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專題培訓項目
2022-10-25 11:30:33 來源: 點擊:
國有企業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專題培訓項目培訓背景2020年6月13日,國資委正式印發《關于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國有重點企業開展對標提升行動作出部署安排。《通知》明確
國有企業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專題培訓項目
《通知》明確提出,到2022年,國有重點企業管理理念、管理文化更加先進,管理制度、管理流程更加完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更加有效,管理基礎不斷夯實,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基本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管理體系,企業總體管理能力明顯增強,部分國有重點企業管理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為實現這一目標,國資委提出,要綜合分析世界一流企業的優秀實踐,深入查找企業管理的薄弱環節,持續加強企業管理的制度體系、組織體系、責任體系、執行體系、評價體系等建設,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具體包括戰略管理、組織管理、運營管理、財務管理、科技管理、風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8個方面。
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對標提升行動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舉措,作為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樣本建設主力軍的必然要求,作為“十四五”時期提高企業發展質量效益的關鍵抓手。
綜合分析一流企業的優秀實踐,聚焦企業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盡快補齊短板和弱項,有效增強競爭實力,認真把握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任務要求,將對標提升行動擺上重要工作日程,抓緊研究部署推進。持續加強企業管理制度體系、組織體系、責任體系、執行體系、評價體系建設,全面提升企業管理能力及水平,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管理體系,使國有企業管理達到或接近全國一流水平。
深刻認識當前復雜形勢和不利因素,堅持向管理要質量、要效益、要發展,不斷提升運營效率和管理效能,切實發揮國有企業“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二、圍繞重點領域分階段扎實推進各項任務
重點圍繞企業戰略管理、經營管理、運營管理、財務管理、科技管理、風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8個重點領域,聚焦“與誰對”、“對什么”、“怎么對”3個關鍵問題,科學制定本企業對標提升行動的具體目標、實施方案、工作清單和評價辦法,并按研究部署、組織落實、深化評估3個階段扎實推進。根據本企業對標提升行動的整體目標,統籌生產經營、相關改革措施落實等情況,研究提出各階段的重點任務和工作安排,確保路徑清晰、措施有力,漸次推進、有序實施。
三、準確把握對標提升行動的重點任務
(一)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針對企業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對外技術依存度較高,缺乏核心競爭力,在全球產業鏈中處于不利地位等問題,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形成創新驅動的成長模式;加大研究開發投入力度,為科技創新提供基礎支撐;明確技術創新方向,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完善科技人才培養、激勵機制,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促進內部各創新主體協同發展。
(二)完善人才引進及激勵政策。針對高層次金融類、經營類、創新型人才引進困難,人才評價、激勵機制不明朗等問題,進一步完善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健全企業各類人才培訓制度,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企業后備人才隊伍;完善薪酬與績效考核激勵機制,統籌運用多種中長期激勵方式,積極探索技術要素、管理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多種有效形式。
(三)加強信息化管理。針對信息化管理缺乏統籌規劃,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信息化人才隊伍參差不齊等問題,進一步加大國有企業信息化建設政策傾斜力度,為資金、設備和人力投入上提供保障;不斷完善信息化系統,購置符合當前階段發展的設備,為信息化管理提供軟件和硬件支持;加強大數據應用,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引入專業信息化管理人才,并加大本單位信息化建設人員的培訓力度,為信息化管理提供人才支持。
(四)融入區域發展,堅持走出去。針對區域合作性不強,經營水平不高等問題,進一步通過資源互補、業務聯動,共同推動重點區域開發、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省際毗鄰區域建設、產業合作園區共建等;強化區域化經營,積極穩妥實施“走出去”,構建更加適應國際化經營需要的管理機制,有序融入世界產業鏈和創新生態圈。
1、培養對象:
1)中央企業及所屬企業的各級負責人及有關管理人員。
2)地方國資委及監管企業的各級負責人及有關管理人員。
2、服務架構:設置首席導師,課程導師,指導專家等專家團隊。
3、講師構成:相關部委專家、中央企業專家、院校教授
4、培養周期:設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系列課程。
5、培養模式:線上學習、面授學習、專題研討等。
課程具體安排如下:
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集團有限公司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全球領先的人力資源媒體與互聯網公司HRoot原董事長;中智大學創始人,博士,教授;中央企業智庫副理事長、中國人才交流培訓委員會理事長。
長期致力于“國家與組織治理10S協同模型”專題研究和開拓實踐, 長期在省和中央機關從事大案要案查處、法規制定、政策研究、文件起草、干部培訓工作。曾經擔任中央機關處長、干部培訓中心副主任、主任等職。就制度理論、國家與企業治理、國有企業改革、金融風險管理等發表一系列文章、著作。
講師2
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信息系統系副教授,北京大學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信息經濟協會副理事長,知識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WTO研究所和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信息產業部信息資源管理項目專家組成員,教育部CALIS項目專家組成員,曾在美國哈佛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加拿大加爾頓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英國Robert Gordon大學,泰國亞洲理工大學參與培訓和做訪問學者。
