟他剛剛四十歲出頭兒;萜铡I艿确浅炐愕墓疽蚕蛩麙伋鲩蠙熘Α5牵跣烙X得自己接下來需要想清楚“人生下半場”到底要追求什么。他橫下心決定給自己兩年的時間,嘗試各種不同的事情。同時,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他幫朋友做電影、做投資、做咨詢、做教練,在多家培訓機構授課,還接受一家國有企業的邀請擔任戰略發展顧問、出任上市公司董事。他發現自己追求的已不再是金錢,也不是名譽和地位,而是意義和價值。讓他最開心的三件事:一是將“管理”作為一門學問去探索;二是結識有著同樣志趣的朋友;三是幫助管理者實現他們心中的目標。于是,他謝絕了企業的聘請,踏上了管理教學和咨詢的探索之路。
投身教育
2012年王欣正式加入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擔任執行董事、院長。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是全球唯一的、由德魯克先生及其家族授權的管理學院。作為一家民辦非營利教育機構,學院以傳播德魯克先生的管理學說為己任,致力于幫助中國的管理者和知識工作者學習并付諸實踐。
在王欣看來,管理學的發展沒有盡頭,對管理的研究也沒有盡頭。二十余年全球企業、跨國企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管理實踐,加上將近十年教學和咨詢服務的積累,王欣對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記者詢問接受過他輔導的企業家和管理者,他們都贊嘆王欣獨到的眼界和直指問題本質的能力。當記者進一步探尋背后的奧秘,王欣則謙遜地說,“我沒有那么神,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遠遠超過我給他們的幫助。如果說過往的經歷對我的幫助,我要感謝像IBM那樣真正的全球化企業的管理文化。在我二十幾歲初入職場的時候,我接受到了超越種族、國籍、性別、年齡、經驗等等因素的接納和尊重。那個時期IBM的管理文化塑造了我今天的價值觀。千萬別小看一家企業的管理文化,它往往會影響在這家企業工作的人(特別是年輕人)的一生。”
由此看來,每一家企業都可以看作是一所“學校”。正如德魯克先生所期望的,如今“管理學”也已成為大家普遍公認的一門學問,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實踐學科。經營管理者也正在成為像教師、醫生、律師一樣,受到社會普遍尊重的“專業人士”。
創造未來
2017年末,在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工作五年后,王欣決定專注于“知識文明時代的組織與管理創新”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于是,他開始創業。
在王欣看來,人類社會正在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遷徙,德魯克早在上個世紀中葉已經預言了這次“大遷徙”。這次遷徙的原動力是信息和通信技術(ICT),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數字化技術”。然而,這不僅僅是一次“技術革命”,而是一次重大的“管理升級”。王欣不喜歡用“管理革命”一詞,他認為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創新迭代”,因此“升級”更為貼切。記者問,知識社會的管理思維和模式應該是怎樣的?王欣說,“我也不知道。我也剛剛開始探索。我覺得不應該是工業時代‘金字塔式’的,應該是‘生態網絡’結構吧。組織更接近于‘生物體’,而非‘機器’。人也不應該再為組織‘活下去’而工作,被組織當作做大做強的‘工具’;相反,組織正在成為服務于人的‘平臺’,為那些有創造力的人提供創造價值的機會。這些都是些很不成熟的感覺,就像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讀《大趨勢》和《第三次浪潮》時候的感覺,遠遠地看著那浪過來,感覺一浪會高過一浪,很大很大的浪。”
2020年6月7日,王欣在公眾號里宣布創立“混序·數字化部落”,一個匯聚數字化時代管理創新探索者的社群。這一天剛好是被譽為“人工智能之父”的計算機科學家艾倫·圖靈的紀念日。王欣希望依托移動互聯網突破地域、時空、種族、民族、國別、行業、職業等等的局限,在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社群中,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交流學習,一起探索。
“我們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每個人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看看我們手里的手機就知道了。沒有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通力合作,怎么能生產出手機呢?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自生產出一部手機,沒有一個國家做得到。今天,全球化遇到了很多困難,而克服這些困難需要更加寬廣的、更加深遠的視野,需要順應數字化時代發展趨勢的管理創新。未來是我們在今天一起創造出來的。”王欣表示。
王欣
“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是科技、不是產品,也不是資本和人才,而是背后的管理文化。”鵬信咨詢創始人、混序數字化部落創始人王欣接受采訪時表示。
