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群合約:張瑞敏的“王牌”
2021-11-17 10:57:17 來源: 點擊:
關于傳承,其實張瑞敏曾在許多場合有過回應,只是彼時聽眾也許還不能完全理解他所言的傳承到底意味著什么。兩年前,當張瑞敏在美國加州的全球先鋒會議上被問及繼任者問題,他并沒有給出直接的回答,而是拋出了另
關于傳承,其實張瑞敏曾在許多場合有過回應,只是彼時聽眾也許還不能完全理解他所言的傳承到底意味著什么。

兩年前,當張瑞敏在美國加州的“全球先鋒會議”上被問及繼任者問題,他并沒有給出直接的回答,而是拋出了另一個發人深省的思考題:他說自己曾經拜訪過很多的CEO,發現有一個全世界都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就是領導人可能非常強勢,但選出來的接任者就不行了。即便是選的繼任者很不錯,也避免不了大企業病的侵害。
這就是硅谷悖論——創業的時候活力四射,隨著規模壯大而離市場越來越遠,官僚主義越來越嚴重。
放眼世界,這個問題看似無解。通用電氣的接班人制度可謂全球最復雜。被譽為“全球第一CEO”的杰克·韋爾奇離任時豪邁放言:未來20年通用電氣的發展才能定義我的成功。然而他親自挑選的繼任者伊梅爾特并沒有證明這種成功,伊梅爾特執掌GE的16年,終因董事會不滿而下臺。2018年,曾經定義了美國時代精神的通用電氣從道瓊斯工業指數中除名。
在魔咒般的大企業悖論面前,張瑞敏讓我們轉換視角——什么時候傳承都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如何跳出悖論。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希望在傳承的時候,交出的是一個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是張瑞敏經常使用的比喻。他形容科層制企業是有圍墻的花園,花木修剪得非常好,但這種人為的整齊抹殺了人性的活力。他認為企業不應該是一個有圍墻的花園,而是可以孕育新物種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從這個視角我們可以反推:張瑞敏選擇在此時退居二線,只任董事局名譽主席,證明海爾的“熱帶雨林”生態已經成型,而這個“熱帶雨林”的生成機制就是“鏈群合約”。
底氣在于鏈群合約
“人單合一模式”是張瑞敏首創的物聯網時代管理模式。經過16年的進化,其精髓就體現為鏈群合約。這是一種約定不同利益主體(小微和利益攸關方)權責關系的契約。與其他契約本質的不同在于,鏈群合約解決了經濟學上“不完全契約”的難題。
2016年,奧利弗·哈特教授因“不完全契約”方面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不完全契約認為世界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人們很難將未來各種因素納入考量,簽約者之間也很難找到一致的語言來約束利益關系。
其實,契約悖論與前述的硅谷悖論一樣,都根源于機械和局部化的思維方式,是前量子時代的產物。鏈群合約沖破了線性思維的框架,以“整體關聯,動態平衡”哲學思想建立一種“自組織,自驅動,自進化”的動態機制,軸心則根植于用戶需求。
在具體操作中,鏈群主提出用戶需求及底線目標,小微成員拿出方案搶入鏈群滿足用戶需求。如果鏈群成員不能兌現承諾則“散出鏈群”;如果超預期地滿足用戶需求并創造增值,則整個鏈群可以獲得超額利益分享。
目前,鏈群合約機制在海爾已經進入“自組織,自驅動,自進化”的良性循環,小微之間相互倒逼,緊緊咬住“增值分享”。動力來自用戶,來自一線,來自生態中的每一個參與者,形成永無止境的價值循環。
同時,鏈群合約機制創造的是一個開放系統,封閉系統的“熵增”問題和能量耗散得以解決,唯此,企業才能從封閉花園變成熱帶雨林,不斷改善生態、創造物種;唯此,企業繼任帶來的迷思才能得以根本解決。大膽揣測,鏈群合約機制在實踐中得到的不斷驗證,是張瑞敏選擇此時退居二線的底氣,也是他用畢生智慧準備好的一張“王牌”。
企業傳承的理性不及
在《管理:任務、責任和實踐》中,德魯克有一段著名的譏諷。他說:提升計劃、補充人選計劃或物色可能的接班人是無用的,甚至可能會造成損害。一家公司所能做的最糟糕的事,就是試圖去培養“苗子”而不顧其他人。
