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成在线免费,99精品在免费线视频,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羞羞视频免费网站日本

Uber:每個城市都是Uber的一枚心臟


2015-09-16 10:22:08   來源:   點擊:
如何看待Uber的理念有一個非常好的方式,Uber每個城市的三人團隊都像是一個創業企業,而Uber的總部更像是一個風投,選對一堆對的人,全力以赴地用自己的各種資源,比如后臺數據與分析平臺去支持這些創業公司,就
如何看待Uber的理念有一個非常好的方式,Uber每個城市的三人團隊都像是一個創業企業,而Uber的總部更像是一個風投,選對一堆對的人,全力以赴地用自己的各種資源,比如后臺數據與分析平臺去支持這些創業公司,就是這個風投成功的根本。

 

文| Uber上海區總經理 王曉峰

 

Uber創始人在之前提出的理念就是打一個車按一個鍵,經過技術和產品不停的迭代更新,在全球很多大城市,車來到你身邊的時間都是少,悉尼是3.4分鐘。

 

如果我們過去確保按一個鍵車就來了,你會發現出行是多么的簡單。這樣一個理念很快被全球的六大洲全部接受,然后不停地成長中,現在是320個城市。

 

無論你在哪個城市,真的鼓勵你們為了自己所在的城市加入到Uber的平臺來,可能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但是是為了你所在的社會或者為了幫助這個城市做一點貢獻。關于團隊,我稍微講三點比較有趣的事情。

 

全部決策由三人小組完成

彼此信任全力以赴

找每個人都像找合作伙伴

 

第一,我們的業務和很多其他的公司業務不一樣。

 

因為每個城市情況都不同,每個城市的收入情況、用戶習慣、行業背景都不一樣。如果你作為一個Uber公司的管理層,想把你的業務從紐約發展到巴黎,從巴黎發展到上海,從上海到長沙,你怎么做?

 

你在全球化擴張的時候,我們采取的方式就是特別簡單,就是用本地化的人。這個好處顯而易見,我們大家對莫斯科的了解有多少?對約翰內斯堡,巴黎呢?你肯定不了解,誰最了解這個城市?當然是這個城市的本地人。

 

在Uber公司沒有比我更了解上海的人了。Uber的上海團隊有一半的上海人,我估計70%都會講上海話,當你發現你有這樣一個團隊,就會擺脫其他外資公司的常見問題。

 

你派一個外方的人員過來花三個月才學會“你好,謝謝”,再花三個月的時間跟他們解釋微信,然后再花半年的時間才知道來應該做什么事情。有這個城市的人你會發現這些學習的過程都可以減少。他們可以很快過來做這個事情。

 

對我們來講本地化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策略。這個其實也不新奇,如果你做團購的網站,或者做外賣的網站,你也都要了解當地的人,了解這個業務在當地的發展。

 

第二,我們每個城市都是三人團隊。

 

作為創業公司想的是怎么用更好的人才在這個城市盡快地運營起來。我在北京招3個人來做這個事情。這個團隊很快的建立起來,然后隨著業務的發展再繼續加人。

 

這對我們來講是特別平常的事情。剛開始的時候每個城市有一個城市經理,一個業務經理,去做供應鏈,就是去負責租賃公司,一個市場經理,三人團隊就搭建好了。每個人去做各自的業務。

 

為什么不是30個人呢?是因為你作為一個初創企業沒有辦法支付30個人的成本和時間。剛開始三個人盡管累一點,但是能運作,那就從三個人開始好了。兵貴精不貴多。

 

我們說人多好辦事,跟經理說今天我需要多少的人,其實剛開始人多反而會壞事,因為你沒有完善的考量。人多就會有更多的管理成本,有更多的重疊,會產生更多的重復性溝通管理工作。如果你有好的人,可能很快就建立了最好的生意接觸。

 

我們最初找這些人的時候,特別像單獨的創業企業找合作伙伴。就好比咱們三個人建一個公司在長沙做這個事情。

 

咱們三個都是有心人,你管財務我管后勤,你管業務,三個人之間就能很好的配合,我們彼此之間都有信任,彼此都有能力來做這個事情。

 

找到正確的人,充分授權是最重要的,沒有必要考勤什么的,三個人都是合伙人,一起把這個生意慢慢做大。

 

然后才是增加團隊,其實你把Uber每個城市團隊都當做一個創業企業,這個創業企業對總部來講作為一個風投,這樣就比較好理解。這個足夠授權的三人團隊就是Uber的管理核心。

 

 

如果你沒有授權,

所有的創意都被打折被稀釋

不要好于別人,要10倍好于別人

 

選人的時候,比如我們在過來選運營經理的時候,大家問你們為什么選投行,選做過運營經理和咨詢顧問的人?我們不是為了特立獨行,才招這些人。為什么不從傳統的管理公司來請管理人員和管理司機呢?你要的是過程還是要想管理的結果?