王欣從大學畢業開始就與管理結緣,一路見證了管理如何讓瀕臨倒閉的企業重回巔峰,也在實踐中證明了管理的力量,管理是推動業務增長的動力,是推動企業卓越成長的動能。
初識管理
上世紀90年代初,大學本科學微電子專業畢業的王欣沒有進入科技領域,卻進入了一家合資飯店。令他頗感意外的是,看似簡單的酒店服務工作,每年卻要支付給國際酒店管理集團近100萬美元的“管理費用”。這在當年每月工資300多元的王欣看來,簡直是個天文數字。“管理實在太值錢了。”這顛覆了他當時的認知。
王欣說,每當他發現無法理解的事情,特別是那些國際上優秀企業的做法,一定是自己的眼界和認知存在局限。他對“外面的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份好奇心一直伴隨著他后來的職業生涯。
回顧三十年前的那段經歷,王欣不禁感概,那時他便與管理“一見鐘情”。他發自內心地贊同彼得·德魯克的觀點,管理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發展中國家落后不是在“發展”上落后,而是在“管理”上落后。當然,他讀到德魯克這句話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
藍色巨人
1993年初,王欣遇到自己職業生涯里的第一次轉折--加入IBM公司。那時,在中國絕大多數人都沒聽說過“信息技術”(IT)這個詞,覆蓋全球的互聯網還沒有誕生,手機還是“大哥大”(1G)的時代。然而,大學時代偶然讀到的兩本書《大趨勢》和《第三次浪潮》,讓王欣“看到”了未來:信息技術正在創造一個“新紀元”。這兩本書中都多次提到IBM,作為一名在校生,他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會加入其中。但是,加入IBM后不久,王欣才知道IBM當時正處在破產的邊緣!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1993年4月1日,郭士納臨危受命,從未掌管過科技企業的他“空降”到IBM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半年內,郭士納通過削減成本、調整結構,轉變IBM當時的管理文化,明確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發展戰略。之后一年內,IBM獲得起死回生,由1993年虧損80億美元,轉變為1994年盈利30億美元。
隨后的十年中,郭士納帶領IBM重新成為全球IT行業的領導者,直至2003年他退休。在這十年中,王欣也從一名“銷售培訓生”成長為IBM中國公司部門總經理,親身經歷了IBM十年管理變革中的風風雨雨。他自己曾兩三次將業績不佳的銷售團隊帶回到持續發展的正軌,同事們戲稱他為“接盤俠”。
“正是這十年,我見證了IBM在一位優秀的管理者的帶領下從瀕臨破產到扭虧為盈,走向輝煌。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管理的力量’,管理才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杰出的人才因好的管理而匯聚,而后領先的技術、產品、服務等等才會層出不窮。”王欣告訴記者。
孤膽接盤
郭士納退休的那一年的年底,王欣也離開IBM,加盟摩托羅拉,負責大中華區的對講機業務,開始了新的冒險。他孤身一人空降進入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通信行業,未從IBM帶過去一兵一卒。記者問王欣,當時你為什么沒帶幾個兄弟過去?王欣笑著說,“我想過,沒人跟我去啊。2003年IBM公司如日中天,互聯網發展如火如荼,誰跟我去賣對講機啊。那可是二戰前的技術。”記者問,那你為什么去?“我就是想試試,看看我是否能像郭士納一樣,脫離自己熟悉的行業和人脈,純靠自己的‘管理能力’能否拯救一個部門的業務,甚至一家企業。”當時,摩托羅拉的對講機業務在國內連續三年營業額下滑,王欣又一次當了“接盤俠”。
王欣依靠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經驗迅速扭轉了局面,2004年業務恢復兩位數增長。在他看來,產品和技術可以迭代,但是管理文化是企業的基因,摩托羅拉是一家有著優秀基因的企業,他所做的只是將這些基因中優秀的部分激發出來。2003年到2008年的五年里,王欣帶領著摩托羅拉團隊實現了營業額翻5倍、利潤增長8倍的輝煌業績。在此期間,他還拯救了一家瀕臨倒閉的合資企業,上海摩托羅拉通信產品貿易有限公司。更重要的是,在他離開后,他培養的兩個團隊繼續保持其業務高速成長長達三年之久。
王欣說,摩托羅拉的那段職業經歷堅定了自己對“管理是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一感悟的信心,成為了他的“信念”。
追尋意義
2008年,王欣出任微軟大中華區公共事業部總經理兼微軟(中國)副總裁,負責政府、教育和醫療三大領域的業務,是過往擔任這一職務最年輕的管理者。然而,王欣始終不能認同當時微軟的管理文化,感覺無法融入當時的管理團隊。兩年之后,他離開了微軟。直到今天他還不無遺憾地說,如果我趕上現任CEO納德拉領導下的微軟,或許我不會離開。王欣向記者推薦了納德拉寫的《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一書。他說,納德拉正是從改變“管理文化”入手讓微軟重振雄風。