張瑞敏和德魯克惺惺相惜。張瑞敏曾說自己不喜歡“任人唯賢”這個說法,無論是任人唯賢還是任人唯親,都只有在科層制的語境下才適用。在未來的管理模式下,人才不是提拔出來的,而是涌現出來的,領導者應該做的是搭建一個讓人才得以涌現的平臺,這才是“熱帶雨林”的真正價值。
從這個意義上,通用電氣的沒落也許是一種隱喻,預示著精英選拔制度的衰亡。德魯克早就預言:未來80%的工作要由那些“非苗子”的人去完成。去重視那些“非苗子”,讓他們不因為自己的普通而感到沮喪,給他們更好的機制去發揮內在未被挖掘的力量,這是鏈群合約機制的靈魂,也是張瑞敏篤信“人的價值最大化”的必然指向。
海爾收購的美國通用家電(GEA)是一個極好的案例,為科層制的“精英信仰”與人單合一的“眾生信仰”提供了鮮明對比。2016年海爾并購GEA時,這個美國老牌家電品牌正在喪失活力。引入人單合一模式五年之后,GEA脫胎換骨,創造了高端收入翻番的奇跡。
GEA的CEO凱文·諾蘭說:“過去是通用電氣阻礙了我們。我想向全世界證明問題出在領導者身上,出在他們管理員工的方式、控制員工的方式、阻止員工的方式上。如果換一種方式,用同樣的人會發生什么?我不是最聰明的人,我還是我。”
是時候反思:當我們討論繼任問題的時候,到底在討論什么?如果還在商學院的教科書里尋找繼任候選人的長板凳計劃,或是熱衷于在勝任力模型里找答案,最終可能會淹沒在無以計數的技術細節中。
通用電氣當初的接班失敗恰恰在于過度理性。過度理性的組織會進入一個怪圈:勝任力越來越強、回報越來越高、創新探索的機會成本也就越來越大,最終陷入克里斯滕森所說的“創新者窘境”。
這時候我們應該聽從管理大師詹姆斯·馬奇的教誨:給組織來一點“笨戰術”,給那些為數眾多的普通人創造空間,組織才不會被鎖死在既有的賽道上,才有可能探索出完全意想不到的未來。鏈群合約機制符合馬奇所說的“笨戰術”,帶有無為而治的道家風格,它在理性斷裂之處開辟了一條新路,是西方理性思維與東方傳統哲學的結晶。
時值海爾傳承的歷史性時刻,重新體會張瑞敏管理思想的迭代演進。從創業之初借力儒家之治,到經營市場時學習《孫子兵法》等法家精髓,再到面向物聯網時代崇尚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鏈群合約機制的落地和成熟,讓海爾37年歷史上的第一次交棒顯得波瀾不驚、云淡風輕。張瑞敏崇尚的領導力境界是“太上,不知有之”,從這個意義上,海爾首創生態型企業傳承新機制是一種至高境界的無為而“傳”!
王正翊 | 文
王正翊是海爾模式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資深管理媒體人

兩年前,當張瑞敏在美國加州的“全球先鋒會議”上被問及繼任者問題,他并沒有給出直接的回答,而是拋出了另一個發人深省的思考題:他說自己曾經拜訪過很多的CEO,發現有一個全世界都解決不了的問題,那就是領導人可能非常強勢,但選出來的接任者就不行了。即便是選的繼任者很不錯,也避免不了大企業病的侵害。
這就是硅谷悖論——創業的時候活力四射,隨著規模壯大而離市場越來越遠,官僚主義越來越嚴重。
放眼世界,這個問題看似無解。通用電氣的接班人制度可謂全球最復雜。被譽為“全球第一CEO”的杰克·韋爾奇離任時豪邁放言:未來20年通用電氣的發展才能定義我的成功。然而他親自挑選的繼任者伊梅爾特并沒有證明這種成功,伊梅爾特執掌GE的16年,終因董事會不滿而下臺。2018年,曾經定義了美國時代精神的通用電氣從道瓊斯工業指數中除名。
在魔咒般的大企業悖論面前,張瑞敏讓我們轉換視角——什么時候傳承都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如何跳出悖論。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希望在傳承的時候,交出的是一個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是張瑞敏經常使用的比喻。他形容科層制企業是有圍墻的花園,花木修剪得非常好,但這種人為的整齊抹殺了人性的活力。他認為企業不應該是一個有圍墻的花園,而是可以孕育新物種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從這個視角我們可以反推:張瑞敏選擇在此時退居二線,只任董事局名譽主席,證明海爾的“熱帶雨林”生態已經成型,而這個“熱帶雨林”的生成機制就是“鏈群合約”。
“人單合一模式”是張瑞敏首創的物聯網時代管理模式。經過16年的進化,其精髓就體現為鏈群合約。這是一種約定不同利益主體(小微和利益攸關方)權責關系的契約。與其他契約本質的不同在于,鏈群合約解決了經濟學上“不完全契約”的難題。
