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落淚:從 2019 年比亞迪差點放棄,到 500 萬輛車的里程碑
2023-08-10 14:35:36 來源: 點擊:

20 年前的 2003 年,比亞迪還是一家做電池的小公司。當它宣布進軍汽車行業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質疑,沒人相信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所以,消息宣布的第二天,當時已經上市的比亞迪股價就下跌了 20%。
剛剛,比亞迪迎來了第 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成為全球新能源巨頭,市值超過 7600 億元。
這是比亞迪的舉辦的第四個百萬時刻:
-
2021 年 5 月 19 日,比亞迪第 1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從 0 到第 100 萬輛用時 13 年;
-
2022 年 5 月,比亞迪第 2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100 萬到 200 萬輛用時 1 年;
-
2022 年 11 月 16 日,比亞迪第 3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該車是一款海豹,車主為女足成員王霜。200 萬到第 300 萬輛僅用時半年。
作為一個值得銘刻的高光時刻,活動現場以一曲比亞迪員工和用戶合唱的《海闊天空》開頭,帶領大家回顧了比亞迪從跨界創業小廠,到中國巨頭的奮斗史,也讓現場的情緒高漲了起來。
氛圍烘托到位后,作為比亞迪的靈魂人物,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回憶了過往二十年發展的重要時刻。從 2008 年 12 月,比亞迪第一輛新能源汽車 F3DM 下線;2013 年,搭載第二代 DM 混動技術的秦亮相;2018 年,搭載第三代 DM 混動技術的全新一代唐下線;到 2020 年 7 月搭載刀片電池的「漢」上市。
在活動現場,平時以成熟穩重形象示人的王傳福,回想當年經歷的種種質疑和磨難,數度哽咽。「在 2017 年到 2019 年,比亞迪連續三年利潤大幅下滑,尤其是到 2019 年,凈利潤只有 16 個億。但是在研發上,那一年我們還是咬緊牙關投了 84 個億。」
比亞迪活動現場的友商產品 | 極客公園
作為比亞迪的高光時刻,一般認為會把自身的產品和過往經歷作為重點。但這次活動的主角不僅僅是比亞迪,還有中國主流的自主品牌。在活動門口擺放了 13 輛友商的新能源汽車,既有傳統廠商的紅旗 E-HS9、東風嵐圖追光、長城哈弗梟龍 MAX,也有新勢力的蔚來 ES8、小鵬 G6、理想 L9。
身處現場,作者突然感覺格局一下子打開了——這才是中國品牌該有的樣子,一次中國汽車的加速超越。
「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王傳福以這句話,作為了發布會演講的結尾。
以下為王傳福在活動現場演講文字實錄,由極客公園整理:
歡迎嘉賓、媒體朋友、觀眾朋友,我是比亞迪王傳福。
剛才看了這支海闊天空的視頻,喚起了不少的回憶,其實這首歌也是比亞迪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今年是比亞迪造車的第 20 年,2003 年,我們帶著新能源的夢想進入到汽車行業,一個做電池的怎么敢做汽車?各種質疑或嘲笑破面而來,在進入汽車行業的第一天,比亞迪的股價就跌了 20%,資本市場給我們狠狠潑了一盆冷水。
在 2004 年的北京國際車展上,我們首次展出了三款新能源汽車,而全場其他的展臺全是燃油車,那時候根本沒人相信新能源汽車有未來,甚至連新能源汽車這個詞都還沒有出現,大家看不懂,也看不上,更看不起。
所有人都在質疑比亞迪做電動汽車到底行不行?迎著這些質疑或嘲笑,我們沒有放棄,堅定的走這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中國人在許多行業都是驚艷了世界,在汽車行業我們為什么不行?