講師3
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教授,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企業管理高級專家,中國企業家協會高級咨詢顧問。長期在中央企業從事企業改革管理工作,主持完成石油國際化戰略、重大項目科技創新與國產化運行機制等專題研究,參與完成中央企業學習臺塑合理化管理研究報告、世界一流企業標準研究、中央企業加強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結構融合研究、中央企業基層組織力提升等課題研究,主持起草多項中央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總結推廣企業精細管理和臺塑合理化管理經驗,編寫出版企業管理案例等培訓教材,有13項管理成果獲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一等獎,有多項成果獲省部級管理創新獎和科技進步獎。
講師4
工學學士,1996年7月-2016年9月,歷任IBM中國有限公司工程師、部門經理、總監、咨詢服務合伙人、咨詢服務高級合伙人、副總裁。2016年9月加入海康威視,歷任副總裁,現任海康威視高級副總裁。
講師5
國家電投集團戰略規劃部副主任
講師6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畢業于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曾接受聯合國(UNDP)獎學金在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U.C.Berkely)人力資源研究所、商學院研究學習。許教授同時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大、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廈門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商學院、經管學院的EMBA、EDP客座教授。
講師7
中國企業聯合會管理咨詢專家、人社部薪酬績效經理課程培訓講師。曾為百余家企業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策劃與咨詢,研究領域涉及到企業人力資源規劃、薪酬福利、績效考核、中長期激勵、員工發展與培訓、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具備豐富的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和培訓經驗。
曾為多家集團企業、政府機構提供多次培訓服務,累積大量企業內訓及公開課培訓經驗。如中央國資委、四川國資委、山東國資委、廣州國資委、珠海國資委、中石化集團、中海集團總公司、國家電投集團、寶鋼集團、中國電子等。
講師8
25年跨國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及5年為中國企業咨詢服務經驗。他曾在國家機關、國際著名外資企業擔任高管職務。包括國家財政部人事司;瑞士汽巴嘉基制藥(現為諾華制藥)、美國通用、德國漢高、美國惠普、英國葛蘭素史克等公司擔任執行副總裁、亞太區人力資源總監等職位。
講師9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中央企業智庫聯盟秘書長
央視特約評論員、著名經濟學家
講師10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管理系主任
曾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研究員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WTO)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戰略管理學者論壇(2007-至今)主要發起人之一,中國管理科學學會戰略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8年--),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公共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2017年-),中國機構編制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2019年-)。
講師11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兼任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研究會研究員
新華社經濟管理智庫特聘研究員
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后
中央電視臺《央視財經評論》、金融街《首席說》、鳳凰財經《國子策》、新浪財經《意見領袖》、第一財經、騰訊財經等媒體評論員。
講師12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9中國年度經濟人物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研究院院長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數字經濟創新聯合實驗室副理事長
北京現代企業研究會會長
中經數字經濟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主任
《數字經濟評論》專家委員會主任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兼職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學杰出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高管教育(EE)“最佳教授”和“最受歡迎教授”
講師13
畢業于湖南大學
中共黨員、研究員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企業改革局副局長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
講師14
著名公司治理與法律專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學院博士、律師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講師15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后導師。兼任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北京大學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房地產及房地產金融、宏觀經濟、資本市場與投資管理等。主持或作為核心成員參與了數十項國家部委或企業的研究課題,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等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曾多年在金融機構擔任高管,現擔任數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在金融業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
講師16
全國人大財經委法案室主任
北京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教授
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研究中心研究員
