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亮:萬科活下去,究竟怎么個活法
2018-12-05 09:21:32 來源: 點擊:
——郁亮
郁亮的性格與王石形成鮮明反差。
王石火暴生硬,郁亮細膩踏實;王石興之所至,郁亮沉默務實。
前兩天在撫仙湖見到郁亮時,他明顯精瘦了,挺拔了。站在臺上的近半個小時,他始終保持右手疊于左手之上,握緊話筒,輕松隨意的語氣之下是幾經斟酌才說出口的話語。
與幾年前不同,郁亮已由一個執行者變為決策者。他想要打造一個矢量組織,有明確的方向性,并朝著這個方向收斂聚焦,然后活下去。
萬科真的到了“活下去”的關頭嗎?
9月28-29日,萬科在深圳大梅沙的秋季例會結束后,突然刷爆屏的紅底白字標語——“活下去”,讓整個地產圈如履薄冰。
在調控仍未放松,樓市提前入秋,量價齊跌從一二線城市蔓延至三四線城市,房企和購房者一同陷入焦慮與恐慌的那幾天,安全、謹慎、保守、小心成為圈內人交流閑扯時掛在嘴邊的高頻詞。
而萬科提出“活下去”,并以此作為三年事業計劃書制定的要求,這像是給市場定了調——房地產轉折真的來了。
如果只是如此,外界加諸萬科之上的爭議不會如此猛烈。
萬科喊出“活下去”當天,深高速在港交所公告,擬引進萬科作為戰略投資者,增資價格為29億元人民幣,擁有聯合置地30%的權益;
第10天,萬科以32.34億元的低成本,收購了位居房企Top 10的華夏幸福在環京幾個項目80%的股權;
11月9日,又以3.55億元買下嘉凱城名下5家公司股權。
照此看來,萬科的“活下去”不止存活這么簡單,它同時意味著“活得久、活得好”。
所有行為都“收斂聚焦”到保證萬科活下去
“萬科是在激進拿地,還是維持一個正常運轉,算算拿地成本占比就能知道。其實,萬科歷史上一直都有通過并購、合作來實現買地,只是后來招拍掛(我國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出讓管理制度)也做,導致大家對并購忽視了,覺得今年突然特別多。”
媒體交流會現場,關于“活下去”的爭議不出意外地被提及時,郁亮的語氣并沒有太大起伏。
“萬科始終是一種兢兢業業、如履薄冰的態度,我們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后一天在活。”
他還舉了個形象的例子,大家手里都有一瓶水,水喝了一半的時候,有些人覺得還有一半水可以喝,有些人認為只有一半水了,是否需要想解決方案?
對同樣的事情,大家的看法會不一樣。“活下去”不過是萬科強烈危機意識的體現。
而活下去的方式是所有行為都“收斂聚焦”。為此,現金流成了近兩年萬科高層在公開場合屢屢提到的詞,回款也成了超越銷售額、利潤的核心指標。
其實,早在2014年,郁亮就曾表示公司放棄了規模這件事,以回款為考核核心。而萬科新一任總裁祝九勝首次和郁亮在鏡頭前亮相時,郁亮稱其帶來的變化是“以現金流為基礎”。
體現在數據上,是2015年、2016年、2017年萬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60.46億元、395.66億元、823.23億元,造血能力明顯增強。
“如果沒有達成6300億元回款,我們所有的業務都可以停,因為這說明我們沒有任何資格和能力做下去。”在此前內部會議上,郁亮曾下過這樣的定論。
這一次,他說:“今年萬科房子還是賣得不錯的,6300億元的銷售回款目標基本可以完成。”
收斂、聚焦于“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
“行業有問題嗎?沒有什么大問題,但是做的東西和要求不一樣了。”郁亮說。
危機的確存在,機會也一樣。
住房全面短缺的時代基本結束,但居住問題沒有得到真正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明顯,比如說銷售房子多,租賃住宅卻很少。人們所需要的東西,也不只是房子本身,還有房子里面的內容。
這就是未來的想象空間。
于是,萬科不再是純純粹粹的地產商,而是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并以此為收斂和聚焦的中心,“所有業務向這個方向展開是對的,偏離這個方向是錯誤的。”
對城市活力的觀察,有一些新的指南:一是經濟要素,二是人口流動。
長三角日均進滬5萬人以上,出滬3.5萬人以上;90%的城際資本集中于26%的城市,國內投資網絡高度聚集于長三角,尤其是上海。
而萬科在上海區域的35城布局,基于類似大數據,以及從城市到城市群再到城市圈的變化趨勢,探索集約與混合,打造跨界融合的聚焦生態:
教育布局4個城市,運營20個全日制學校和幼兒園;
長租公寓覆蓋10個城市,房間數2萬間;
醫療服務布局6個城市,運營床位3540張;
倉儲物流布局13個城市,可租面積330萬平方米;
產業辦公開業運營33個,經營面積233萬平方米;
……
每一個項目都是萬科的數據采集點,最后反饋到具體的產品落地,形成閉環。
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萬科上海區域本部首席執行官張海說:“收斂不是收縮,核心還是要聚焦。我們做了更為細致的,以客戶價值為核心的聚焦,本質上讓我們的業務變得更強,讓萬科更好地活下去。”
由此,萬科上海區域在2018年1-10月實現銷售金額1555億元,銷售面積755萬平方米,銷售套數65000套。
而“鄉村振興”的東羅實踐,一年間實現污水一體化處理設施覆蓋2500人,人均收入增長700元。
“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是戰略,而戰略的成果在短時間內是不容易看出來的。”郁亮說。
東羅村不賺錢,現在很多公司不賺錢,但并不妨礙它成為很優秀、很偉大的公司。而且,今天做業務如果只以是否可以賺錢衡量,可能會出錯。
以下為萬科媒體交流會現場問答內容整理。
提問:萬科要做“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這個“鄉”怎么理解?
