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領集團董事長 張代理:互聯網思維助力制造業發展
2015-03-13 11:52:05 來源: 點擊:

《商業價值》雜志出版人 劉湘明(左)紅領集團董事長張代理(右)
為了增加現場互動氛圍,整場會議以對話的形式展開。《商業價值》雜志出版人劉湘明擔任主持人,在首場演講中, 劉湘明對話紅領集團董事長張代理,分享了紅領集團通過互聯網思維量身制定西服的成功轉型之路。
以下為現場對話內容:
主持人:各位來賓:上午好!
我是劉湘明,商業價值雜志出版人,剛才介紹了一個新的抬頭,BT傳媒董事長。BT傳媒是今年《商業價值》成立的新的傳媒公司,BT兩個字有兩層含義,一個含義是變革,另外一個含義是代表了我們一直秉承的一個理念,變革就是不斷改變自己的狀態。還有一個挑戰,是對自己,今天上午是我一個人在上面主持,后來我也想做媒體不但需要有想法,還需要一個好的身體,如果上午我說話有斷檔、空白的話,大家給我鼓鼓掌、打打氣,說明湘明還是蠻拼的嘛。現在都在談媒體的轉型,其實我覺得做媒體還一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今天上午的主持,也是讓我們最著迷的一件事,我們會遇到一些非常有趣的人和事情,今天會議精心準備了五個故事,關于轉型的故事、變革的故事,都是過去一年里遇到的令人深刻的案例,其中包括制造業的轉型、傳統軟件業的轉型,包括電商的轉型、文化的轉型,還有一個是什么呢?賣個關子,最后再說,最后,上午還有一場前所未有的跨界交流,第一次有CEO、CTO、CIO在同一個場合進行正式的對話,應該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場交流,長話短說,現在開始第一場對話。
今天非常高興的請到紅領集團的董事長張代理先生跟我們交流一下制造業的未來之路,有請張董事長!
主持人:張董事長,您先別坐,可以給大家秀一下董事長這身西服,非常合身,機械生產線下來的定制西服,非常好,董事長,請坐。
跟張代理董事長同臺,壓力非常大,他第一次見我就說湘明你的穿著非常不合身,需要重新做一套西服,董事長的西服非常合身,大家可以猜一下董事長的年齡,大家覺得很年輕,大家覺得董事長今年的年齡是多少?猜對了能不能送一套西服呢?。
張代理:沒問題。
嘉賓:30歲。
主持人:30,Double一下,董事長今年60歲了,看起來比我還時尚,我們歲數差不多。
主持人:第一個問題,董事長,今年紅領上兩次新聞聯播,更難得的是上一次商業價值封面,新天聯播每天都有,商業價值封面一年只有12次,為什么紅領現在這么受關注?
張代理:非常高興參加《商業價值》的活動,實際上我們是純粹傳統的制造業,就是做服裝,市場經濟和互聯網的時代把我們推上了一個新的玩法、新的做法,現在大家給我們很多鼓勵和面子,實際上就是我們做了一種新的方法,這種新的方法就是把服裝做成高附加值了,把服裝做成有競爭力和核心價值了,嘗試了一下,感覺這個方法還是不錯的,所以,大家給了一些鼓勵,實際上和大家相比,我們做的差距非常大。
主持人:我知道,大家可以看看視頻,紅領生產線生產的西服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一兩個月前去紅領參觀過,生產線上每件西服都不一樣,每件西服后面都有故事,我看過一家人定做的禮服,我們猜想這家人會做什么呢?是不是參加很有意思的活動啊?非常有意思,董事長,您能不能講一講您看到的中國制造業的問題是什么?
張代理:實際上我看的不太明白,但是,確實看到非常多的問題,缺乏創新,缺乏創造,實際上紅領就是個很傳統的制造服裝的企業,我們這么笨,通過簡單的一變化,價值就上來了,我覺得缺乏的東西并不是太多,但是是缺的。傳統制造業份額非常大,去年工業制造業80萬億的,實際上有超過60萬億是傳統制造業,這些傳統制造業都需要轉型,在我的想象當中,如果轉動制造業能轉到有核心價值、有競爭力,可能中國就強大了,傳統制造業可能也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活力,我感覺缺乏創新,缺乏一種腳踏實地的、扎扎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創造。一般人覺得互聯網來了以后傳統制造業不需要了,我感覺這是個誤區。
主持人:第三個問題,大家都在談紅領,紅領模式主要的精要是什么呢?您可以跟大家講講,如果我們想在紅領定做一套西服,整個流程是什么樣的?
張代理:給大家匯報一下紅領的模式,就是定制,量身定制,我穿的衣服就是定制的,如果不是定制的衣服,大家覺得我70歲了,穿定制衣服,大家覺得我是60歲。紅領現在在做什么呢?就在做定制,一句話說,把定制這件很復雜的事做的非常簡單,通過網絡的形態,非常簡單的用工業化手段來做個性化定制,大流水線上的每件西服都不一樣,并且成本只增加了一個點數,剛才,湘明談這個事,參加會議的讓都要聽一件東西,這件東西很重要,用工業化效率制造個性化產品,將定制做的非常簡單。
主持人:我們從頭開始,定制的第一步就是怎么把數據輸進來,這個事是怎么解決的?
