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人才管理“秘訣”
2017-02-15 11:10:26 來源: 點擊:
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是一個優秀的組織建設者,他在人才管理上有什么“秘訣”?本文總結了“任正非”們的三個主要特征:重視外部的力量;重視和眾人的關系,重視眾人的力量;行動以集體利益為準繩。
在知識經濟時代,最核心、最重要的資源是什么?不是礦產資源,不是資本財富,而是“人”。在這個時代,所謂“資源”,幾乎就是指人力資源;所謂“集體力量”,幾乎就是指人的力量。
1987年,華為只有6名員工、2.4萬元注冊資金;26年后的2013年,華為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商,近20萬名員工,連續三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華為的成功秘訣是什么?華為自豪地宣稱:本公司的持續發展,不靠土地,不靠資本,而是靠人的力量。華為的這番表示,總結到了知識經濟時代的根子上。
與專業方向的技術人員不同,與操作層的工作人員也不同,管理者不是自己工作。發揮出自身的力量,這不屬于管理范疇;發揮出集體的力量,才是管理者的工作。因為,管理者有一項特殊的資源,那就是——人。一個管理者是否優秀,他的工作是否卓有成效,就取決于他能否做好某一類工作。這類工作,表面上各自不同,卻有相同的本質——管人。
如此看來,“靠人的力量”走上神壇的華為,在“管人”工作上想必是登峰造極。那么,華為管理的標志性人物任正非,在人才管理上可有什么秘訣嗎?關于這個問題,華為總裁任正非自己有一篇文章,表達得清晰透亮,值得管理人士仔細研讀。
【節選】
——任正非2012年在華為公司的內部講話《一江春水向東流》
我剛來深圳還準備從事技術工作,或者搞點科研的,如果我選擇這條路,早已被時代拋在垃圾堆里了。我后來明白,一個人不管如何努力,永遠也趕不上時代的步伐,更何況知識爆炸的時代。只有組織起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一同奮斗,你站在這上面,才摸得到時代的腳。
我轉而去創建華為時,不再是自己去做專家,而是做組織者。在時代前面,我越來越不懂技術、越來越不懂財務、半懂不懂管理,如果不能民主的善待團體,充分發揮各路英雄的作用,我將一事無成。從事組織建設成了我后來的追求,如何組織起千軍萬馬,這對我來說是天大的難題。
我創建了華為公司,當時在中國叫個體戶,這么一個弱小的個體戶,想組織起千軍萬馬,是有些狂妄,不合時宜,是有些想吃天鵝肉的夢幻。我創建公司時設計了員工持股制度,通過利益分享,團結起員工,那時我還不懂期權制度,更不知道西方在這方面很發達,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僅憑自己過去的人生挫折,感悟到與員工分擔責任,分享利益。
……
在華為成立之初,我是聽任各地“游擊隊長”們自由發揮的。其實,我也領導不了他們。
……
也許是我無能、傻才如此放權,使各路諸侯的聰明才智大發揮,成就了華為。我那時被稱作甩手掌柜,不是我甩手,而是我真不知道如何管。今天的接班人們,個個都是人中精英,他們還會不會像我那么愚鈍,繼續放權,發揮全體的積極性,繼往開來,承前啟后呢?他們擔任的事業更大,責任更重,會不會被事務壓昏了,沒時間聽下面嘮叨了呢……相信華為的慣性,相信接班人們的智慧。
到97年后,公司內部的思想混亂,主義林立,各路諸侯都顯示出他們的實力,公司往何處去,不得要領。我請人民大學的教授們,一起討論一個“基本法”,用于集合一下大家發散的思維,幾上幾下的討論,不知不覺中“春秋戰國”就無聲無息了,人大的教授厲害,怎么就統一了大家的認識了呢?從此,開始形成了所謂的華為企業文化,說這個文化有多好,多厲害,不是我創造的,而是全體員工悟出來的。
人生的瑰麗,可以窮盡人類所有的想象。因此,人們便有了林林總總的夢想和目標。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如何才能達到夢想的極致?這時候,人們面前就有了兩條道路。
一條路是“個人道路”。走這條道路的人相信英雄是存在的(自己是偉大的)。他們相信個人(自己)的力量、相信個人(自己)的潛力是無窮的,甚至相信個人(自己)有能力改變世界。這條路的代表人物就是喬布斯。
另一條路是“集體道路”。走這條路的人認為個人(自己)是渺小無力的。他們相信組織的力量、眾人的力量,相信唯有集體才有能力改變世界。這條路的代表人物就是任正非。他是這樣表達的:“我深刻地體會到,組織的力量、眾人的力量,才是力大無窮的。面對組織和眾人,個人幾乎渺小到完全無視。”
兩條路上的行人貌似截然不同,但他們都認真地反思過自己,進而選定了自己的道路;他們都有強烈的企圖心,因為有不肯放棄的遠大目標。任正非說:“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時候,創立華為的。那時我已領悟到個人才是歷史長河中最渺小的,這個人生真諦。接著怎么辦?難道就放棄了,什么都不做了?不是的。”
任正非,就走在集體道路上,就是集體道路的杰出代表。而“任正非”們的主要特征有三個:重視外部的力量;重視和眾人的關系,重視眾人的力量;行動以集體利益為準繩。
相比個人的力量,他們更相信外部的力量。因為他們相信,一個人不管如何努力,永遠也趕不上時代的步伐,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更是如此。