郁亮:中國第二階段的城市化,一定是城市圈化,城市群化,都市圈化,包括現在國家的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跟重慶、西安、武漢等區域中心。
在第二階段的城市化中,城市和鄉村的劃分不是那么清晰。圍繞核心城市周邊的“鄉”,不只是農村業務,也是都市圈的一部分。如果中國“鄉”的問題,不放到城市化進程中去,不正視都市化的運用,是很難真正解決的。
提問:像撫仙湖這樣的文旅產品,是否會持續做?有什么規劃?
郁亮:萬科不做旅游,我們做度假產品,以開發為主。我們認為未來度假一定會成為新的消費需求,所以我們創造度假場景。
其實祖國大好河山很多都在西部。像撫仙湖這樣的度假產品會符合相當一部分的有度假需求的人,也能夠協助把中西部建設好。所以我們會把它作為產品線對待。
提問:此前萬科內部提及業務要聚焦、收斂,這段時間以來,萬科有哪些業務是收斂的和聚焦的?
郁亮:對于萬科而言,每年的秋季例會,就是做戰略檢討,一只腳站在現在,一只腳站在未來。只不過今年我們認為需要收斂聚焦,過去太發散了,需要大家凝聚起來往一個方向走。
從未來發展方向來看,人們所需要的東西,不只是房子本身,也需要房子里面的內容。我們現在有硬件,但是沒有軟件。有房子,但是沒有合適的內容放進去,也就是缺少圍繞美好生活的服務,這些都是需要收斂聚焦的。
提問:在投資方面,未來,萬科在一二三線城市怎么布局?
郁亮:在投資方面,萬科不按一二三四線城市劃分,關注的重點是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等經濟圈,當然也包括武漢、西安等中西部核心都市圈。萬科的發展戰略是進一步向核心都市圈聚焦,在核心都市圈以外,萬科的投資都會非常慎重。
提問:深圳地鐵持股后,是否有什么變化?有什么樣的影響,或者沖擊?
郁亮:深圳地鐵采取的是“積極不干預”政策,在任何大的問題、重大決策上都支持萬科,從來沒有干預萬科的日常工作,萬科企業文化沒有受到影響。
提問:今年6300億元的回款目標,是否真的很難達到?
郁亮:問題不大。6000億元到6300億元之間差距大嗎?不大的。但是,我們所強調的重視現金流的理念得到了貫徹。每天大家為回款做了什么工作,樓賣得怎么樣,盤有沒有開好,錢有沒有收到,客戶資料的準備有沒有加快等等,這些工作天天盯著,相信萬科的銷售回款率肯定是業內最高的之一。
回款有個特點,每一天的回款都是下午3點以后才完成,每個禮拜都是最后兩天完成,每個月到最后一個禮拜完成,每個季度到最后一個月完成。我老是想把它改得月度間均衡,季度間均衡,但是發現很難做到。
提問:地產行業的人在聊的都是這個冬天有多長,怎么過去,但您的意思是不要總是考慮冬天還有多長,因為整個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是嗎?
郁亮:2016年《人民日報》發表了一個權威的訪談,說中國的經濟走勢是L形走勢,而且這個走勢不是一年兩年,很多人對此不好好讀,我們認真讀了。
當然,我們在做業務的時候,把問題想得艱苦一些,困難一些,沒什么壞處,如果你準備不足,反而會出問題。
如果政策寬松,是好事,如果沒有,等著政策改變?這個東西是基本國策,政策的寬松,“寬”跟“緊”略有波動,但是整體不會變。所以萬科要按照自己的做法做下去,要有憂患意識。對別的公司沒有話可說,也不會說。
上一篇:什么是組織能力?
下一篇:方太如何在企業管理中激勵人心釋放活力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