2010年,王欣徘徊在他人生的十字路口,很多朋友勸他繼續世界500強的高管生涯,畢竟他剛剛四十歲出頭兒;萜铡I艿确浅炐愕墓疽蚕蛩麙伋鲩蠙熘Α5牵跣烙X得自己接下來需要想清楚“人生下半場”到底要追求什么。他橫下心決定給自己兩年的時間,嘗試各種不同的事情。同時,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他幫朋友做電影、做投資、做咨詢、做教練,在多家培訓機構授課,還接受一家國有企業的邀請擔任戰略發展顧問、出任上市公司董事。他發現自己追求的已不再是金錢,也不是名譽和地位,而是意義和價值。讓他最開心的三件事:一是將“管理”作為一門學問去探索;二是結識有著同樣志趣的朋友;三是幫助管理者實現他們心中的目標。于是,他謝絕了企業的聘請,踏上了管理教學和咨詢的探索之路。
投身教育
2012年王欣正式加入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擔任執行董事、院長。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是全球唯一的、由德魯克先生及其家族授權的管理學院。作為一家民辦非營利教育機構,學院以傳播德魯克先生的管理學說為己任,致力于幫助中國的管理者和知識工作者學習并付諸實踐。
在王欣看來,管理學的發展沒有盡頭,對管理的研究也沒有盡頭。二十余年全球企業、跨國企業、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管理實踐,加上將近十年教學和咨詢服務的積累,王欣對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記者詢問接受過他輔導的企業家和管理者,他們都贊嘆王欣獨到的眼界和直指問題本質的能力。當記者進一步探尋背后的奧秘,王欣則謙遜地說,“我沒有那么神,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遠遠超過我給他們的幫助。如果說過往的經歷對我的幫助,我要感謝像IBM那樣真正的全球化企業的管理文化。在我二十幾歲初入職場的時候,我接受到了超越種族、國籍、性別、年齡、經驗等等因素的接納和尊重。那個時期IBM的管理文化塑造了我今天的價值觀。千萬別小看一家企業的管理文化,它往往會影響在這家企業工作的人(特別是年輕人)的一生。”
由此看來,每一家企業都可以看作是一所“學校”。正如德魯克先生所期望的,如今“管理學”也已成為大家普遍公認的一門學問,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實踐學科。經營管理者也正在成為像教師、醫生、律師一樣,受到社會普遍尊重的“專業人士”。
創造未來
2017年末,在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工作五年后,王欣決定專注于“知識文明時代的組織與管理創新”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于是,他開始創業。
在王欣看來,人類社會正在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遷徙,德魯克早在上個世紀中葉已經預言了這次“大遷徙”。這次遷徙的原動力是信息和通信技術(ICT),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數字化技術”。然而,這不僅僅是一次“技術革命”,而是一次重大的“管理升級”。王欣不喜歡用“管理革命”一詞,他認為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創新迭代”,因此“升級”更為貼切。記者問,知識社會的管理思維和模式應該是怎樣的?王欣說,“我也不知道。我也剛剛開始探索。我覺得不應該是工業時代‘金字塔式’的,應該是‘生態網絡’結構吧。組織更接近于‘生物體’,而非‘機器’。人也不應該再為組織‘活下去’而工作,被組織當作做大做強的‘工具’;相反,組織正在成為服務于人的‘平臺’,為那些有創造力的人提供創造價值的機會。這些都是些很不成熟的感覺,就像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讀《大趨勢》和《第三次浪潮》時候的感覺,遠遠地看著那浪過來,感覺一浪會高過一浪,很大很大的浪。”
2020年6月7日,王欣在公眾號里宣布創立“混序·數字化部落”,一個匯聚數字化時代管理創新探索者的社群。這一天剛好是被譽為“人工智能之父”的計算機科學家艾倫·圖靈的紀念日。王欣希望依托移動互聯網突破地域、時空、種族、民族、國別、行業、職業等等的局限,在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社群中,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交流學習,一起探索。
“我們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每個人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看看我們手里的手機就知道了。沒有世界上很多國家的通力合作,怎么能生產出手機呢?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自生產出一部手機,沒有一個國家做得到。今天,全球化遇到了很多困難,而克服這些困難需要更加寬廣的、更加深遠的視野,需要順應數字化時代發展趨勢的管理創新。未來是我們在今天一起創造出來的。”王欣表示。
上一篇:華為高級副總裁、ICT戰略與Marketing總裁 彭松 :培養ICT人才, 共贏智能未來
下一篇:任正非:關于戰略觀、世界觀和科技觀的企業經營智慧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