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內部產品創新機制
2017-02-20 15:36:40 來源: 點擊:
2010年,時任淘寶總裁的陸兆禧(今阿里集團CEO)提出了淘寶內部創業的想法——賽馬,她走到2013年已經是第4個年頭。期間,孵化出了淘寶iPhone主客戶端、淘網址、我要寄快遞、淘寶同學等產品和業務。賽馬本身,也從淘寶走向集團,成為阿里內部統一的創新品牌,承載著創新文化,并對新型組織形態的探索做出了自己的實踐。
今天就和大家來分享一下其中的故事。
2010年,成立七年的淘寶已經很大了,站穩中國網購市場第一的身份也有不少時間,作為淘寶的管理層,一直很有危機感,很擔心淘寶患上“大公司病”,所以,他們在思索,怎樣讓公司保持創業的感覺?活力、激情、創新……
于是,“賽馬”這個概念被提出來了,第一季老陸親自吆喝,主打“內部創業”。項目的產生有兩種方式:第一,純民間,自由選題,自由組隊,通過評審就開干;第二,公司提供命題,競標,民間自由組隊,投標,獲勝隊開干。
一時間,熱火朝天,近千位普通員工(要知道,2010年的淘寶員工總數,也才4、5千)對賽馬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每天下班、每個周末都聚在一起討論,整個淘寶提出了350個項目,經過多輪評審,通過了10個。
公司對這10個項目寄予厚望,給他們單獨辟出了一塊辦公區,給他們在外部和內部任意團隊自主招人的權利(這個也導致了一些沖突),給他們半年內交上答卷的時間……
看似活力四射,卻潛藏著危機。
高層管理者與中層/基層管理者的矛盾:高層很看重創新,但下層管理者身上還背著沉重的KPI,這時候,下面再有幾個員工跑去賽馬,那怎么辦?所以,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軟暴力,而很多員工,也表達出了“只好偷偷做,不能讓主管知道”的尷尬心理。高層知道情況,也沒法做什么,畢竟,主業還要繼續,創新是對未來的投資,機會大、風險也大。
主流業務與非主流業務的糾結:賽馬的項目,如果很主流,會遇到兩種情況。第一,如果做的是本職的主業,被質疑“為什么要來賽馬?這是你本來就該做的,你是本職工作沒做到位”;第二,如果做的是他人的主業,雙方溝通后,很可能被對方“偷偷自己做了”,一個是自己搞,一個是組隊搞,很顯然賽馬選手很快就落了下風;第三,如果是非主流業務,則會很難落地,需要其他團地配合的地方,往往都會碰壁——“我為什么要幫你?”,而如果非主流到無需其他任何團隊配合,那么,這樣的“內部創業”,和外部相比,又有何優勢?
我們高估了“創業”的成功率:內部創業也是一樣,半年時間很快到了,大多數項目并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結果。公司雖然失望,但也可以接受,而參與者們,就痛苦了。他們為了賽馬,本職工作多少受到影響,而賽馬又沒拿到什么結果,最后解散,于是,這一年的績效,很多人都不理想,很受挫,還得自己找出路,更麻煩的是,要知道這群人可都是公司里最有想法、最活躍的一批員工。他們的“心理創傷”,才是公司最擔心的。
賽馬選手/團隊自身水平的問題:前些日子,我拜訪了創新工場,他們挑選項目的一個原則是——先看人,后看項目。君不見,創新工場投的項目,團隊核心成員都是牛逼閃閃的人物,大公司高管、海龜、名校、有成功經歷……而內部,我們發現,來賽馬的多為基層員工,換言之,都是那些手里沒資源的人,但凡有點資源的,有想法都可以自己做了,不用賽馬。這樣的選手和團隊,能創業成功的,概率又低上加低。
不過,就算如此,第一年也孵化出了不少好產品,成長了不少好員工——
淘寶iPhone主客戶端,讓淘寶沒在iOS移動端缺位;
淘網址(tao123.com),很快成為國內前四的網址類導航站;
淘禮滿天下,對禮品垂直市場做出了很有價值的探索;
游書園,對圖書音像垂直市場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網吧購,利用網吧做載體,拓展了淘寶的銷售渠道;
……
2011年,淘寶認識到第一年大干快上的做法是欠妥的,我們需要靜下來想一想,如何去偽存精。有了第一季,最大的好處是讓公司里所有人都認識到了公司是鼓勵創新的,并且讓賽馬的品牌一炮而紅,這些都要保持,而具體的做法,還真的沒那么快想清楚。
所以,第二季賽馬是非常低調的,基本就利用了慣性,做法基本沒變(有些細節調整:把一年一次的大活動,變為了按季度評審的小活動;把評審idea,變成了評審demo),力度低了很多,全年85個項目。
2012年,經過兩年的思考,我們覺得方向應該調整一下了。賽馬的目的不是要“內部創業”,而是解決公司關于“創新”碰到最大問題。那是什么?我們體會到,很多創新的想法不是自上而下產生的,而是自下而上,而公司組織層級多,KPI導向,底層員工好的idea容易被扼殺,這就需要我們保留一條通路。
