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成在线免费,99精品在免费线视频,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羞羞视频免费网站日本

騰訊元老:真正的好產品,賺錢方式是很優雅的


2017-11-24 09:42:39   來源:   點擊:
十幾年的時間里,騰訊從一家初創公司成長為十幾億用戶量的互聯網巨頭,張志東作為主要創辦人和前 CTO,推動并親歷了產品打造和企業成長的整個過程。11 月 18 日,極客公園前沿社特別邀請到張志東,與搜狗 C
十幾年的時間里,騰訊從一家初創公司成長為十幾億用戶量的互聯網巨頭,張志東作為主要創辦人和前 CTO,推動并親歷了產品打造和企業成長的整個過程。

 

11 月 18 日,極客公園前沿社特別邀請到張志東,與搜狗 CEO 王小川、華米科技創始人 & CEO 黃汪、地平線創始人 & CEO 余凱、航旅縱橫創始人薄滿輝等 16 位企業家進行了一場高濃度的“近場研究”,共同探討打造一款好產品的理念,以及在團隊管理、企業文化方面的建立和傳承。

 

以下為閉門討論中張志東的精彩觀點:

 

 

對好產品的定義

 

1.真正的好產品,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它的體驗差別

 

張志東認為,真正的好產品,團隊內部是不需要 CEO 或團隊管理者來打雞血的,每個成員都可以感受到它的魅力,與舊產品的體驗有巨大差別。好產品能讓團隊自然興奮,自己就能感受到創造的快樂,感受到工作的美好。反而,如果只是靠企業管理的壓強、靠 KPI 的壓力驅動,或許就不是很好的產品,或者產品已經開始老化。

 

2.好的產品,營收方式也會是優雅的

 

某些賺錢但不優雅的營收模式,雖然有錢賺,但傷害了用戶體驗,就不能算是優秀的商業模式。優秀的產品人,應該有自信去做更好的價值挖掘,嘗試建立不傷害用戶體驗的、更為優雅的商業模式。多去思考“它到底是不是世界的下一步”,而不是單純的用令人不愉快的方式去完成公司的賺錢任務。

 

3.履行社會責任也是好產品的一個自然而然的延伸

 

當一個產品的體量擴大到普及度很高、消耗用戶很多的時間時,產品就開始會有社會責任的問題。在張志東看來,如何讓一個好產品與社會良性地互動,履行社會責任也是必需的部分,即便這不會對它的營收造成直接影響。

 

4.產品再粗糙也要早點做出來,時代不會給你一兩年的時間做前期規劃

 

移動互聯網時代,無論你的產品目標多么的遠大,從 0 到 0.1 才是最關鍵的第一步,應該盡快的做原型出來,快速的迭代。如果用太漫長的時間去規劃從 0 到 100,空想太多,驗證的機會太少,團隊的信心和熱情很容易被透支,很多事情會無疾而終。

 

 

對團隊管理與企業文化的思考

 

1.企業里要有“發光的產品人”

 

張志東認為,一個好的產品人要有很強烈的產品理念和深入的思辨,且他的經驗能讓團隊有跟隨他的信心,他可以帶領團隊在迷茫中走出從 0 到 0.1,從 0.1 到 1 的道路。他可能有點“固執”,他追求產品理念本身,多于取悅上司。好產品自己會說話,發光的產品人,能給團隊和企業傳承產品信念。

 

2.公司的核心團隊要保持危機感

 

當你感覺太好,所有事情都已交給他人,當你不再每天感受用戶的痛的時候,你的反應就會遲鈍;歷史的成績,容易讓人自我感覺良好,既得利益容易讓人進入溫水煮青蛙的狀態。隨著時間的變化,產品對時代的重要性會改變,但當事者如果一直覺得自己很重要,就很容易被更符合時代的跨界新產品顛覆。

 

3.企業能否說真話

 

創始人若沒有危機感,企業內部不能說真話,企業就容易出現集體盲區。

 

張志東以騰訊內部平臺“樂問”為例,在該平臺中,員工可以匿名提問,但必須實名回答。這個機制是鵝廠的一個試驗,鼓勵同事說真話,鼓勵把吐槽轉化成正向的刺激。

 

4.組織再造

 

在面臨世界改變的時候,企業如果要變革戰略,則往往需要伴隨著組織變革。一方面,需要企業的管理團隊的變革的決心,另一方面,需要有合適的人才成熟度。大型企業在調整構架時,需要有關鍵位置合適的領軍大將。

 

領軍大將需要很強的綜合能力,又要符合內部企業文化、而且具有較好的內部認同度。這些綜合性領軍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如果沒有培養好,只是依賴空降,組織變革的成功率會很低

 

5.紡錘型的人才結構

 

比較理想的企業人才結構是紡錘型的,具有很強的人才培養和造血能力。

 

頭部有一定數量的高階的認同企業文化的資深專家,他們可以帶領和培養團隊;

 

中部是最大的人數是中階”骨干,可以有力的承擔起企業現有的業務以及能夠帶新人;

 

底部是初級”的有待培養的新手,每個新手要能得到資深同事的幫扶。

 

張志東始終堅持,企業內部的傳承和培養的力量是一個慢工細活的過程,需要有好的培養人的企業文化,以及對員工培養的長期投入。人才培養無法速成,需要持之以恒,和多年堅持的投入。

上一篇:京東首席戰略官廖建文:有能力定義未來,才能超越競爭
下一篇:黃衛偉:華為公司是如何管理創新和不確定性的

對標考察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