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成在线免费,99精品在免费线视频,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羞羞视频免费网站日本

阿里B2B培養人才的秘訣


2020-11-18 10:20:41   來源:歐德張   點擊:
經常有人問我:我想調個人,調不動怎么辦?我覺得要把這件事變成一個制度,不能妥協,沒有商量。當然,跟員工溝通的方式可以很委婉,但是這個決定絕不改變。阿里對于很多變化都是這樣決定的,即變化本身的制度化

阿里對于很多變化都是這樣決定的,即變化本身的制度化,這也是阿里保持組織柔性的秘訣。


變化本身的制度化代表了什么呢?是定期的自我調整。


01、阿里B2B培養人才的秘訣



我以前在阿里做中層管理者、帶區域的時候就很清楚,一年左右肯定就要換區域。組織讓我變動,就是要變。它不是一個應對方案,也不是一個應急方案。
 
很多公司的組織架構變化是應急方案,但阿里不是。在阿里內部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在一年內沒有換過5次老板,你肯定沒有看到真正的變化。
 
在阿里,變化是一種常態的制度,已經形成了規則。
 
在阿里B2B,有這樣一個用人的理念,就是一個人如果只能帶廣東的隊伍,帶不了北京的隊伍,他很有可能就不是一個全方位的管理人才,因為地域的不同會帶來文化上的差異,可能會導致管理者在管理維度上的缺失。
 
所以在B2B早些年,人員在前后臺的調動、在不同城市之間的調動是很頻繁的。比如我,雖然我的整個阿里生涯才5年,但是我曾經在4個城市擔任過區域經理。
 
這種人員的流動和變化,在B2B早期成為了一種很好的培養干部的方式,同時也能夠讓員工避免孤島思維。


如果你一直在同一個崗位上,很容易就會形成這個崗位帶給你的習性或慣性。但是如果你在前后臺輪崗,像我就是從業務到人力資源,這樣能夠培養多重視角,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組織板結。
 
而且,員工在一個崗位上待久了,很容易會有舒適感。而我們既要給員工安全感,同時也要打破舒適感。要實現這一點,背后需要有很多管理理念去支撐。


阿里的柔性是一種從業務中走來的形態,然后慢慢地固定、沉淀為一種制度,最后成為一種文化。這需要一個過程。
 
所謂的柔性化組織,一開始一定是因為業務高速成長和變化而導致人才跟不上,所以我們就把人才東挪西挪,但是后來發現這種挪動對于人才的培養很有價值,所以就進一步沉淀為一種文化形態或者制度。


也就是說,柔性化組織是一種沉淀、梳理及總結之后的產物。 

02、追求柔性要注意兩點



很多企業追求柔性,但效果卻特別不好,關鍵就在于它是為了柔性而柔性。比如,政府機關、大學、家族企業,還有一些資源性壟斷行業,就不一定適合柔性化組織。
 
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也在追求柔性。但是,有兩點需要注意:
 
第一,要看到“柔性”顯性的一面。比如在招聘的時候應該去招那些愿意接受變化的人。這是核心。等于是在招聘環節就做了一個辨別。


第二,要培養外部的戰略視野。我們看內部會發現我們是為變而變,但是外部也一直在變,所以,內部的變化應該跟外部的變化結合。


 

再來看阿里,為什么阿里的組織變化這樣頻繁?


第一個原因是,阿里是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企業的組織肯定變化速度快,這是基因決定的。


第二個,阿里很多文化都是源自當年的B2B,先在B2B被印證有效,然后傳到其他業務塊,如果有效就會被發揚光大,如果沒有效,就可能慢慢衰落。
 
03學習三板斧思維
 
說到阿里的管理,大家肯定都聽過“三板斧”。三板斧在阿里內部有兩種形態。第一個形態源自馬云的管理思想。
 
馬云認為一個管理者不要學太多東西,一定要學會化繁就簡,基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跟高層管理者,每個人學三招就可以了。


比如基層管理者就學三招,招聘和辭退、團隊建設、拿結果。中層管理者也是三招,叫懂戰略、搭班子、做導演,而高層管理者的三招叫定戰略、造土壤和斷事用人。


在阿里,最大的模型就三板斧。凡事講三個:重要的戰略抓手講三個,重要的愿景是三個目標,核心能力就三個部分。這是馬云的管理思想,事不在多,在精準,抓住重點。


 


反過來看中小企業。很多中小企業老板會說:“我們不懂管理,我們沒有學過管理,所以我們在管理上做得很不夠。”但實際上,很多中小企業的管理是過度了,什么都管。比如單單一個KPI的定義就有十幾條,從過程到內容什么都管。


事實上,無論是KPI也好,OKR也好,都是希望用最小的管理抓手拿到最大的績效結果。但是很多中小企業,因為它內部制度的系統化不夠或者制度本身建設有問題,就會出現這樣一種心態:想要把什么都把控起來。


我覺得中小企業都應該學習一下阿里的三板斧思維。管住核心的幾件事情,培養管理層的時候也不要讓他們什么都學。

04、管理不能忽視常識



現在我們經常談論很多的管理創新,卻經常忽略管理常識,就像PDCA(即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這么簡單的事情,幾家企業能夠真正很好落地?如何做計劃、執行監督、檢查復盤,在很多企業里面根本沒有辦法落地,這樣還去學什么無邊界組織、混沌型組織、自下而上的啟發,我覺得都挺難的。


我覺得阿里巴巴的管理思想還是蠻接地氣的,阿里內部其實很少談管理創新,他們是實實在在盯過程,通過過程拿結果。結果不好,過程一定不好。所以阿里的管理是盯著每一個細節和過程,讓好的過程得到好的結果。


所以我們不是去做績效考核,而是在嚴格意義上去做整個績效管理。這是一個很基礎的管理理念。


我特別呼吁我們要回到根本,回歸到管理常識中。就像我們今天去看幾十年前德魯克講的那些管理理念還是非常有用的,因為人與人之間管理的本質是沒有發生變化。
 

上一篇:華為徐直軍 “我們到底是流程的奴隸還是流程的主人?”
下一篇:阿里巴巴管理九板斧

對標考察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