王傳福現場講述比亞迪混動技術發展歷史|比亞迪
比亞迪就想做一道證明期,證明什么呢?證明比亞迪可以,新能源車可以,中國汽車可以,我們靠什么來證明?我覺得核心還是在研發,在技術上,比亞迪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技術創新,早在 2002 年,我們就在動力電池技術上大量的投入,2003 年開始了混動技術的研發,在技術研發上,我們累計投入了上千億的資金。
01
2019 年,
比亞迪至暗時刻
在最近的 12 年,比亞迪有 11 年的研發投入,超過了當年的凈利潤,甚至很多時候還是凈利潤的 3- 4 倍。我很清楚的記得,在 2017 年到 2019 年,比亞迪連續三年利潤大幅下滑,尤其是到 2019 年,凈利潤只有 16 個億。但是在研發上,那一年我們還是咬緊牙關投了 84 個億。
許多人在笑,我們這是在燒錢,但我們深知要把車做好,要想發展新能源,沒有核心技術是不行的,技術的研發是科研制定至強的新長征,在這條長征路上,我們沒有猶豫,一直把技術研發作為我們堅定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
早在 2002 年,我們從認準磷酸鐵鋰的這一條技術路線,就開始了磷酸鐵鋰電池的研發和應用。18 年來,我們從未放棄過這一條技術路線,一直尋找新的突破口,堅持研發,才有了 2020 年的刀片電池的推出。磷酸鐵鋰電池不但突破了續航里程的瓶頸,還解決了困擾新能源研發發展中的電池的安全問題。這是因為刀片電池才重新成為市場的主流選擇。
大家也知道,在插電混動基礎上,我們也做得最長,也做得最久,這一路上也有不少的彎路和插路。
2008 年,我們發布了全球首款量產的插電式的混合動力車 F3 DM,搭載了全球首創的 DM 混動技術,也是雙電機架構,后續又推出了 DM 2.0。2018 年 DM 技術發展到第三代的時候,真的差點就走不下去了,當時中國新能源車這個市場插電混動的份額很小,技術本身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和突破,也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
比亞迪在 2019 年之前銷量一直沒有更大起色|比亞迪
那時候很多車企陸續放棄了插電混動的研發,我們內部也有好多人提出來,要不就放棄,但我還是拍板要繼續做插混路線,必須咬牙堅持下去,即使做錯了,我也認。可以說所有可行的路線我們都試了一遍。
直到 2020 年,比亞迪在插混專用發動機、 EHS 電混系統、插混專用刀片電池三大核心技術迎來了突破和應用。我們把第一代 DM 的雙鏈接架構,和突破的三大核心技術結合在一起,研發出了 DM-i 超級混動技術,在此之后,插混市場迎來了轉機,因為有巨大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到插混技術的研發,插電混動從非主流成為現代的主流。不管是技術路線的選擇,還是研發費用的投入,在技術研發這一條長征路上,我們一直在堅持。
曾經我們也怕等不到春天,更怕對不起所有的員工,和一直支持我們的朋友。
談到新能源車不易,王傳福一度哽咽|比亞迪
截止到 2019 年底,比亞迪累計推出了 20 個車型,176 款不同型號的新能源車型。但遺憾的是,從 2010 年到 2019 年這四年期間,市場上看不到我們大的進展,一直原地踏步,停滯不起來。2019 年是比亞迪最艱難的一年,當時比亞迪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活下去,背后的辛酸不易,只有我們自己更清楚。
這一條路實際上很難走,我們仍然堅持走了二十年。這是比亞迪造車的故事,也是中國品牌造車的輸贏。
許多中國品牌都和比亞迪一樣,也有不被認可、不被看好的經歷。
2008 年是中國汽車行業失意的一年,產銷規模未能如愿以償達到千萬,中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更是下跌到 28%。中國品牌在中國市場上只是一個配角。
我印象很深刻,2014 年的時候,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在連續下滑,遭遇了史上最嚴苛的 12 連降。我們的產品不被認可,技術不被認可,服務也不被認可,許多中國品牌命懸一線。艱難的時刻我們都共同經歷過,困難的時候,我們從來沒有想破、放棄,堅信屬于中國品牌的時代比較到來,這不是終于迎來了春天。
新能源車改變了中國,給了中國汽車一個換道超車的可能,中國品牌開始成為主角。
新能源為中國汽車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加速,從第一輛就用汽車到第 1000 萬輛,中國用了 14 年。從 1000 萬輛到第 2000 萬輛,不到一年半。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最早的參與者,我們有幸在這個時代的浪潮中迎來了這幾年的高速。
為了這幾年,我們準備了 20 年,我們的研發團隊從成立之初的二三十個人增長了 2000 多倍。今年又有上萬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加入比亞迪,其中 81% 的從事研發工作,比亞迪現在已經有研發人員 9 萬多人,擁有 11 大研究院。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比亞迪會遞交 19 項專利申請,獲得 15 項專利授權。這為我們的技術創新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這是因為這 20 年的技術積累,才有了今天的厚積薄發。今天,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家達成第 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企業,這是屬于比亞迪的高光時刻,也是屬于中國品牌的高光時刻。
在此,我衷心的感謝 500 萬臺新能源用戶的信賴,是你們的選擇成就了今天的比亞迪。感謝政府和媒體的大力支持,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通力協作,60 萬名比亞迪員工的辛勤付出,還要感謝同行攜手向前,共同推動中國品牌向上,中國品牌在產品、技術和品牌影響力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提升,像一汽東風、上汽奇瑞、廣汽長安、吉利、長城、比亞迪等中國品牌在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和服務體驗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02