 

舉個例子,如果現在我們想找一個人,把一本書給復制出來第二份。可能傳統的思維是說我要找一個人鋼筆字寫得好,同時他又很有信心,一個月可以抄一遍書,完成任務。

 

我不管你字寫的好不好,還是有沒有信心,我只要你明天十萬字的書出來。我不管你用掃描還是怎么樣復制出來第二份,我明天就要你第二份,這樣就逼著你找一些有創造力的人來做這個事情。最后可能復制的效果比手工謄寫的效率高,效果好。

 

如果我用傳統的方式管理我的車輛,我可能40輛就配一個經理,我四千個車需要一百個經理,如果有四萬個要有一千個經理,那沒有辦法做了。不是為了特立獨行才不招去管車隊的經理,而是我們根據這個任務需要什么人滿足這個要求。

 

剩下的是自組織。如果找到了特別優秀的的人,給了足夠多的授權,讓他做本地化的決定,然后他就能夠根據當地的情況很快地作出反應,幫助你的企業成長。為什么要足夠授權?你是不是有更好的建議,如果你沒有授權,所有的創意都變得稀釋。

 

第三點,是聊聊在谷歌應用的10倍法則,這個世界充滿了太多平庸的東西了。

 

如果你只是想把一個事情做的比別人好5%和10%,那么永遠在浪費生命。只有比平均水平好10倍好20倍,才不會浪費生命,歷史才會記住你。

 

我記得,2003年,谷歌過來做工程延伸的時候,他們的工程師說,“做一個郵箱,我們要做一個一百兆的郵箱比別人好一百倍。”別人做個50兆的郵箱你做一個100兆,所以你會發現谷歌推出了一個郵箱,當時的容量至少是別人的20倍,到現在是全球最大的免費郵箱系統。

 

當你在一個新的企業里面,當你想做一些事情有別于傳統行業的時候,就要想到,我做的這個事情有沒有10倍好于別人。這次做活動參加的人數有沒有比上次多10倍。原來的方法是可以一天過來只增加一百個司機,我做的另外一個方法是一天增加一千個司機。只有每個人持續思考,整個公司最后才會做出一些有別于平均的事情。

 

真正的高效來自于前所未有的方式

讓最有影響力的人成為最早用戶

情感也是客戶需求

 

有兩個例子。在2014年的10月份,那個時候我們在中國的七個城市推廣一個產品,人民優步。當時我們已經有大量的司機到平臺上來服務用戶。這跟我們此前做的事情完全不一樣,因為在2014年10月份之前我們所有的車輛都是跟租賃公司合作的。

 

突然間發現你要跟上海超過兩百萬的私家車主說,你們過來開車吧,把他們拉過來開車,其實很難。有人會說不安全,有人會說有政策風險,有人會對帶來多少收入產生疑慮。

 

常規的方法是什么?找3000個大學生,3000個大學生分到各個地點拉人進來。當時我們想說這事兒能不能干?能干,反正又不是自己的員工,又不用自己做。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不用3000個人還能拉來司機。這就是我們想要用10倍的方法來干。

 

后來大家想了一個方法:誰是有影響力的私人司機?目標是一些公司的領導,創始人也好,CEO也好。什么CEO會來幫我們開車?肯定是互聯網行業,而不是大型的國企。

 

后來我們很快找到了葡萄酒博士里面的辛華,周末去哪兒的高管,還有藝龍的CEO。他們就讓自己的員工都來注冊,這個方法要比我們做地推高效得多。原來人們對拼車第一印象是不安全,沒有辦法取得信任。

 

所以這樣的活動很快在幾個城市里面流行起來,想一想我在之前提的“一、九、九零”,就是先找到1%的早期的人,他們幫助我們帶來了9%的人,然后再通過這9%,發展出90%的人來。

 

第二個例子很有趣。2015年6月17日是暴雨,我們就把Uber APP上面車的圖標變成了船的圖標。我記得第一財經的記者問我們,你們為什么這么做?這樣做背后是什么機制在運營?

