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成在线免费,99精品在免费线视频,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羞羞视频免费网站日本

吳曉波:制造業轉型,必須擺脫成本依賴


2016-03-22 10:18:44   來源:   點擊:
演講人|吳曉波(財經作家,《大敗局》《激蕩三十年》作者)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但是今天,整個制造業卻非常恐慌,因為中國制造長期依賴是建立在四大成本優勢基礎上的:人很便宜,土地很便宜,稅收減
演講人|吳曉波
(財經作家,《大敗局》《激蕩三十年》作者)
 

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但是今天,整個制造業卻非常恐慌,因為中國制造長期依賴是建立在四大成本優勢基礎上的:人很便宜,土地很便宜,稅收減免,對環境保護不需要承擔任何的責任。

 

今天,這四大優勢在東南沿海,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都已經不復存在了。

 

傳統大企業處于斷崖式危機

海爾自我顛覆 做小微公司矩陣

李寧全球化折戟 陷入巨虧困境

 

今天,有很多著名的大企業陷入困局,過去非常成功的飲料食品、家電行業,今天全部陷入到了這樣的困境中。

 

比如海爾CEO張瑞敏,中國企業家里面最具有管理思想的人,對危機充滿著警覺。

 
如果你去他的辦公室,會看到后面墻上一個很大的字幅,上面寫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那是一個天天坐在危機里面的管理者。
 

張瑞敏是全世界到今天為止,生產線上最激進的革命者。他把海爾所有的生產線打散掉,做了N多的小微公司,做矩陣管理,這樣的模式工業革命以后幾乎沒有見到成功的案例。

 

他說什么,自殺重生,他殺淘汰。我自己把自己干掉我才能重生。所以你就可以了解海爾現在面臨的危機有多么大。

 

2013年年底,海爾要做筆記本電腦,去找京東。

 

京東說你做什么品牌,海爾說當然是做海爾牌。京東說會議就可以結束了,肯定賣不掉。海爾就瘋掉了,我們可是有600多億品牌價值的企業啊。

 

京東說,海爾這個品牌在年輕人中,已經老化了,它跟白電形成強關聯,不但不能加分,還要減分。

 
所以后來海爾做了另外一個品牌的筆記本叫雷神,現在京東銷量還不錯,排名第六。
 
李寧,中國建國后最偉大的運動員,也是中國最早用個人品牌來為產品背書、最早做人格化營銷的一個企業。
 

2010年是李寧創業20周年,當時的李寧如日中天,我去北京采訪當時李寧公司老總張志勇,他說在中國區域,李寧已經跟阿迪達斯和耐克擁有同樣的品牌認可度,一雙鞋他們賣多少我們也賣多少。

 

他說中國區域我已經打完了,現在我要打國際市場,然后請了NBA球星代言,冠名全世界最好的籃球隊。

 

2012年,李寧虧損20個億,2014年上半年虧了5個億,放棄贊助中國體操隊。中國體操隊是李寧的娘家啊,從1990年開始贊助了。

 

李寧輸在了哪里?

 
當李寧在中國區市場和阿迪達斯、耐克一樣走到第一陣營的時候,當它從一個追趕者變成一個領先者的時候,它的研發能力就失去了。
 

作為領先者,你要對技術負責,對趨勢負責,對這個產業負責。長期以來我們其實沒有這樣的能力,我們既沒有能力對技術負責,也沒有能力對產業負責。

 

所以,在制造業領域里面,由舊制造向新制造的轉型過程中,中小企業的機會,遠遠的大于大型企業。

 

 

大企業很難調頭,積重難返,盈利模式完全剛性化

 

大企業積重難返 轉型困難

中小企業成為創新轉型的主力

“小制造”一定是未來方向

 

現在,真正能讓我們眼睛一亮的企業,幾乎都是中小企業。因為大企業很難調頭,積重難返,盈利模式完全剛性化。而中小企業,愿意創新,愿意變革。

 
 “尚品宅配”定制家具
 

 

