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向技術和效率要生產力,向國際化要增長空間
2021-12-07 08:58:28 來源: 點擊:
12月6日,阿里巴巴宣布最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新設中國數字商業和海外數字商業兩大板塊,分別由戴珊和蔣凡負責。這是阿里巴巴歷史上對國內和海外商業業務做的最大力度的整合。當下,中國互聯網行業面臨轉折時刻,

12月6日,阿里巴巴宣布最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新設中國數字商業和海外數字商業兩大板塊,分別由戴珊和蔣凡負責。
這是阿里巴巴歷史上對國內和海外商業業務做的最大力度的整合。
當下,中國互聯網行業面臨轉折時刻,阿里巴巴的大動作尤為引人關注。
2021年的冬天,“調整”是互聯網行業繞不開的關鍵詞。去年以來,“反壟斷”、“滴滴事件”、“雙減”、SEC會計監管新規,一再引發市場情緒的波動。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雖然并不會徹底顛覆這個行業的基本面,但一個新的共識已經形成:互聯網行業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過去。
各個互聯網公司的財務數據,也真實地反映了這一點:剛剛過去的11月財報季,率先發布三季度財報的騰訊就不及預期,凈利潤相比去年同期減少2%,十年來首次下跌。此后百度、愛奇藝、快手、嗶哩嗶哩也接連發布財報,雖然不能說毫無亮點,但是股價也是集體單邊下跌,各家公司真假裁員的新聞也不時浮現。
顯然,一度盛行的砸錢換流量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時。無論是行業自身的發展規律,還是外部社會的期待,都要求互聯網公司在推動科技創新、服務實體經濟上有所作為,從過往的粗放式增長,轉型到“高質量發展”軌道。
互聯網行業面臨的,已經不只是短期政策或市場壓力,而是一場增長邏輯、商業模式,乃至生產關系的大變革。

阿里巴巴在12月6日宣布的這一場變革,正是一家行業領先的公司,對于當下行業命題的回應。
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發布的內部信,不僅公布了組織調整和人事任命,更宣布了阿里全新的組織戰略,從“中臺戰略”升級為“多元化治理”。
阿里巴巴從6年前的2015年開始施行“大中臺”。這次調整之后,阿里施行“多元化治理”的新組織戰略,是一次組織架構的全局性調整。
張勇在內部信中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更多新型治理方式的探索,始終用生產關系的先進性來驅動先進生產力的釋放,用組織的創新去驅動業務的創新。”
阿里這一次組織調整,變的不僅是架構,更是治理的方式。“敏捷組織”是張勇給這次變革定下的清晰目標。
對于小公司而言,“敏捷”并不困難。但對于阿里巴巴這樣一個擁有25萬人的大公司而言,如何更敏捷、更高效地應對外界形勢的變化,已經是一個無可回避的問題。怎樣在一個統一戰略的指引下,保持各個業務條線的靈活性;如何在一個相當龐大的組織里,避免大公司病,這是張勇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在行業圈層中,阿里巴巴的“大中臺”戰略影響很大。這是張勇2015年接任阿里巴巴CEO時力推的組織戰略。表面上看,“大中臺”和“多元化治理”區別很大,但是提出“大中臺”戰略的初衷,和現在的“多元化治理”,有天然的內在一致,就是要激發組織活力,提升組織效能。
“大中臺”的邏輯是,用統一的中臺,服務所有的前臺業務,使前臺業務在打仗的時候,有堅實的底層能力支持,避免后顧之憂。近年來,盒馬、閑魚、淘特、淘菜菜、淘寶直播、犀牛智造等新興業務的快速興起,也得益于強大中臺的支持。在一段時間里,“大中臺”成為互聯網公司紛紛模仿的模式。

在內部溝通中,張勇曾強調,阿里巴巴組織龐大、業務復雜,如何前行亟需重新梳理生產關系。每個業務必須走向站在自身可持續發展、客戶價值、對標市場的角度,考慮客戶定位及面向客戶如何做取舍。無論是大中臺,還是多元治理,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讓組織變得更敏捷。梳理阿里巴巴近年來的歷次組織調整,“敏捷組織”的目標一以貫之。

