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企業(yè)家要像任正非那樣有“戰(zhàn)略備份”的眼光
2018-10-08 09:05:36 來源: 點擊:
對于格力創(chuàng)始人朱江洪都不看好的“格力芯片”,中國科學院倪光南院士的評價是:“我對格力入局芯片很看好!”
8月份,董明珠出資10億,成立了專門的“芯片公司”。在一片嘲諷和質疑聲中,這是難得的支持聲音,而且來自為國產芯片窮盡一生的業(yè)界權威倪光南院士。
倪光南對《中外管理》說:“我對格力入局芯片很看好,他們做芯片設計是毫無問題的,但覆蓋整個產業(yè)鏈不行,芯片生產(環(huán)節(jié))還是要委托別人加工。”
同時倪光南告誡人們,在從歐美引進高新技術方面不能抱有任何幻想!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關乎每一個人的網絡安全。以下是倪光南院士近期在騰訊研究院“名家之聲”中國網絡安全問題的詳細論述。
“中興事件”告誡了我們網絡安全的重要性
“中興事件”其實反映出的是網絡安全問題中的供應鏈風險問題。也就是說,人家不給你供貨了,你這個企業(yè)就很可能要倒閉。它只有(美國)這一個來源,這是非常嚴重的!
“中興事件”告誡我們了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必須分析網絡風險,從供應鏈風險擴展到網絡安全各個方面的風險。
究竟如何才能實現網絡安全呢?答案是要把自主可控放在首位。
網絡安全和傳統(tǒng)安全不同,傳統(tǒng)安全一般是可計算的、可預期的,比如:一個機械、一個零件的故障率等。但網絡安全就不那么簡單了。
最典型的例子是自動駕駛。假如有輛自動駕駛汽車撞人了,究竟是汽車本身的問題還是其他問題?事實上很有可能并不是汽車本身的問題,而是被黑客操縱所致。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意味著自動駕駛汽車本身是不可控的,不可控的東西更談不上安全。
也就是說,自主可控不等于安全,但反過來不自主可控一定不安全。這個關系非常清楚:自主可控是安全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這時你再認真反思一下“中興事件”就會發(fā)現:如果中興有針對自主可控的風險防范制度,每個產品都評估一下有沒有做到自主可控;那么它就能發(fā)現很多產品的芯片都是買自美國的,且沒有第二家供應商。這種情況你就要找第二家供應商,或做備份方案。只有這樣,當美國不賣你芯片時,至少你才能有替代品。即使貴些、慢些,但替代品能頂上去,不至于完全垮臺。
02
華為的“戰(zhàn)略備份”,是對網絡安全責任的承擔
網絡安全的責任,政府、企業(yè)和個人都要承擔。
在企業(yè)方面,華為就做得比較好。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在回答“已沒有生態(tài)空間,為何還做終端操作系統(tǒng)”的問題時說:“應盡量使用國外的好東西,包括高端芯片和操作系統(tǒng),但要有戰(zhàn)略備份……別人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tǒng)要能用得上”。
另一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技術安全是網絡安全的核心。網絡安全涉及的面非常廣,諸如安全規(guī)章制度、管理、人員等,這些都很重要。但網絡安全的核心是什么?
在今年4月份領導人一次講話中就指出:網絡安全的核心是技術安全,核心技術是安全的命脈;如果技術不安全,其他一切都沒用了。
所以,我們一直強調自主可控,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也就是通過自主可控實現技術安全,進而保證整個網絡的安全。
目前,有關方面在做的“黨政公共系統(tǒng)替代”,正在推行的自主可控測評,就是實現技術安全的一次有益實踐。這種測評很必要,因為沒有一個自主可控的測評,就可能被一些“假國產”“穿馬甲”的外國技術產品服務占了空子,混進政府和重要領域,造成嚴重的安全風險。
03
我們的短板到底在哪里?
