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高寧:中國企業下一程
2021-05-07 10:22:34 來源:領教工坊 點擊:
去縣城呆著也是國際化競爭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經濟對抗與競爭,讓所有政府都在想,國家應該怎么做、外貿該怎么做、外資該怎么做、外交該怎么做。但實際上,最終全落在企業競爭,沒有離開企業的所謂的外貿關系、外

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經濟對抗與競爭,讓所有政府都在想,國家應該怎么做、外貿該怎么做、外資該怎么做、外交該怎么做。但實際上,最終全落在企業競爭,沒有離開企業的所謂的外貿關系、外資關系、外交關系。
我上午一進門,遇到一個朋友。他跟我說了很長時間的話,有一句話刺激到了我。他說:“寧總,向你學習,你年齡這么大了還這么大干勁兒”。
前幾天,我到一個省里,他們地級市的市委書記見了我,就扶我下樓梯,說:“寧總,你這么大年齡還跑?”
我第一次聽到別人講“你年齡這么大了”,我反過來想說,突然之間,歷史就這么走過來了。在經過了這么多年后,中國企業也幾乎沒有意識到,一夜之間,每個企業都變成了國際化企業。

▲寧高寧,中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
在“新鵝湖之會”發表主題為《中國企業下一程》的演講
今天的題目《中國企業下一程》出起來容易,但是答起來是沒有答案的。我只能把中國企業未來的所謂國際化競爭問題,以自己的體會,簡單說一說。
突然之間所有企業來到了中國競爭,不需要去國外投資,不需要去國外做外貿,什么都不需要。你在上海待著,去縣城里待著,都是國際化競爭。
我參加過一個會議,這個會專門講外資。他們講,在2020年美國所接觸的外資下降了約30%,中國上升了約60%,由此,中國接受外資到了1500多億,美國下降到了1300多億。
多年以來,美國都是比中國接受外資多的,突然之間,中國變成了世界第一。
當時他們問我為什么?我說我不講為什么,只舉一個例子就知道了——上海的特斯拉。

盡管最近特斯拉鬧得沸沸揚揚,但當時特斯拉進來的時候,它在上海市得到了政府支持、環境支持、市場支持、財務支持、補貼支持、土地支持,一片綠燈,全球最快的特斯拉就建起來了。
實際上在那之前,特斯拉幾乎要破產。馬斯克哭了,不干了,要么不上市,要么私有化,還被美國證監會罰了一下。
后來為什么成了今天的樣子呢?這就是中國對所謂外資/外企的態度。中國人心大,中國人地大,中國人不在乎你來競爭,有可能不太懂,有可能不在乎。嘩嘩嘩外資來了,中國企業面臨的行業競爭就來了。
當時法國貿易部長也在,我問,如果在法國的話你們會怎么做?他說首先要評估一下這個企業進來以后,對法國企業的影響。
現在中國很多企業正在受到外資的競爭。由此,在汽車市場,下游的電池、電機、電控、輪胎、玻璃等所有材料都帶來競爭。
中國中化集團供應的輪胎、油漆、高性能塑料也遭遇競爭,但同時也能感受到進步。比如,不光輪胎要做得好,輪胎要帶傳感器,還要收集地面的數據,并把數據送到汽車智能計算功能里,調整汽車駕駛和對地面反應的速度和力度。
現在看起來,再往前走,幾乎所有行業都在長尾整合,企業個數在變少,慢慢形成幾個大對手以后,基本上中國企業面對的行業競爭對手都是外資企業。

我在中糧的時候,米面油的競爭對手都是外資,做酒、養豬、做肉食的各種企業都是。這個變化使得任何國際形勢的變化,都不可能改變今天外資的趨勢。
拜登在4月29號的國會講話,是很好的信號。他說:“我們現在和中國是competition,不是confliction。”這是很好的一點——是競爭,沒有對立和沖突。這沒問題,競爭本來就有的,不用說也會有的,雖然他們用了很多非常不好的手段,徹底把道德制高點“自由貿易的捍衛者”給放棄了。
現在世界形勢發生了大的變化,可以看出來,一切都在過程中。
全球化思維要跟上
我說的第一點是外資企業到了中國。
第二,中國企業到了國外,有很多并購就出去了。這是個很長的話題,就不說了。
第三,中國很多隱形企業看起來不是外資,但實際上也是外資。比如,幾乎互聯網所有的大股東都是外資。現在網上查看有些企業的股東都很難查,因為他不想讓大家知道。所以人都在“大融合”的趨勢下生存,特別是企業。
在這種環境下企業自身怎么做?說一點自己的體會。
現在一旦企業變成全球性的,這個變化不是很慢的過程,不是逐步培養的過程,而幾乎是突然的過程。因此,我們的思維很難跟上。
過去的思維是中國企業、中國市場,最多是出口、引進外資、引進設備。但現在不同了,現在產業鏈思維完全改變。
以前的產業鏈是,一開始中國提供相對低端的產品,國外帶技術,中國有市場。
現在變化非常快。比如,中化收購了先正達公司以后,第一個合作的不是市場,而是研發,因為中國的化學家非常好,要放到研發大系統里。現在產業鏈變成研發在中國,創新在中國,成本是中國成本,質量是世界一流的,出口到國際市場。
再比如說協同。上下游協同,國內國外協同,因為協同帶來的產業鏈上下游價值提升,中化公司里都會設立“協同獎”。
像對全球稅收的計劃,過去我們不是很在意這個事,覺得是分割的,現在變成非常重要的部門和非常重要的職能。首先必須要合規合法,其次必須要有全球稅收的規劃。大家知道,很多跨國企業做得非常熟練,我們還有差距。
為什么中國的豬肉價格貴了?那就是養豬的少,飼料貴了。
為什么中國的飼料貴了?因為大豆貴了、玉米貴了。
為什么大豆玉米貴了?因為糖貴了。
為什么糖貴了?因為石油貴了。
石油貴了,影響到了豬肉。
目前全球糖和燃料乙醇、石油是完全連在一起的,價格完全聯動。產業鏈全連在一起,這是全球化以后面對的問題之一。

