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華為:流程固化、人員云化
2015-04-01 08:38:16 來源: 點擊:
從這個角度說,華為的組織一定是“云化”的,那么,他們是如何造云的呢?
IPD打造基礎流程
其實,華為的行動遠遠比公眾想象的要早。1997年,任正非訪問了美國休斯公司、IBM、貝爾實驗室和惠普等4家公司后,明顯感覺到了自身的局限性和變革的緊迫性。1998年,華為的銷售額達到了89億元,為了從“游擊隊”向“正規軍”轉型,其先后與國際知名咨詢公司合作,開始大量引入西方的管理成果。這一輪的變革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依靠客戶拉動,實行全流程貫通,提供真正的“端到端”服務(輸入端是市場,輸出端也是市場)。形象點說,端到端應該非常快捷、有效,這就可以降低各種成本,因為這相當于各種資源沒有“庫存”,人工成本、財務成本、管理成本、運作成本等會下降。
這一年,華為開始引入IBM的集成產品開發體系(IPD)。IPD是一套基于全球產品研發管理諸多最佳實踐提煉的管理框架,其強調以客戶需求作為產品開發的起點,組織跨職能團隊承接任務,通過市場規劃、產品開發和技術開發三大流程滿足客戶需求。
具體來說,跨職能團隊包括IPMT(集成組合管理團隊)和PDT(產品開發團隊)這兩級管理體系。除此之外,還包括IRB(投資評審委員會)和SPT(戰略規劃委員會),前者是公司層面的最高決策機構,后者負責市場規劃、項目立項和資源管理。PDT是產品開發的主體,包括開發、市場、財務、銷售、服務、質量、制造、采購、物流等角色成員,也都是以客戶需求為中心進行運作。這樣一來,以一個客戶需求為中心,以四大虛擬機構為框架,華為就可以迅速組織人員進行產品開發。
在產品開發的每一個階段,IPD都有明確的DCP(決策檢查點),要求既從商業角度,又從技術角度進行評估,以確保產品投資回報的實現。而后,還有TR對產品的技術指標進行評審。也就是說,IPD要求在產品設計中,就構建產品質量、成本、可制造性和可服務性等方面的優勢。IPD構造的產品開發流程讓所有的環節都面向客戶需求,且讓每一個角色不僅把自己當成技術人員,更把自己當作經營者(緊盯投資回報)。
營銷團隊的改造
華為是研發驅動的企業,但營銷仍然是企業盈利的最直接保證。由于IPD帶來的發展紅利,很長一段時間里,華為的銷售模式是由統一的銷售部門來完成的。這樣的模式顯然會帶來靈活性的問題。
于是,組織變革再次啟動,華為將原來跨業務部門的銷售部門打散,劃歸各個業務部門中,形成按業務單元把產品部門、銷售部門、服務部門納入一個經營單元。2009年,任正非在華為銷服體系頒獎大會上發表了《讓一線直接呼喚炮火》的講話,他用慣用的軍事化術語對華為正在進行的組織結構調整進行了解釋:“我們現在的情況是,前方的作戰部隊,只有不到1/3的時間是用來找目標、找機會以及將機會轉化為結果上,而大量的時間是用在頻繁地與后方平臺往返溝通協調上。而且后方應解決的問題讓前方來協調,拖了作戰部隊的后腿……”
軍人出身的任正非受到美國特種部隊的啟示很大:美國特種部隊前線小組由一名情報專家、一名火力炸彈專家、一名戰斗專家組成一組,雖然只是一個小組的配置,但卻能夠隨時呼喚后端的炮火支持。參照這種模式,華為將原來前線一個客戶經理面對客戶的模式調整為以客戶經理、解決方案專家、交付專家組成的三人小組。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原來客戶經理接觸客戶,而后再流程化地呼喚后方的解決方案專家和交付專家,內耗頗多,而現在,三人都共同解決客戶問題。
在項目管理上,根據IBM提供的支持,華為給予三人小組條款、簽約、價格三個授權文件,以毛利及現金流進行授權,在授權范圍內直接指揮炮火,但超越授權要按程序審批。這樣就大大縮短了決策流程和溝通成本。
華為的銷售流程被稱為MM(Marketing Management,營銷管理),負責翻譯出客戶需求,輸出產品需求包,根據這個需求包,開始組建各級研發隊伍(PDT等)。這樣的調整,讓前端的營銷也變得足夠靈活,連接上后端的研發、生產,所有的環節都指向“客戶需求”,并為“客戶需求”創造價值。
流程做跑道,激勵做燃料
有意思的是,外界對于華為的分析一直將其說成是高度中央集權的管控模式,但中央集權的管控模式顯然不會帶來組織的靈活性。其實,華為真正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他們的流程,流程是絕對固化的。
對于學習IBM,華為內部一開始存在著許多分歧,有人認為“華為腳”不適合穿“美國鞋”。任正非力排眾議,甚至把IPD上升到了華為的生存層面:IPD關系到公司未來的生存與發展,各級組織、各級部都要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結果,據傳,IBM這個師傅看到華為執行的IPD后感嘆:“華為的IPD執行得比我們還要徹底!”對于小單元作戰的銷售模式,華為的執行也非常徹底。任正非堅信流程的力量,華為因市場的需求而迭代自己的流程,而流程一但確定,由誰來做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換句話說,華為是流程固化,人員云化,外界看到了他們紀律嚴明,卻沒有看到他們是基于流程的無邊界協作(有限無邊界協作,或稱跨部門協作)。對于無邊界組織或云組織的一個錯誤理解是,這類組織是沒有固化流程的。這是一個典型的誤區,流程是關于效率的最優設計,為的是以最精簡快速的方式滿足用戶需求(客戶需求),所有的云組織要起飛,前提都是鋪好流程這條跑道。無獨有偶,另一個家中國的巨頭企業海爾,也在自己的“云化”過程中反復進行流程再造。
有了跑道,員工難道就愿意瘋狂投入嗎?研究華為的人往往喜歡宣傳他們的文化,但這又進入了另一個誤區。文化只是結果,不是方法,如果華為有先進的文化,只是因為他們的管理制度形成機制設計。
事實上,IPD既是產品研發的過程管理,又是商業運作的治理體系。前者是上述跨職能團隊、決策檢查點、結構化流程組成的,是一種流程的明確。但要讓流程里的人都有動力去做這些事情,這就需要IPD的另一個部分——使能器與配套體系,即通過項目管理、衡量指標、人力資源和績效、共用件管理等周邊體系,明確員工需要做什么才能驅動流程,同時也在線記錄員工實際做了什么,這樣就可以輕松實現對于個人的激勵。因為,員工只有按要求投入這一流程,其績效才會沉淀在線。
當有了高效的流程,又有了個人的激勵,員工自然愿意加入流程,而流程是指向客戶需求的,組織所以就成為了因客戶需求而自我調整的“云”。當然,這朵云能夠運作更輕快,華為管理體系的其他部門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例如,采購使用的ISC系統,財務使用的IFS系統,客戶管理系管理使用的CRM系統……總之,華為的管理體系好像是架設在云端。華為就是典型云組織。
上一篇:陳明:家族企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下一篇:吳春波:沒有“績效主義”索尼會死得更快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