新能源,
讓中國成為汽車強國
中國品牌的研發的汽車不僅性能更好、配置更高、科技感更強,而且在外觀或內飾的設計上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同時,中國品牌在品質服務上全面提升,最大程度地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選擇中國品牌。只是因為所有中國品牌的共同努力,中國消費者才能以最實惠的價格享受到最優質的產品或服務。
過去,中國汽車受益于全球化的浪潮,深度參與其中,實現了產銷規模的領先是名副其實的汽車大國。但在燃油車技術上,我們一直在跟隨、在追趕。中國品牌沒有領先的技術,也沒有成為市場的主導,無法成為汽車強國。如今,新能源車的加速變革正推動中國汽車從追趕走向超越,改寫大而不強的歷史。
2014 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經過 9 年的時間,中國新能源汽車創造了許多業界襲擊中國汽車人用一個又一個的里程碑證明了新能源汽車可以,中國汽車可以。燃油車時代,汽車強國主導了汽車產業格局,正在成為歷史。
現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在產業規模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全球第一,全球有超過 60% 的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生產和銷售;在核心技術和產業鏈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利公開量占全球的 70%,全球有超過 60% 的 63% 的動力電池有中國供應。有了這一些,我們可以驕傲地說,如今中國是當之無愧的新能源汽車強國。
新能源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逆轉,從 2005 年到 2015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用了 10 年市場滲透率才突破了 1%。從 2016 年到 2019 年,三年多的時間,滲透率提到了 5%。從 2020 年起,中國新能源的滲透率連續兩年實現了翻倍增長,到今年的上半年,新能源的滲透率已經達到 32. 4%。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我們估計到 2025 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將增長到 60% 以上。
中國仍缺乏一個世界級汽車品牌,但是中國品牌已經崛起|比亞迪
在新能源汽車的變革浪潮中,中國品牌大有可為。
去年,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首次突破了 50%,這是一次關鍵性的跨越。中國品牌用了不到 3 年的時間,創造了過去十幾年都無法實現的奇跡。在新能源與中國品牌的驅舉起的雙輪驅動下,我們預計三年內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將提升到 70%,實現跨越式的發展。這也就意味著 20% 的份額的增加。400 萬輛市場的增量屬于我們所有的中國品牌。
不僅如此,中國品牌也正在以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在國際上獲得認可。去年,中國以 340 萬輛汽車出口,首次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 214 萬輛,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與此同時,像上汽、奇瑞、長安、長城、吉利、比亞迪等中國品牌在出海過程中都取得了靚麗的成績,向世界遞出了中國制造的亮閃亮的名片。在這里,也請大家為所有的中國品牌致予最熱烈的掌聲。
03
中國還差一個世界品牌
擁有世界級品牌是汽車強國的重要標志。縱觀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史,我們發現每個汽車強管都有屬于自己的世界性的品牌,美國有通用、福特斯拉,德國有大眾奔馳、寶馬,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也有自己世界級的品牌,而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可的世界級的品牌。
過去,中國汽車一直在苦苦追趕,這么龐大的汽車市場,卻沒有一個中國自己的世界級的品牌。但現階段,中國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的強國,掌握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和完備的產業鏈,汽車產業不再被卡脖子。
客觀上,我們有創造世界級品牌的基礎和實力,而主觀上,我們也有打造世界級汽車品牌的情感的需求。70 年的造車歷史,是中國人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輸贏。
這 70 年里面有迷茫,有不甘,也有希望,更有感動。中國汽車注重了太多的個人的情感和期待,14 億中國人在情感上需要中國自己的世界的汽車品牌。我相信屬于中國汽車的時代已經到來,中國汽車必將誕生一批世界級的品牌,我們都有機會成為利潤真正的世界級的品牌。
世界汽車工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引進中國汽車的全新歷史正在我們手中書寫,讓我們同心協力,以中國汽車這個名字,打破舊的格局,走向更遼闊的天地,成就世界的品牌,為全球汽車工業的變革注入中國汽車的全新力量。
我們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謝謝。
*頭圖來源:比亞迪
上一篇:任正非:一場深刻的意識革命 ?華為干部八條
下一篇:豐田精益:用科學方法提高商業效率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