第二,全球化團隊是更復雜的事情。中國人每次去國外投資都帶著很強的民族情緒。這個話題也很長,基于目前這幾年的體會,團隊的專業性、操守和工作的系統性我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是忠誠度、愛國熱情我們還是做的很好。
董事會也一樣,董事會里要講級別、資歷,都是現在面臨的新挑戰。如果你在那個國家有業務,是不是該請在那個國家在這個行業里有影響的人物作為董事會的一員,而這個人可能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們過去信任的人。
董事會自身怎么運作?這也是目前中國企業面臨的逐步適應的過程。
從文化來講,全球化的思維方式我們還是差一點。老外天然有國際化,有可以在世界到處走的勇氣,而中國人出去比較拘謹一點,覺得是外國。但有些小國家就幾百萬人,一個城市幾十萬人,還不如我們的縣城。
規則的差異就更多了。有一次,剛好我們有化工廠剛出了事故,死了人,這個事故全球都知道,行業里大家都知道的,我去開會覺得比較尷尬。
你發現,當他們在講ESG的時候,我們還在講工廠會不會爆炸、工廠會不會出事。我覺得和他們差很遠。實際上我們有很多進步,但我們仍不斷在熟悉和學習中。
做全世界最偉大的企業
最后我想講一下怎么創建世界一流企業。目前,中國有非常好的企業,有非常好的獨角獸企業、民營企業,也有很多很好的國有企業改革,在國際上起到很好的競爭力。
反過來,國際上的企業也出了很多問題,有幾家企業大家最近也都看到了。
通用電氣是我們心目中殿堂級的企業,我去學習過。我當時是團長,帶著很多人去學習,覺得這個企業不得了,永遠不會犯錯誤,不論從產品、戰略定位、國際化、技術研發都是愛迪生傳統,根本是遙不可及的企業。
但現在大家都知道,它幾乎要財務重組了,市值減了60%~70%以上,CEO換了三、四輪了。一般的企業就算了,但財富500強里有50個企業是從通用電氣出來的,是在通用電氣里工作過的,而通用電氣現在變成這樣了,很吃驚。
幾個月前我見到美團的王興,他跟我說,寧總,你說世界上最偉大的企業是誰?我說,這很難說,本身企業的每個階段都不一樣,不一定說哪個企業一定最偉大,但偉大的企業往往有個特點,它一定是改變了某個行業。
我們那時候就覺得通用電氣很偉大,但是現在也不能說了。王興就說:“我就要做全世界最偉大的企業”。
他一下讓我震驚了一下,這就是中國第四代企業家。

▲王興,美團創始人兼CEO
王興的第二句話讓我更震驚。他說,通用電氣肯定不行,它沒有使命。沒有使命感的企業早晚會出問題的。
還有理想汽車的那個李想,讓我覺得我們確實不老不行了。他們都是30多歲的人,但是格局一下講到這個程度,雖然做到不是那么簡單,但他們的胸懷有了。
中化收購了先正達企業,做的也很好,在化工整合里是目前做的比較出色的一家,老外像拜耳和孟山都整合了,杜邦和陶氏化學結合了,巴斯夫也和其他的零散資產結合。
化工行業都在整合,但老外的文化問題、政治問題、吵架問題比我們還要大。現在拜耳公司的市值去年虧了200億歐元。杜邦和陶氏化學合起來叫DowDuPont,DowDuPont現在出現了小股東起立舉手反對團隊,要求團隊全部換人,最后妥協了沒換人,加了人到董事會里。
中國第四代企業家結合了中國人艱苦創業的精神,同時對西方企業的認識制度和崇高的理想,讓他們成為很有潛力的企業家。
國際上的企業最近也出問題了,他們都有很大的變化,但中國企業卻一路在上升。目前來講,現在老說規模(營業規模、市場規模),卻比較少說回報率規模、回報率質量,比較少說原創性技術研發,大約用文字的描述多過用數字的描述,大家都會變成這樣,帶著很多情感做企業。
未來,我們需要更多的科學,更多理性的全面國際對標。不光是對盈利、回報率、規模的對標,還要對標過程,包括員工、創新、新產品所占銷售比例、周轉速度、國際化程度、市場份額穩定程度。對標以后,財務指標是一個,還有各類技術指標,每個指標都對標。
這是中國下一步真正面對國際競爭、國際化企業對標的過程,我很有信心。

▲寧高寧(左一)龍永圖(左二)
張維迎(右一)葛文耀(右二)
中國的進步改變了我對中國很多企業的看法。中國企業未來進步的潛力和中國企業未來會達到的高度,今天來看,確實和10年前是不一樣的。
過去,我也覺得中國有很多問題,但現在就這么走過來了,我們這代人有幸參與其中,特別是領教工坊有這么多老師、這么多同學,這么熱情、認真地研討企業管理、互相交流,這方面老外是沒有的。
中國企業是不管哪個行業,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互相交流交流,不斷學習,這是非常好的形式,應該對中國企業未來進步起到很大的作用。
本文整理自寧高寧在中國商業教頭&百億企業家峰會的演講

上一篇:走進小米學習互聯網思維與金融
下一篇:華為考察 華為企業全球化與業務拓展策略課程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