先后在國家計委辦公廳、政策研究室、國家經委法規局、國家體改委政策法規司工作。1994年9月至今在全國人大財經委法案室工作,任室主任。發表各類文章約四百篇,出版新體制下的國資管理與國企改革、投資基金與基金投資等書籍約三十余部,在不同場合發表演講或講課約三百多場所,內容涉及體制改革、經濟立法、企業并購、投融資制度等。
參與多部法律與政策文件的起草,主要包括政府采購法、中小企業法、投資基金法、合伙企業法、企業破產法及證券法、公司法等。直接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修改工作。
在國企改革與有關國有經濟、證券市場、私股權投資、投資基金、信托、合伙制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對若干經濟與法律理論問題具有獨到見解,不少言論與觀點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講師17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派擇科技-中國人民大學商業數據科學聯合實驗室主任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智慧養老研究所所長
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實戰精英俱樂部主任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副理事長
信息社會50人論壇評選2018年度“杰出學者”
多次接受中央電視臺和中國教育電視臺的訪談
霍英東青年教師研究基金獲得者
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獎
講師18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運營管理博士
國際運籌與管理科學學會(INFORMS)會員
國際生產與運營管理學會(POMS)會員
國家自然基金委同行評議專家
中國人民大學MBA、清華、北大等院校總裁班主講專家
1995年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船舶工程專業,1999年獲華中理工大學制造工程碩士、博士,2005年獲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運營管理博士。作為創業元老曾任職于國內中國高端工業軟件領導品牌、中國CAPP市場第一品牌——開目軟件技術公司,從2005年開始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商學院MBA項目中心副主任,多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部委科研任務,曾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服務獎等榮譽。
培訓背景
2020年6月13日,國資委正式印發《關于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國有重點企業開展對標提升行動作出部署安排。《通知》明確提出,到2022年,國有重點企業管理理念、管理文化更加先進,管理制度、管理流程更加完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更加有效,管理基礎不斷夯實,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基本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管理體系,企業總體管理能力明顯增強,部分國有重點企業管理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為實現這一目標,國資委提出,要綜合分析世界一流企業的優秀實踐,深入查找企業管理的薄弱環節,持續加強企業管理的制度體系、組織體系、責任體系、執行體系、評價體系等建設,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具體包括戰略管理、組織管理、運營管理、財務管理、科技管理、風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8個方面。
培訓目標
一、充分認識對標提升行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對標提升行動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舉措,作為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樣本建設主力軍的必然要求,作為“十四五”時期提高企業發展質量效益的關鍵抓手。
綜合分析一流企業的優秀實踐,聚焦企業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盡快補齊短板和弱項,有效增強競爭實力,認真把握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任務要求,將對標提升行動擺上重要工作日程,抓緊研究部署推進。持續加強企業管理制度體系、組織體系、責任體系、執行體系、評價體系建設,全面提升企業管理能力及水平,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管理體系,使國有企業管理達到或接近全國一流水平。
深刻認識當前復雜形勢和不利因素,堅持向管理要質量、要效益、要發展,不斷提升運營效率和管理效能,切實發揮國有企業“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
二、圍繞重點領域分階段扎實推進各項任務
重點圍繞企業戰略管理、經營管理、運營管理、財務管理、科技管理、風險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8個重點領域,聚焦“與誰對”、“對什么”、“怎么對”3個關鍵問題,科學制定本企業對標提升行動的具體目標、實施方案、工作清單和評價辦法,并按研究部署、組織落實、深化評估3個階段扎實推進。根據本企業對標提升行動的整體目標,統籌生產經營、相關改革措施落實等情況,研究提出各階段的重點任務和工作安排,確保路徑清晰、措施有力,漸次推進、有序實施。
三、準確把握對標提升行動的重點任務
(一)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針對企業缺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對外技術依存度較高,缺乏核心競爭力,在全球產業鏈中處于不利地位等問題,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形成創新驅動的成長模式;加大研究開發投入力度,為科技創新提供基礎支撐;明確技術創新方向,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完善科技人才培養、激勵機制,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促進內部各創新主體協同發展。
(二)完善人才引進及激勵政策。針對高層次金融類、經營類、創新型人才引進困難,人才評價、激勵機制不明朗等問題,進一步完善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健全企業各類人才培訓制度,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企業后備人才隊伍;完善薪酬與績效考核激勵機制,統籌運用多種中長期激勵方式,積極探索技術要素、管理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多種有效形式。
(三)加強信息化管理。針對信息化管理缺乏統籌規劃,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信息化人才隊伍參差不齊等問題,進一步加大國有企業信息化建設政策傾斜力度,為資金、設備和人力投入上提供保障;不斷完善信息化系統,購置符合當前階段發展的設備,為信息化管理提供軟件和硬件支持;加強大數據應用,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引入專業信息化管理人才,并加大本單位信息化建設人員的培訓力度,為信息化管理提供人才支持。