“中興事件”發(fā)生后,中國工程院各學部包括信息電子、機械運載,能源礦業(yè)等部門,都認真分析了各自領域的形勢,有哪些短板,該怎么補齊?不能讓人卡脖子,中興這次就是被人卡住了脖子。
在網絡信息領域,中國工程院信息和電子學部,很多院士的意見是:我國在網信領域總體產業(yè)水平世界第二,但存在著短板。
具體而言,從近期信息和通訊領域(簡稱“ICT領域”)所有企業(yè)市值的排行榜上就能看出:在“ICT領域”全世界排名前10的企業(yè)中,美國有6家,中國有2家,韓國有1家。但這是華為沒有上市的情況下做出的統(tǒng)計,如果對華為進行估值,相信所有金融投資者都會將華為估值在前10中。這樣,在ICT領域世界排名前10的企業(yè)中,中國加上華為就是3家了。
但為何會有“中興事件”那種情況呢?因為我們在網信領域還存在著短板。
一是芯片的短板具體在哪里?大家都普遍承認芯片是最明顯的短板。其實芯片的短板從產業(yè)鏈角度還可以分得再細一點,這里把設計、制造、材料、裝備、設計工具等細分出來。
從這幾塊細分領域來看,我們的芯片設計并不差,中國芯片設計企業(yè)數量居世界第一,設計公司的水平也是相當不錯的,所以說芯片設計上我們并不落后。但制造方面我們還比較差,中國最大的制造公司是中芯國際(SMIC),在代工那種類型的企業(yè)排名中只排第五。
在芯片細分領域,比芯片制造更差的,在芯片集成電路的材料、裝備、工具方面。以材料為例,光刻膠全部是日本生產的,沒有光刻膠大家都得停工;還有裝備,我們的芯片制造裝備國產比例還不到20%;還有一個是我們設計集成電路用的設計工具,即EDA工具,也基本都來自國外。
由此建議格力、騰訊這樣的民營企業(yè)不一定要 All in 芯片,因為芯片產業(yè)是一個非常重的行業(yè),民營企業(yè)可以制造與自己相關產品的專有芯片,比如此次格力投入500億來造芯,可以從投資芯片產業(yè)鏈的小切口進入。
二是基礎軟件的短板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國家有個集成電路發(fā)展基金,就是IC基金,第一期有1400億元。現在正在籌劃第二期,據說又有1500億到2000億元的規(guī)模。同時我們還會有很多社會資金的注入,所以投資在芯片產業(yè)方面,未來有幾千億規(guī)模是沒有問題的。
但在中國,你卻基本找不到軟件基金。軟件的短板在“中興事件”中暴露得還不充分,我們稱之為“基礎軟件的短板”。這大體上分為兩塊:一是操作系統(tǒng),中國基本95%以上的電腦都是Windows,國產操作系統(tǒng)很少;手機操作系統(tǒng)不是蘋果就是安卓。所以我們的終端的操作系統(tǒng)基本都是外國人的。二是大型工業(yè)軟件,包括集成電路設計工具在內,如飛機制造、發(fā)動機制造,精密制造等領域工業(yè)軟件,也基本上是國外的。
基礎軟件短板的影響不會比芯片短板小,但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因為軟件是不容易看到的,也就不易引起重視。以后我們一定要把基礎軟件的短板補齊,不能忘記軟件,或者“重硬輕軟”。
04
未來,網信領域一個重要趨勢是出現各種國產化替代
同時我們在網信領域也形成了兩大長板,這是我們的集中優(yōu)勢。
一是互聯(lián)網相關應用領域形成的優(yōu)勢,包括社交、電商、移動支付等。中國這些互聯(lián)網應用在世界上一點不比發(fā)達國家差。有些外國人到中國來,也認為中國確實在應用上比他們要發(fā)達。中國核心技術不夠,這點我承認,但應用方面卻是優(yōu)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這將很好地帶動相應核心技術的發(fā)展。
二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5G、云計算之類。因為這些技術我們與其他國家起步都差不多,所以優(yōu)勢就很容易發(fā)揮出來。或者應該說是因為我們更加重視,人才多又勤奮,所以我們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表現得更加活躍。比如:5G基礎設施的推進,毫無疑問比美國還要多一點。
基于以上優(yōu)勢,我認為在網信領域還將出現一個新的變化。即在一段時間內,你將看到各種國產化的替代出現。
為什么這樣說呢?這是由網信領域的特點造成的,網信領域市場有高度壟斷性,技術有高度體系性。它與傳統(tǒng)領域完全不同,比如:市場上國產汽車和進口汽車是可以并存的。但網信領域就不一定了,它有強壟斷性和強體系性。即使能夠推出一個技術不錯、性價比不錯的產品。但市場上卻不一定再有它的位置。
舉個例子,電影院里大家占滿了座位,你要進去就必須先拉出一個人才行,網信領域就是這種情況。所以,在網信領域我們要把國產自主創(chuàng)新產品推向市場,一般要經過替代才能在市場上占領一席之地。它不像傳統(tǒng)領域,即使做得不好的產品,價格低一點也能賣出去。
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現在手機操作系統(tǒng)沒有人用Windows10,是因為Windows10技術不好嗎?還是因為它的網信技術推不開,或者性價比不好?都不是,而因為它缺乏生態(tài)。要知道Windows已經把桌面操作系統(tǒng)壟斷了,Windows10在設計上是可以支持在移動終端應用的,但現實是沒有人用Windows10手機系統(tǒng)!
對此國家提出要加快推進國產自主可控替代計劃,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這就為我們指明了目標——網信產品服務進入市場如果沒有替代能力,那它的市場份額可能就是零,或者要么是1、要么0……網信市場的壟斷性表現得實在太強了。
欣慰的是,現在我國網信領域的國產化替代一直都在向前發(fā)展。比如我們的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客觀上每天都在替代GPS。原來我們導彈和衛(wèi)星用的都是GPS,后來發(fā)現別人可以關掉GPS,就必須對它進行國產化替代了。
再如,我們現在的自動駕駛汽車也需要用北斗,因為GPS不夠準確。通常GPS開放給用戶使用的精度大概是10米左右,但自動駕駛需要精確到分米、厘米等級,當然要用北斗導航系統(tǒng)了。所以,現在北斗每時每刻都在替代。
上一篇:騰訊宣布組織架構調整
下一篇:華為余承東:我們必須做世界第一的產品

考察研學聯(lián)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lián)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lián)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lián)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yè)出海營銷實戰(zhàn)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yè)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lián)想、傳音 出海實戰(zhàn)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yè)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chuàng)優(yōu)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yè)務創(chuàng)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yè)務創(chuàng)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yè)務創(chuàng)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chuàng)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yè)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