張代理:我們把定制這件事情做了五個方案:第一個方案,你穿任何一個大品牌的衣服,你都可以體驗你自己認為最合適的術語、對你最滿意的術語,你把它錄進去,告訴我他穿哪個號就完了,我們跟所有大品牌都有對應關系,可以很好的滿足你的需要。第二個方案,我們做O2O,你點O2O,在任何地點會有人給你服務。第三個方案,直接可以采取數據。第四個方案,每個人可以用自己的習慣和自己的標準號,問題是你自己要的要對自己負責。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定制最重要的就是量體,比如一個男性,需要采集多少數據?怎么保證數據的準確呢?
張代理:在這么多年的歷史當中,沒有人把兩體這件事標準化,到現在這個世界上也沒標準化,從歐美到日韓,紅領創造一種方法,把它標準化,把這個很復雜的量體做的非常簡單,從零開始的一個學生,我們用45個小時就配型完了,我們采集19個部位、一共24個數據,就可以做成非常完美的東西,他要什么風格的都沒問題,只要在系統上點一下就可以完成。
主持人:第二,有了這些數據之后,到了紅領的生產線,我們都知道數字化處理是很容易的,生產線生產東西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把數據信息化和工業化結合在一起就變得復雜度非常高了,這一步怎么做到的?花了多長時間呢?
張代理:我們比較笨一點,到今年,用12年了,這12年時間,我們把路徑打通了,現在我們用的方法是把美國人的3D打印產業化邏輯和思想和德國人工業4.0智能制造的邏輯和思想融在一塊,再用上互聯網的思想和思維,把它融在一塊,用數據驅動來做這件衣服。我們形容紅領的工廠就是一臺大的數字化3D打印邏輯的工廠,數據驅動,人機結合做輔助,我們叫這個方法是做不錯的方法。
主持人:從數據的錄入到整個西服最后生產出來,大概多少道工序?
張代理:我們做的更細一些,有300多個工序。
主持人:300多個工序怎么跟生產線結合在一起,總體來說,工人素質不太高,每件衣服的工藝都不一樣,用的線和顏色都是不一樣的,怎么讓他們適應這樣一個變化呢?
張代理:我們做了兩個工作,把中國的人分成創造和創新的、執行和落地的兩幫人,一些人就是按照數據驅動的數據來執行就可以了,有一些要研究創造和創新,創新的同志一定要運用互聯網的思維,要快速的把事情做好,要把事情做的非常簡單。落地的人,就是數據驅動,有數據,你執行到位就可以了,這個方法實際上沒那么復雜。前面工作只要做到位了,后面工作就非常簡單,執行的同志不要動腦子,看著數據執行就完了。
主持人:我知道,紅領整個市場在海外,海外市場為主,而且第一站拿下的是紐約市場,紐約市場當初怎么拿下來的?能不能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
張代理:我給大家解釋一下,紅領到今天還沒正式上線,到今年年底,元月1號我們正式上線了,上線以后,我們預計明年我們每天會有兩三萬套/件的衣服在生產,個性化的衣服,現在沒上線,美國紐約市場在做試驗,一直在試驗驗證,要把這套程序做到位了,我們笨了一點,非常復雜,要真正的做到落地非常復雜,所以,我們一直努力做,做了十多年。我們在上面做了一個數據,哪年呢?2012年、2013年、2014年,試驗的過程當中,發現勢頭非常強,喜歡這種定制的人非常多,如果說能夠全面推上去,感覺市場非常大。前面為什么用了紐約市場?為什么把這個市場拿到手?實際上并不是我們把市場拿到手,是美國人找遍了全球也沒找到這么一個地方,他是自己找過來的,時間是2003年,2003年一個美國客人,這個客人是哈佛學生,他到哈佛到了他的導師,給他介紹了中國一個同學,到中國找一個做個性化定制的供應商,他的導師給他介紹了一個人,叫羅曉梅,也是哈佛的學生,羅曉梅和這個學生下了一個方案,由兩家公司分別在中國介紹十家公司,這兩家公司都把中國做西服做的最好、最大的都介紹了,其中兩家公司都介紹了紅領,都在前五,為什么在前五呢?當時紅領用了40個工作站,CAD公司是用你用多少工作站衡量你做了好不好,只有紅領一個企業在長江以北,其他都在長江以南,他們直接到了上海,整整找了一個月,沒有一家愿意做個性化定制,一件一件的做,也沒有量,很復雜,南方所有的大企業都去了,最后一天他們要走了,翻開那個本看看,發現山東還有個企業叫紅領,說這些都不行,山東能行嗎,更不行吧,他們的定義是這樣的,不管怎么樣,既然來了,就去一趟吧,他們從上海飛到了山東,沒跟我們打招呼,正好碰見我,說了這個做法,我告訴他我們正在做這個東西,他們當中連一個亞裔的人都沒有,全部是純種的美國人,看到我以后抱著我不放,搞一個月沒找到定制的,這個時候開始一天做一件、兩天做一件,到現在一天定制的能做到三千套/件,萬里執行,始于足下。還是要腳踏實地,紅領集團有一點點成績,就是從最難開始的。
主持人:非常好!我跟張董事長交流過,張董事長對中國制造行業有很多想法是不太一樣的,比如,剛才跟董事長交流的時候,他看到一件大概2萬塊錢的西服就能分析出這套西服的成本大概是多少,他還能把自己的利潤加上去,他認為中國制造業不應該是現在這個樣子,不應該拼加班、辛苦、低成本,而是應該有自己的創新,形成一個新的生態。紅領西服定制這套模式對中國制造業有什么可以借鑒的意義?可不可以復制?