廣東順德一家企業叫尚品宅配,做定制家居。在傳統制造業哀鴻一片的時候,他們保持了30%的增長。

 
他們怎么賣家具呢?定制。消費者過來了,首先問你一堆數據,你們家多大?買家居預算多少?想買日式還是北歐的?喜歡什么顏色?幫你做參考的同時,讓你參與整個家具的訂購過程,最后形成家具訂單,顧客付完訂金開始生產。
 

當工廠開始生產的時候,這單生意已經完成了,消費者參與整個生產的過程。它將制造由B2C變成了一個C2B的過程,出現了產銷一體化的過程,消費者參與了整個生產設計的過程。

 

所以,中國是沒有什么傳統行業的,也沒有夕陽行業。中國人很舍得花錢,制造業的一個方向一定是定制化。

 

重塑消費者關系的 “魚缸公司”
 

 

這是河北一個做魚缸的公司。魚缸是很小的行業,你買一只以后,不會賣第二只,除非搬家。

 

這個魚缸公司的老總說,我是中國第三大魚缸行業,但是我每年的利潤是前面九個之和。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做了一個公眾號,你買了我的魚缸之后,我定期推送一些養魚的知識給你,比如最近進了一批澳大利亞的熱帶魚你要不要,美國的魚飼料你要不要,再過一段時間,吳先生你們家魚缸兩年了,你需不需要幫你清洗。

 

他把每一個服務都做得很好,每個服務都變成了一個增值。

 

打造父母安心的“GPS定位鞋子”
 

 

最后一個是泉州的一個運動鞋企業,十月份我們去做調研的時候,他們也同樣陷入到很大的困難。

 
然后有一部電影叫《親愛的》,這個老板去看了電影以后回來跟其他高管說,你們也去看一下這個電影,看完以后告訴我這個電影和鞋子有什么關系。
 
然后公司研發了全世界第一雙互聯網鞋子,鞋底里面有一個芯片,這個芯片可以跟手機綁定,你帶孩子去公園的時候,孩子離你十米、八米以后的話,手機就會震動,孩子丟了以后,全球定位系統GPS都可以定位,找到這雙鞋子。
 
其實無論做鞋子也好,做魚缸也好,他們都是非常傳統的制造行業,他們的某一些能力在過去一段時間已經喪失掉了,他們的商業模式走不通了,他們的同行他們的朋友們,都集體陷入到困境。
 
但是這些企業走出來了,走出來的原因就跟三個關鍵詞有關:
 
第一,專業公司。越專業越好,越細分越好。
 
第二,信息化手段,用信息化的手段再造你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第三,小制造,而非大規模制造。

 

當信息化完成以后,第一你會降低成本,第二,會重構消費者關系,這兩件事做完以后,你有可能實現一個嘗試,就是由大規模制造變成小制造。

 

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中國制造未來是小制造模式,如果你能夠選擇小制造,你就會興起。

 

內置GPS定位的互聯網鞋子。孩子走丟之后,可以通過定位系統得到具體的位置信息。

 

制造業轉型必須擺脫成本依賴

信息化手段重建消費者關系

提供基于核心技術的定制化服務

 

所有在中國區做制造業的老板,今天聽完這堂課以后,都可以想一想這四個問題:
 
第一,產品定價有沒有擺脫成本依賴?
 
我的鞋子,我的冰箱,我的空調,賣給消費者的產品,跟我的成本有沒有關系?如果有強關聯的話,你的成本會不斷地被推高,你就會被高企的成本拖著走。
 

第二,你跟你的消費者的關系有沒有實現重建?

 

不再是冰冷的交易關系,不再是通過硬廣投放才能夠到達的關系,不再是通過金字塔的消費模型才能夠獲取營收的關系。

 

第三,有沒有從規模化的生產變成定制化的生產。

 
第四,技術。我認為制造業最最核心的能力,就是最重要1%的核心技術。
 
我非常相信技術,其實別的東西是假的,你只要掌握那個核心技術,這個是道,剩下都是術的問題。

上一篇:深度解讀阿里巴巴政委體系如何運作
下一篇:什么是供給側改革?

對標考察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