2016年,奧利弗·哈特教授因“不完全契約”方面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不完全契約認為世界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人們很難將未來各種因素納入考量,簽約者之間也很難找到一致的語言來約束利益關系。
其實,契約悖論與前述的硅谷悖論一樣,都根源于機械和局部化的思維方式,是前量子時代的產物。鏈群合約沖破了線性思維的框架,以“整體關聯,動態平衡”哲學思想建立一種“自組織,自驅動,自進化”的動態機制,軸心則根植于用戶需求。
在具體操作中,鏈群主提出用戶需求及底線目標,小微成員拿出方案搶入鏈群滿足用戶需求。如果鏈群成員不能兌現承諾則“散出鏈群”;如果超預期地滿足用戶需求并創造增值,則整個鏈群可以獲得超額利益分享。
目前,鏈群合約機制在海爾已經進入“自組織,自驅動,自進化”的良性循環,小微之間相互倒逼,緊緊咬住“增值分享”。動力來自用戶,來自一線,來自生態中的每一個參與者,形成永無止境的價值循環。
同時,鏈群合約機制創造的是一個開放系統,封閉系統的“熵增”問題和能量耗散得以解決,唯此,企業才能從封閉花園變成熱帶雨林,不斷改善生態、創造物種;唯此,企業繼任帶來的迷思才能得以根本解決。大膽揣測,鏈群合約機制在實踐中得到的不斷驗證,是張瑞敏選擇此時退居二線的底氣,也是他用畢生智慧準備好的一張“王牌”。
在《管理:任務、責任和實踐》中,德魯克有一段著名的譏諷。他說:提升計劃、補充人選計劃或物色可能的接班人是無用的,甚至可能會造成損害。一家公司所能做的最糟糕的事,就是試圖去培養“苗子”而不顧其他人。
張瑞敏和德魯克惺惺相惜。張瑞敏曾說自己不喜歡“任人唯賢”這個說法,無論是任人唯賢還是任人唯親,都只有在科層制的語境下才適用。在未來的管理模式下,人才不是提拔出來的,而是涌現出來的,領導者應該做的是搭建一個讓人才得以涌現的平臺,這才是“熱帶雨林”的真正價值。
從這個意義上,通用電氣的沒落也許是一種隱喻,預示著精英選拔制度的衰亡。德魯克早就預言:未來80%的工作要由那些“非苗子”的人去完成。去重視那些“非苗子”,讓他們不因為自己的普通而感到沮喪,給他們更好的機制去發揮內在未被挖掘的力量,這是鏈群合約機制的靈魂,也是張瑞敏篤信“人的價值最大化”的必然指向。
海爾收購的美國通用家電(GEA)是一個極好的案例,為科層制的“精英信仰”與人單合一的“眾生信仰”提供了鮮明對比。2016年海爾并購GEA時,這個美國老牌家電品牌正在喪失活力。引入人單合一模式五年之后,GEA脫胎換骨,創造了高端收入翻番的奇跡。
GEA的CEO凱文·諾蘭說:“過去是通用電氣阻礙了我們。我想向全世界證明問題出在領導者身上,出在他們管理員工的方式、控制員工的方式、阻止員工的方式上。如果換一種方式,用同樣的人會發生什么?我不是最聰明的人,我還是我。”
是時候反思:當我們討論繼任問題的時候,到底在討論什么?如果還在商學院的教科書里尋找繼任候選人的長板凳計劃,或是熱衷于在勝任力模型里找答案,最終可能會淹沒在無以計數的技術細節中。
通用電氣當初的接班失敗恰恰在于過度理性。過度理性的組織會進入一個怪圈:勝任力越來越強、回報越來越高、創新探索的機會成本也就越來越大,最終陷入克里斯滕森所說的“創新者窘境”。
這時候我們應該聽從管理大師詹姆斯·馬奇的教誨:給組織來一點“笨戰術”,給那些為數眾多的普通人創造空間,組織才不會被鎖死在既有的賽道上,才有可能探索出完全意想不到的未來。鏈群合約機制符合馬奇所說的“笨戰術”,帶有無為而治的道家風格,它在理性斷裂之處開辟了一條新路,是西方理性思維與東方傳統哲學的結晶。
時值海爾傳承的歷史性時刻,重新體會張瑞敏管理思想的迭代演進。從創業之初借力儒家之治,到經營市場時學習《孫子兵法》等法家精髓,再到面向物聯網時代崇尚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鏈群合約機制的落地和成熟,讓海爾37年歷史上的第一次交棒顯得波瀾不驚、云淡風輕。張瑞敏崇尚的領導力境界是“太上,不知有之”,從這個意義上,海爾首創生態型企業傳承新機制是一種至高境界的無為而“傳”!
王正翊是海爾模式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資深管理媒體人
上一篇:任正非:我為什么反復說“蛭形輪蟲”的故事?
下一篇:阿里巴巴:向技術和效率要生產力,向國際化要增長空間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