張代理:我認為有很好的借鑒意義,紅領用了十多年的功夫,投入了幾個億的資金,做出一種模式來。如果你是做制造業的,你不需要投錢了,你去學習,你就用他的方法。通過這么一轉變,由原來的被動變主動了,原來的低利潤,現在變成高利潤了,原來沒有核心價值,現在變成核心競爭了。為什么?就是這一改變。我覺得剛才湘明說的很多,一般傳統制造業都要加班,加來加去,加了一個低劣,人加崩潰了,利潤加沒了,還在加,從我們的經驗來看,我們現在一點班不加,利潤上去了,為什么上去?因為你的方法改變了,單位時間內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污染降低了。我們做了一套服裝定制的解決方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系統方法論,我們的方法可以復制到服裝的各行各業,也可以復制到其它行業,總而言之,從大批量做到定性化定制,這是一種方法。
主持人:在您看來,西服的定制這種復雜程度大概在整個制造業里面大概是多少分的狀態?比如從0-100分。
張代理:西服的定價基本是難度最高的一種定制,就這么一層布,全部合適,又要非常舒服,是非常高難度的事情,可能所有的難度加起來它是最難的。
主持人:說起這個,我想臨時加一個問題,我記得我在生產線上參觀的時候,從我看來,紅領已經不是一家西服的服裝廠了,更像一個數據工廠,在生產線上看到對一個人體型的描述,寫到前沖肩、溜肩膀,有很多數據模型,可以根據數據模型剪裁衣服,彌補一些人身材上的不足,紅領的數據怎么積累起來的?現在大概有多少數據?這些數據以后怎么用啊?
張代理:十多年前開始做定制,真正定制的時候,發現非常難,根本沒辦法,一個人一個尺寸,一個人一個版型,一個人一個規格,一個人一個個性化,怎么做?這件事基本解決不了,但是,由于我們決心下定了,再沒路走了,我們沒辦法和他們拼,我這個人杠杠的,只能向市場要,但是,在這條路上,發現必須用一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說實話,我們在十年前就在研究數據,研究什么數據呢?紅領現在有多少數據呢?我說了可能大家會懷疑,我們的數據庫超過一百萬萬億的數據在支撐我們這個系統健康的運行,國家工信部的專家組的組長高新民專門從北京飛過去看我們的數據,他說覺得別的都非常好,就是覺得對你的數據有懷疑,怎么來了這么多數據?他來了以后,我說我不講了,到現場讓姑娘給你講,現場一個操作人員給他講,這個小姑娘還沒講完,高老覺得好啊,和我其中一個想法是一樣的,數據是人類非常重要的手段,是支撐傳統產業健康發展的一個寶貝,有了數據,可以少走彎路,可以做正確的事情。紅領這么多年,從沒有大數據的概念的時候就在研究數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走了很多的路,當然了,不是最優秀的,但是,已經把這個傳統產業做到可以自立了,可以賺錢了,可以不求別人了,我們覺得非常高興。
主持人:好,非常精彩的對話,我們也希望將來董事長可以把紅領這個模式推廣到中國的制造行業,讓我們的經濟能夠有些新的轉機,謝謝董事長!謝謝您!
參觀紅領集團:http://www.ctygs.com/html/2015/benchmark_0309/256.html
上一篇:螞蟻金服解讀互聯網金融
下一篇:海爾集團副總裁陳錄城:7張圖講透了工業4.0戰略

考察公開課推薦
頻道本月排行
- 717華為的企業文化理念、華為核心價值觀
- 544安踏總部
- 264騰訊總部在哪兒?
- 194京東集團企業文化與價值觀
- 193阿里巴巴新零售的生態戰略
- 175華為松山湖基地
- 172騰訊的活水計劃是什么?
- 158杭州吉利總部
- 154阿里巴巴年陳文化:一年香、三年醇、五年陳
- 136字節跳動的績效管理:OKR、360邀請、360評估、360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