任正非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呢?“我知識的底蘊不夠,也并不夠聰明。”、“在時代前面,我越來越不懂技術、越來越不懂財務、半懂不懂管理。”、“在華為成立之初,我是聽任各地‘游擊隊長’們自由發揮的。其實,我也領導不了他們。”、“也許是我無能、傻才如此放權,使各路諸侯的聰明才智大發揮,成就了華為。我那時被稱作甩手掌柜,不是我甩手,而是我真不知道如何管。”……
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行為才開始偉大。任正非便是如此。對自己沒有了高估,以下的行為就變得順理成章。
他相信并借重公司骨干們的力量。他說:“真的,不是公司的骨干們,在茫茫黑暗中,點燃自己的心,來照亮前進的路程,現在公司早已沒有了。這段時間孫董事長團結員工,增強信心,功不可沒。”
他相信并借重員工和客戶的力量。他說:“業界老說我神秘、偉大,其實我知道自己,名實不符。我不是為了抬高自己,而隱起來,而是因害怕而低調的。真正聰明的是十三萬員工,以及客戶的寬容與牽引。”
他相信并借重外部智慧的力量。到97年后,公司內部的思想混亂,主義林立,各路諸侯都顯示出他們的實力,公司往何處去,不得要領。他請人民大學的教授們,一起討論一個基本法,用于集合一下大家發散的思維,幾上幾下的討論,不知不覺中“春秋戰國”就無聲無息了。從此,開始形成了所謂的華為企業文化。
他相信并借重制度的力量。任正非引入了輪值主席制度。由8位領導輪流執政,每人半年,經過兩個循環,演變到現在的輪值CEO制度。每個輪值CEO在輪值期間奮力地拉車,牽引公司前進。他走偏了,下一輪的輪值CEO會及時去糾正航向,使大船能早一些撥正船頭,避免問題累積過重不得解決。任正非說:“這比將公司的成功系于一人,敗也是這一人的制度要好。”
他相信自己的進步和成功也是來自外部。任正非這樣說:“我知識的底蘊不夠,也并不夠聰明,但我容得了優秀的員工與我一起工作,與他們在一起,我也被熏陶得優秀了。他們出類拔萃,夾著我前進,我又沒有什么退路,不得不被綁著,架著往前走,不小心就讓他們抬到了峨眉山頂。”他還說:“這些年來進步最大的是我,從一個土民,被精英們抬成了一個體面的小老頭。因為我的性格像海綿一樣,善于吸取他們的營養,總結他們的精華,而且大膽地開放輸出。”
對于未來,他依然相信外部。任正非說:“相信華為的慣性,相信接班人們的智慧。”他還說:“我不知道我們的路能走多好,這需要全體員工的擁護,以及客戶和合作伙伴的理解與支持。”
我們不得不相信,正是任正非相信自己的不聰明,才引出來華為的集體奮斗與集體智慧。
他們總是把和眾人相關的工作看得很重很重。因為他們相信組織和眾人的力量。
當你真正知道自己的渺小,你就有了真正智慧的決定。那么,任正非的決定是什么呢?任的回答是:“從事組織建設成了我后來的追求”。任的行動是:“不再是自己去做專家,而是做組織者”。因為“組織的力量、眾人的力量,才是力大無窮的”,“只有組織起數十人、數百人、數千人一同奮斗,你站在這上面,才摸得到時代的腳。”
組織者和組織建設并不神秘。所謂“組織建設”,其實就是建設組織(人才隊伍),發揮出眾人的力量。所謂“組織者”,其實就是專門從事組織建設工作的管理者。
組織工作怎么做?任正非的秘訣主要有三條。
一是分利。我們的需要越少,我們越近似神。任正非知道自己無能無知,必須得到他人的幫助。如果不能民主地善待眾人,充分發揮各路英雄的作用,自己將一事無成。所以他們很容易便做出與他人分享利益的決定。任正非設計員工持股制度,通過利益分享,團結起員工,就是出于這番道理。這樣做有效嗎?任正非回顧過去,說:“真正聰明的是十三萬員工,以及客戶的寬容與牽引,我只不過用利益分享的方式,將他們的才智粘合起來。”
二是放權。任正非由于自認愚鈍,于是很少告訴別人該做什么和該怎么做,他們會放權出去讓人自由發揮。任正非這樣說:“在華為成立之初,我是聽任各地“游擊隊長”們自由發揮的。其實,我也領導不了他們。”“也許是我無能、傻才如此放權,使各路諸侯的聰明才智大發揮,成就了華為。”“今天的接班人們,個個都是人中精英,他們還會不會像我那么愚鈍,繼續放權,發揮全體的積極性,繼往開來,承前啟后呢?”
三是減責。任正非知道自己沒有天大的本事,因此不愿意將責任緊緊地綁在自己身上,不希望組織的成敗集于自己一身。因此,任正非堅決不做執行管理委員會的主席,開始了輪值主席制度。這種無意中的輪值制度,平衡了華為各方面的矛盾,避免了問題的過度累積,削平了內部林立的山頭,使華為得以均衡成長。
“分利”、“放權”、“減責”,看似簡單,卻不是誰都能照本宣科做到位的。作為集體道路的杰出代表,任正非發揮出了這三招的力量。因為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任正非傾向于前者。試想一下,若是一個人,分利時分大頭給親戚,放權時放大權給親信,減責時讓兄弟頂上,他確實發動了這三招,可是,這三招在他手上會有威力嗎?
一切行動都以集體利益為準繩。這是任正非強大的根源。
真正的組織管理智慧就是這樣:它自知“無知”,但是它知道“無知”的力量,并將其應用到無所不知的地步;它自知“無能”,但是它知道“無能”的力量,并將其應用到無所不能的地步。
擁有真正組織管理智慧的人,就仿佛任正非:他本身自認無知無能,然而,眾人和制度的力量,會團結一致地把他抬到金頂上,讓他“一覽眾山小”。
上一篇:雷軍的七字訣為什么失靈了:是互聯網思維不行了?
下一篇:阿里召開2017新零售發布會 聯姻對象為國有企業百聯集團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