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徐直軍:關于人力資源變革的建議
2022-10-19 08:01:33 來源: 點擊:
這篇文章最早于2006年由徐直軍發布于華為內部論壇心聲社區。
在2005年,華為海外市場的銷售額首次超過國內,隨著華為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華為遇到了諸如員工能力培養、文化融合、新老員工之間出現明顯層級等等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徐直軍在內部論壇發出了如下建議。
此次人力資源變革一定要明確華為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干部,只有從上到下在此點上達成共識,才能造就一批批能為華為的成功不斷奮斗的干部。
我認為,華為必須建立和培養一支具有良好的品德,具有使命感,對工作、對事業持續充滿熱情,能自我批判和對公司忠誠的干部。因為干部只有具有使命感,才能在任何崗位追求成功和進步,不斷改進;才能不計較個人得失。只有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對公司忠誠,才能在不斷成長中為公司不斷做出貢獻,否則擔負的責任越大,也許對公司造成的破壞越大。只有自我批判,才能不斷成長和進步,才能團結更多的人共同奮斗。

任職資格是某職位任職者必須具備的知識、經驗、被證明的能力、素質,是牽引員工和干部自我學習、自我進步和不斷改進、不斷積累經驗的指南針;是構筑公司學習型組織的關鍵。
目前公司相當多的員工和干部不學習、不進步是任職資格管理工作沒有起到作用或沒有發揮作用的結果。此次人力資源變革一定要解決任職資格管理存在的問題,使任職資格在公司能發揮指南針的作用,如此才能構筑真正的學習型組織。華為公司只有成為了學習型組織,才可能持續具備競爭力。具備了某業務、技術崗位的任職資格,就能成為此崗位的業務、技術專家,但具備了某管理崗位的任職資格,并不等于能成為此崗位的管理者或干部。我們以前犯過把干部選拔條件等同于任職資格的錯誤。但如果任職資格不能成為干部選拔的必要條件,那任職資格就會形同虛設,也無法成為指南針。因此,任職資格應是干部選拔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條件。
切實做到易崗易薪
我們在是按職位付薪還是按個人付薪上一直存在誤區,由于我司多年來評工資是直接評個人,因此幾乎所有管理者和員工都自然而然地認為我司是按個人付薪。但是HAY公司為我司建立的薪酬體系是按職位付薪的體系,與我司多年來的事實理解相差很大。
只有真正從按個人付薪轉變為按職位付薪,此次人力資源變革才能真正落地,也只有真正做到按職位付薪,才能做到易崗易薪。我們只有堅決地執行易崗易薪,才不會造成高成本,也只有執行易崗易薪,才能使在崗的各級干部和員工珍惜本職工作。
要把干得好、干得一般和干得差的區分出來,適當拉開干得好與干得一般的獎金差距,敢于給干得差的獎金為零并末尾淘汰。
我們的各級主管,特別是中層主管在獎金評定時搞大鍋飯的現象嚴重,不管績效好壞,獎金都差不多,而且不敢把績效差的人獎金評為零。
有些主管太多關注員工的感受,在獎金評定時不敢旗幟鮮明,明明比去年的績效差,但不敢把獎金評得比去年少,維持和適當加一點成為最普遍的方法。如此獎金評定方法大大損害了員工不斷追求績效改進的積極性。
我們在績效管理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只關注績效結果,不關注績效改進,在對新員工與老員工績效評定時尤其突出。
老員工由于本身任職能力強,產出多,但可能相當長時間沒有進步;新員工由于來公司時間短,產出少,但進步大;對這種情況有些主管只比多少,不比進步,影響員工不斷改進的積極性。
當時,華為遇到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也是當下很多企業正在面臨的困境,干部隊伍的建設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都是重中之重,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管理制度方能幫助企業用好干部、管好干部。干部只有發揮好企業領頭羊的角色,才能帶領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崛起。
上一篇:騰訊馬化騰對戰略升級、創業創新、產品、企業價值觀和組織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演講:以數字技術驅動發展的確定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