(四)融入區域發展,堅持走出去。針對區域合作性不強,經營水平不高等問題,進一步通過資源互補、業務聯動,共同推動重點區域開發、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省際毗鄰區域建設、產業合作園區共建等;強化區域化經營,積極穩妥實施“走出去”,構建更加適應國際化經營需要的管理機制,有序融入世界產業鏈和創新生態圈。
培訓設計
1、培養對象:1)中央企業及所屬企業的各級負責人及有關管理人員。
2)地方國資委及監管企業的各級負責人及有關管理人員。
2、服務架構:設置首席導師,課程導師,指導專家等專家團隊。
3、講師構成:相關部委專家、中央企業專家、院校教授
4、培養周期:設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系列課程。
5、培養模式:線上學習、面授學習、專題研討等。
課程具體安排如下:
主題 | 序號 | 課程 | 講師 |
對標 方法論 |
1 | 《對治理指標的協同系統構建》 | 中智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
2 | 《對標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國有企業對標世界一流的戰略選擇》 |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教授 | |
科技管理 | 1 | 《中央企業科技創新與國產化運行機制》 | 中石化高級企業管理專家 |
2 | 《海康威視數字化轉型案例分享》 | 海康威視高級副總裁 | |
組織管理 | 1 | 《以對標為抓手實現管理提升》 | 國家電投集團戰略規劃部 副主任 |
2 | 《組織行為及其創新的管理使命》 | 人大勞人院教授 | |
人力資源 管理 |
1 | 《構建市場化激勵機制,激發高管新動能》 | 中智咨詢專家 |
2 | 《人力資源如何成為業務戰略伙伴》 | 前惠普中國執行副總裁 | |
戰略管理 | 1 | 《國企改革戰略解讀》 |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
2 | 《戰略管理》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管理系主任 | |
運營管理 | 1 | 《投資運營》 |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
2 | 《運營管理》 |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 | |
風險管理 | 1 | 《中國企業風險管理》 |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企業改革局副局長 |
2 | 《公司治理與法律風險防范》 |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 |
財務管理 | 1 | 《投資管理》 |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 副教授 |
2 | 《新一輪國企改革與國資管理》 | 全國人大財經委法案室主任 | |
信息化管理 | 1 | 《數字化戰略與轉型》 |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 副院長、教授 |
2 | 《企業信息化管理》 |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
部分培訓講師介紹
講師1中國國際技術智力合作集團有限公司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全球領先的人力資源媒體與互聯網公司HRoot原董事長;中智大學創始人,博士,教授;中央企業智庫副理事長、中國人才交流培訓委員會理事長。
長期致力于“國家與組織治理10S協同模型”專題研究和開拓實踐, 長期在省和中央機關從事大案要案查處、法規制定、政策研究、文件起草、干部培訓工作。曾經擔任中央機關處長、干部培訓中心副主任、主任等職。就制度理論、國家與企業治理、國有企業改革、金融風險管理等發表一系列文章、著作。
講師2
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信息系統系副教授,北京大學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信息經濟協會副理事長,知識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WTO研究所和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信息產業部信息資源管理項目專家組成員,教育部CALIS項目專家組成員,曾在美國哈佛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加拿大加爾頓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英國Robert Gordon大學,泰國亞洲理工大學參與培訓和做訪問學者。
講師3
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教授,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企業管理高級專家,中國企業家協會高級咨詢顧問。長期在中央企業從事企業改革管理工作,主持完成石油國際化戰略、重大項目科技創新與國產化運行機制等專題研究,參與完成中央企業學習臺塑合理化管理研究報告、世界一流企業標準研究、中央企業加強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結構融合研究、中央企業基層組織力提升等課題研究,主持起草多項中央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總結推廣企業精細管理和臺塑合理化管理經驗,編寫出版企業管理案例等培訓教材,有13項管理成果獲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一等獎,有多項成果獲省部級管理創新獎和科技進步獎。
講師4
工學學士,1996年7月-2016年9月,歷任IBM中國有限公司工程師、部門經理、總監、咨詢服務合伙人、咨詢服務高級合伙人、副總裁。2016年9月加入海康威視,歷任副總裁,現任海康威視高級副總裁。
講師5
國家電投集團戰略規劃部副主任
講師6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畢業于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曾接受聯合國(UNDP)獎學金在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U.C.Berkely)人力資源研究所、商學院研究學習。許教授同時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大、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廈門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商學院、經管學院的EMBA、EDP客座教授。
講師7
中國企業聯合會管理咨詢專家、人社部薪酬績效經理課程培訓講師。曾為百余家企業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策劃與咨詢,研究領域涉及到企業人力資源規劃、薪酬福利、績效考核、中長期激勵、員工發展與培訓、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具備豐富的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和培訓經驗。
曾為多家集團企業、政府機構提供多次培訓服務,累積大量企業內訓及公開課培訓經驗。如中央國資委、四川國資委、山東國資委、廣州國資委、珠海國資委、中石化集團、中海集團總公司、國家電投集團、寶鋼集團、中國電子等。
講師8