賽馬就是這條路,于是,她的定位從“內部創業”轉到“微創新”,我們并沒有完全摒棄內部創業,只是認為,內部創業是微創新到達一定高度后的自然結果。而一開始,調子不宜定得太高。
第三季的重大變化,還有:
從淘寶走向集團。因為我們知道,自下而上的“創新”,關鍵點之一是節點數量,而集團讓我們一下子擁有了兩萬多個節點。
出現主/分會場。因為集團里各個子公司的復雜結構,很多公司或部門發起了自己的“賽馬分會場”,并且為集團主會場輸送更高質量的項目。
這一年,主會場共提出155個項目,我們在對項目和選手的出路處理上,也更加靈活和成熟,舉幾個例子:
我要寄快遞,幾位客滿的同學,從個人用戶寄快遞的痛點出發,提出的項目,最終被物流事業部采納,選手也順利轉崗,做了自己更想做的事情;
聚無霸,一位技術的同學提出的內部員工自動化工作的工具,節省了數百人天的人力,最終我們讓這位同學調整了自己的KPI,全職為這個工具工作;
淘寶產品史,一位產品經理(就是我,呵呵)提出要書寫淘寶的產品歷史,公司同意讓他用20%的工作時間來做這件事情;
……
2013,賽馬到了第四季,我也“炒股炒成股東”,因為第三季的參與,對這個“組織產品”興趣漸濃。
這一季,我們在理念上又有些升級:
承載“新型組織形態探索”。其中的初衷,是我們堅信,每個員工,如果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比做公司分派的任務要高效。將來的公司組織形態,一定不是今天常見的科層制,也許,會有美國大片里組隊做任務一樣的“任務制”作為補充,讓每個任務的組織,可以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發生,專業人才重于管理人才,讓組織真正的“召之即來,來之即戰,戰完即散”。
“創新文化”的宣導。虛實結合,而組織文化,是阿里的強項,有很多“虛事實做”的方法,這里不再展開?梢耘e個例子,比如我們從今年開始,更多地和選手溝通,創新本身就是一件失敗率很高的事情,公司在早期也不會對你的項目投入太多,我們也講20%,但google是100%里的20%,我們是120%里的20%,你必須先做好本職工作,再額外的創新,所以,你應該是做一件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是那種不管結果如何,只要去做,過程就很開心的事情,而更重要的,是過程中的成長……
接下來,說一說第四季賽馬的做法。
首先,自下而上的“個人微創新”與自上而下的“組織求創新”結合:
“個人微創新”,我們梳理出了“創新漏斗”,作為階段性資源投入的指導。主要分為“創意à報名à線上海選à孵化期à線下評審à跟進落地”幾個階段,分階段釋放諸如“服務器、測試環境、賽馬假、訓練營、法務財務咨詢、賽馬導師、獎金、定制考核”等資源。
“組織求創新”,又分為三種玩法,一是項目招標,類似第一季就有的命題項目;二是創意征集活動,小團隊可以通過這個把部門內部的頭腦風暴擴大到集團層面;三是賽馬分會場,由子公司或部門/團隊等主辦,集團賽馬協辦,形式各異,只要圍繞“創新”的主題,比如面向技術同學的“工程師之夜”,比如阿里云主辦的“阿里云賽馬會”;
其次,第四季賽馬又有幾個方向的變化:
常規化,讓賽馬不再是一次活動,而是常年運營的,集團內創新idea孵化的一條通路,為此,我們搭建了線上平臺“創新農場”,常年開放。有趣的是,“創新農場”這個站點,也是一群對此感興趣的員工,用賽馬的方式做出來的。
市場化,我們希望改變“幾個高級評委決定某項目的生死”這個局面,而希望由市場來決定,所以,今年一是增加了“線上海選”環節,讓內部兩萬多人來評判每個idea的優劣,這也是從一些選秀節目里借鑒的思路,而將來,我們更希望對外開放,讓阿里的用戶來決定誰上誰下。
給特別優秀的項目松綁。我們接觸過一些外部孵化器,大家對賽馬的觀點一致——要松綁,出來賽才是真的賽。雖然我們覺得idea被現有業務接收也是好的出路,一些員工通過賽馬迅速成長也是功德無量,我們的目標已經不是“內部創業”,但,我們還是有一個愿景——將來能有新的業務、新的子公司是賽馬走出來的。這就需要,在創新漏斗的后期,還要跟上更多的,我把它稱作“績效特區”的東西,比如,員工階段性不拿工資、公司投資錢和資源……或者是類似CISCO那樣的模式。
這一季才半程,但已經有一些不錯的項目涌現出來,比如淘寶同學,這是對教育垂直市場的探索。
回顧幾年,有一個問題我們不停的問自己,如何衡量“賽馬是否成功”?
是那些數字么?幾千人參與,提出800個idea,落地做出產品的50個?公司有了一股“創新的氣氛”?能夠在招聘的時候作為一個阿里的“賣點”?能夠激活員工能動性?……
其實,我們也不知道,但,賽馬還會走下去。
上一篇:機器替代工人效果顯現 工廠用工總人數呈快速下降趨勢
下一篇:雷軍最新演講:商業的王道到底是什么?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