從2014年起,阿里巴巴逐漸明確了面向未來的三大戰略——內需、全球化和云計算。
在阿里,組織設計從來都是為戰略目標服務。最新一輪的組織架構調整,體現出阿里巴巴推進內需和全球化戰略的堅定決心。
阿里巴巴第一次成立了統一的“中國數字商業板塊”,將整合大淘寶(包括淘寶、天貓、阿里媽媽)、B2C零售事業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等業務,由戴珊分管。
這次調整頗不尋常,它是阿里巴巴歷史上對中國商業業務進行的最大力度整合。阿里巴巴在1999年創立,最初的業務就是服務貿易商的B類業務,即Alibaba.com和1688,后來這部分業務被稱為“B系”。2003年,淘寶網上線,阿里后來逐漸發展出包括淘寶、天貓、進出口、天貓超市等在內的直面消費者的業務,也被泛稱為“淘系”業務。
新的中國數字商業板塊,是阿里歷史上第一次全面打通“淘系”和“B系”兩大業務線,這將成為阿里巴巴全力推進內需戰略的主陣地。
這一變革并非沒有端倪。近年來,在原來的B系業務群里,也孵化出淘特、淘菜菜等新興消費者業務。而淘系業務也在向商家的價值鏈上游延伸,天貓新品研發中心(TMIC)、犀牛智造等新業務,都在幫助商家進行供給側升級。

從這個意義上說,淘系和B系業務的打通,也是水到渠成。這背后是一個確定性的趨勢: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正在加速融合,阿里就是要做一家把二者結合得最好的公司。
事實上,在中國市場,電商的滲透率已經非常高,用戶增長已經接近見頂。要把握下一階段的增長機遇,必須在供給側發力,真正提升產業端的效率,阿里新設的中國數字商業板塊在這方面的探索,尤其值得觀察。
這次組織變革,也是阿里巴巴海外業務的一次大整合。
外貿是阿里巴巴發家的業務,全球化植根于阿里巴巴的基因。但在過去,除了B系的全球速賣通和國際貿易(ICBU)業務,阿里的海外商業業務相對零散,Lazada等海外子公司直接向集團匯報。
阿里巴巴首次組建統一的海外數字商業板塊,是張勇發力全球化戰略的重要步驟。在內部信中,張勇坦承,雖然阿里的海外年度活躍消費者已達2.85億,但距離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公司,距離在潛力廣闊的海外市場有更大作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阿里巴巴希望,到2036年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今天,阿里在中國市場的消費者規模已經接近10億,要達到服務20億人的目標,主要的增長空間,正是在海外。
敏銳的觀察者其實已經發現,現在阿里巴巴海外市場的2.85億消費者數量,恰好與2015年,蔣凡開始負責手機淘寶業務時手淘2.89億月活大致相當。
在阿里巴巴的全球化業務版圖上,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土耳其電商平臺Trendyol、南亞電商平臺Daraz等,都在各自區域扮演著開疆拓土的關鍵角色。

與國內用戶已基本見頂的電商市場不同,東南亞、南亞和土耳其地區都是全球新興市場,人口結構非常年輕。蔣凡在過去七年多里,帶動淘寶用戶從一兩億增長到超過9億,這正是阿里拓展海外業務需要的經驗。
“敏捷組織”的變革,也將進一步提升海外業務在面對差異化市場上的靈活性。在全球化面臨挑戰的當下,阿里巴巴的新戰略將交出一份怎樣的“出海”答卷,同樣值得期待。

阿里巴巴是一家和實體經濟深度連接的公司。觀察阿里巴巴的組織變化,我們也需要有更宏觀的視角。
中國互聯網行業,無疑正處在十字路口。告別“野蠻生長”,互聯網和科技企業必須交出一份“高質量發展”的新答卷,這是社會各界的一致期待。
互聯網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幾個要素。第一是持續的創新,第二是和實體經濟的深度結合,第三是深度參與全球化。
我們從這個角度來觀察阿里的架構調整,發現它正是要在上面三個要點上破局。
敏捷組織,賦予業務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就是為了在各業務線進一步強化創業文化,實現創新驅動。
深度整合B端和C端業務,不僅是適應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結合的趨勢,也將幫助阿里巴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在提升商業效率的同時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轉折時期,無疑給所有的市場參與者都帶來巨大挑戰。但阿里這一次組織變革釋放出清晰的信號:向技術和效率要生產力,向國際化要增長空間。
組織變革背后的阿里戰略意圖,也為中國互聯網公司在當下突破瓶頸,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上一篇:鏈群合約:張瑞敏的“王牌”
下一篇:騰訊產業數字化轉型思考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