 

這個其實真的不為什么,僅僅是因為好玩。我們希望自己在做不一樣的事情,我們要找到不一樣的事情來干。

 

當時,我們的想法是通過漲價來吸引司機加入。當你所有在這個平臺上的車主只是你合作司機的時候,你沒有辦法讓刀架在他脖子干活,所以你用各種方法來利誘他出行。

 

給用戶發補貼,發短信,試用了很多方法以后,發現其實還有一些人不一定為了錢而接人。他可能沒有想到,你只是沒有激發出他那一刻想幫助別人的那種情感來。

 

所以我們希望自己過來做這個動作,能夠讓人在社交媒體傳播,讓更多的上海車主知道,由于天氣惡劣,很多人出行困難,需要幫助。這樣竟然很快地增加了車的供應量。

 

其實我們做到了,當十點多的時候,在這個按鈕上線之后沒幾分鐘就開始增加了很多人。很多司機被激發了幫助別人的愿望,能夠上線過來幫助別人。

 

讓用戶去考核

90%的好處,就要100%的堅持

用戶積極反饋是良性交互的開端

 

有人問,當我這個平臺有上千上萬的司機時,怎樣來管理這些司機?跟傳統企業一樣評選本周最佳之星一樣嗎?你怎么考核上百萬的司機呢?是不是有一些好的機制可以在這里面發生作用呢?

 

我們先看看誰有資格來評定司機的服務質量?是每個用戶針對每個行程的反饋。誰能幫助這個平臺識別好乘客還是壞乘客?是每一位服務過這個乘客的司機。這個方案就變得比較簡單了。

 

你要把評價司機的權利交給每一個乘客,你要把評價每一個乘客的權利交付給每一個司機,這樣你只要設立一個簡單的規則,雙方就按照這個規則來做記錄。

 

在很早的時候我們就強制司機,如果這個司機沒有評價剛剛服務完的用戶,他沒有辦法做下一單生意。這個時候司機一定會評價這個用戶。

 

我們的用戶坐完車之后,如果不評價,用戶APP的界面一直會停留在這個界面上。你第二天打開還是在這個界面,他就一定會評價司機。

 

所以,第一,我把這個評價的權利交還給千千萬萬的司機和乘客,而不是由我來完成。百分之百的司機和用戶都得到了評價。

 

有一小部分用戶很煩,說憑什么你要逼著我在結束的時候打星、寫字,即便是有這樣的用戶在反饋,我們依然去堅持這個原則。

 

當你打開Uber叫車,他可能是4.1分也可能4.9分,如果大家坐過Uber,你們是乘客也是有一個星級。當你叫這個車過來,司機可以看到你是二星級的,那么司機會取消你的訂單,但是有的司機知道他只坐過一次車可能有原因。

 

如果這哥們坐了一百輛車還是二星,那肯定就打不到車了。當司機的星級低于4.5時,我們會有一些措施,或者停掉他的服務功能,因為不符合用戶的需求。

 

其實,坐出租車的是在座各位,用打車軟件的也是在座各位,用Uber的也是在座的各位。有了這個機制雙方特定的情況下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創立良好的關系,當你發現這個雙向評分不是百分之百,每次都強行評定的時候,當你發現所有司機都是5.0,因為不是強制就變成了擺設。

 

一旦這個東西變成擺設就沒有人尊重規則,然后這個機制就失效。我想通過這個說明,如果你相信一個東西是對的,如果你相信一個東西對99%的用戶是好的,你要去堅持,哪怕有1%或者5%的人不喜歡,堅持下去會發現有你想要的效應。

 

在Uber這個平臺上有兩位數百分比的用戶是女性。司機和乘客都會覺得這是一個百分之百的評價平臺,信息相對公平公正,會更加安全,無論作為用戶還是車主都愿意更多的使用,然后形成良性循環。

 

上一篇:精益創業:他們千萬次失敗,換來你不敗的經驗
下一篇:雕爺:河貍家拼命燒錢,是為了搶人群軸

對標考察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