25年跨國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及5年為中國企業咨詢服務經驗。他曾在國家機關、國際著名外資企業擔任高管職務。包括國家財政部人事司;瑞士汽巴嘉基制藥(現為諾華制藥)、美國通用、德國漢高、美國惠普、英國葛蘭素史克等公司擔任執行副總裁、亞太區人力資源總監等職位。
講師9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中央企業智庫聯盟秘書長
央視特約評論員、著名經濟學家
講師10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管理系主任
曾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研究員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WTO)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戰略管理學者論壇(2007-至今)主要發起人之一,中國管理科學學會戰略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8年--),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公共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2017年-),中國機構編制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2019年-)。
講師11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兼任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研究會研究員
新華社經濟管理智庫特聘研究員
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后
中央電視臺《央視財經評論》、金融街《首席說》、鳳凰財經《國子策》、新浪財經《意見領袖》、第一財經、騰訊財經等媒體評論員。
講師12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9中國年度經濟人物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企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研究院院長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院副院長
數字經濟創新聯合實驗室副理事長
北京現代企業研究會會長
中經數字經濟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主任
《數字經濟評論》專家委員會主任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兼職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學杰出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高管教育(EE)“最佳教授”和“最受歡迎教授”
講師13
畢業于湖南大學
中共黨員、研究員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企業改革局副局長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
講師14
著名公司治理與法律專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學院博士、律師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講師15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后導師。兼任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北京大學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房地產及房地產金融、宏觀經濟、資本市場與投資管理等。主持或作為核心成員參與了數十項國家部委或企業的研究課題,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等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曾多年在金融機構擔任高管,現擔任數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在金融業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
講師16
全國人大財經委法案室主任
北京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教授
中國政法大學破產法研究中心研究員
先后在國家計委辦公廳、政策研究室、國家經委法規局、國家體改委政策法規司工作。1994年9月至今在全國人大財經委法案室工作,任室主任。發表各類文章約四百篇,出版新體制下的國資管理與國企改革、投資基金與基金投資等書籍約三十余部,在不同場合發表演講或講課約三百多場所,內容涉及體制改革、經濟立法、企業并購、投融資制度等。
參與多部法律與政策文件的起草,主要包括政府采購法、中小企業法、投資基金法、合伙企業法、企業破產法及證券法、公司法等。直接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修改工作。
在國企改革與有關國有經濟、證券市場、私股權投資、投資基金、信托、合伙制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對若干經濟與法律理論問題具有獨到見解,不少言論與觀點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講師17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派擇科技-中國人民大學商業數據科學聯合實驗室主任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智慧養老研究所所長
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實戰精英俱樂部主任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副理事長
信息社會50人論壇評選2018年度“杰出學者”
多次接受中央電視臺和中國教育電視臺的訪談
霍英東青年教師研究基金獲得者
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獎
講師18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運營管理博士
國際運籌與管理科學學會(INFORMS)會員
國際生產與運營管理學會(POMS)會員
國家自然基金委同行評議專家
中國人民大學MBA、清華、北大等院校總裁班主講專家
1995年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船舶工程專業,1999年獲華中理工大學制造工程碩士、博士,2005年獲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運營管理博士。作為創業元老曾任職于國內中國高端工業軟件領導品牌、中國CAPP市場第一品牌——開目軟件技術公司,從2005年開始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商學院MBA項目中心副主任,多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部委科研任務,曾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服務獎等榮譽。
上一篇:國有企業走進“雙碳”新時代專題培訓項目
下一篇:上海B站 Z世代員工的管理與發展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