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孟晚舟:什么是優秀的財經人才
2023-09-14 11:45:10 來源: 點擊:
什么是優秀的財經人才(序)文 | 孟晚舟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三十多年前,華為財務部只有四個人,一個主管、一個出納和兩個會計,負責日常支出和員工報銷。那個時候,沒有IT工具,
什么是優秀的財經人才(序)
文 | 孟晚舟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三十多年前,華為財務部只有四個人,一個主管、一個出納和兩個會計,負責日常支出和員工報銷。那個時候,沒有IT工具,也沒有流程要求,人拉肩扛,事無巨細。
二十多年前,華為財務部下面設置了一個新的部門——國際會計部,面向公司剛剛進入的海外市場提供會計核算服務。那個時候,任總提出了“以業務為主導、以財務為監督”的要求,鞭策財務組織努力延伸到業務的最前端,提供無處不在、業務所需的財務服務。
十多年前,數字化大屏開始出現在華為財務部的各類作戰會議中,賬務大屏、資金大屏、風控大屏和稅務大屏等,財務作業活動所需要的數據和信息都會集成在這些作戰大屏上。那個時候,業務和財務融合拉開了序幕,業財開始基于同一數據源展開各有側重、相輔相成的管理活動,一目了然的數據、一令到底的執行,極大地提高了作業效率。
今天,90%的交易活動已經實現了會計核算的自動化,每人年均處理供應商發票 1.6萬張,員工報銷平均付款周期為2天,資金作業的差錯率10倍優于銀行的平均水平,70% 的財務員工聚焦在財務分析、政策解讀、新場景和新機會的財務解決方案上。
時光荏苒,居諸不息。這些可圈可點的成績,離不開財經專家們的一路領跑,帶領團隊在迷霧中尋找方向,更離不開財務工匠們的腳踏實地,踩實向前奔跑的每一步。
借這個機會,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幾位財務工匠的故事。雖從事著繁復且枯燥的基礎工作,他們卻能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極致;雖沒有耀眼的學歷或履歷,他們卻用一個個“零差錯”和“滿意度100%”,在各自的崗位上詮釋著“優秀”的定義。
符合崗位需求、持續績優、不斷進取的員工,就是我們所需要的優秀人才,雖不事張揚,卻把他人點亮;無須驚天動地,一樣值得頌揚。
01
練就火眼金睛的合同全檢會計
畢業于湛江市技師學院的莊麗瑩,是合同全檢團隊的一員,從2019年開始,她累計驗證兩萬多單合同的比對任務,攔截了數百萬美元的錯誤付款風險。在實踐的“八卦爐”中,她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只要看到多個同樣金額的采購訂單,她就會去尋找更多的線索來分析和判斷是否存在重復合同——有些是人工作業差錯造成的,有些是系統集成失敗造成的。如此日復一日的煩瑣驗證工作,不僅沒有消磨掉她的熱忱與敏感,反而把她磨煉得格外仔細與耐心。
畢業于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鐘春燕,負責終端物流的全檢工作,年全檢報價超24 萬行,日檢查量超過1000行,差錯率為零。在系統方案變更后,她更是深入學習系統邏輯,對全檢作業提出了優化方法,將月均檢驗量從25萬行降低至2萬行,作業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她倆只是合同全檢團隊中的兩個代表。這支由40人組成的隊伍,日常工作就是對海量的合同數據進行日復一日的核對。僅采購領域的合同全檢年均處理量就超過8.4萬份合同,覆蓋全球近5萬家供應商,支撐年度近 1000 億美元付款的準確通過作為IT 系統中的第一個環節,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對數據準確懷抱著始終如一的敬畏心,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是每一單付款能夠正確執行的起點,是后端所有作業活動高效率、高質量完成的基石,更是每一份契約能夠如約交付的護航者。
02
不讓錯誤發生的應收核算會計
畢業于西南民族大學專科的袁義,是從事到款錄入業務的一名員工。她每天都需要將銀行賬單上的信息進行轉化,在會計系統的12個字段中準確填寫。每天,她至少要錄入2000多個字段,年均處理交易3萬余筆,做到了連續十年零差錯。
畢業于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的唐倩嵐,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應收核算崗位上。在海量的到款中,她針對不同客戶,通過郵件銀行水單、客戶網站等多渠道獲取到款明細,然后在付款主體、客戶信息、發票金額、幣種等核對一致的基礎上,完成應收賬款的核銷處理。同時,她還要依據合同匯率條款、現金折扣條款、融資費用條款、客戶代扣稅規則等核對客戶/銀行付款信息準確性,針對錯誤或風險問題,及時預警一線跟進,確保貨款顆粒歸倉。
和袁義、唐倩嵐一樣的,還有幾十名平均在崗年限11年以上的應收核算專員。他們負責華為全球絕大部分業務的回款錄入與核銷工作,作業內容覆蓋全球近2000家客戶、1000 多個賬戶、年均處理1000多億美元的到款錄入和150多萬張發票的核銷。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應收校算專員們對客戶的付款習慣早已了如指掌,能夠從浩如煙海的對款信息中提取關鍵要素,從到款來源、對款質量、對款效率等全方位進行考量,最終把每一筆客戶回款準確地核銷到應收發票上,將一線打回來的“糧食”準確、及時、完整地記錄入庫。
03
守護資金安全的日清日結對賬專員
華為在全球有200多個子公司,公司的資金在全球數千個銀行賬戶中不斷流動。資金管理部的100多名銀行賬戶的對賬專員,人均負責50至100個銀行賬戶的對賬工作,每個賬戶涉及上百條乃至百萬條的數據。
畢業于湖南工學院的蔡慧,精通銀企和電商對賬。她負責對賬的賬號數量約200個,她的責任是在每個工作日結束時,確保銀行的資金變動與我司發出的指令一致。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她累計上報的對賬差異500多個,涉及問題金額約7000萬美元。被問到有什么秘籍時,蔡慧說:“我很認同一句話,要干好日清日結,首先必須熱愛這份工作,把公司賬戶當作自己家的賬戶。”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銀行傳遞過來的數據會有錯嗎?對這個問題,每個對賬專員都可以如數家珍地提到那些她們發現過的資金風險:某銀行將發生額的借貸方記反,間接造成數十萬美元資金損失;某銀行將債券幣種記錯,導致債券價值直接減少上千萬美元;某銀行少記錄了9筆定存,金額約11億人民幣;某銀行通知存款支取時,錯按活期利率0.3%計息,導致少計付利息2701萬元人民幣;某銀行對一筆供應商的付款指令執行了9次,造成公司資金損失31.82萬美元……
“資金無小事”的信念,早已深植于他們的內心。
在普通人的理解中,日清日結的對賬工作,就是對著銀行賬單核對我們的收款或付款信息,就像我們自己每月核對信用卡賬單一樣,似乎很簡單、很普通,其實不然。首先,華為的資金交易量尤為龐大,高峰時期一年的資金流量是20萬億人民幣;其次,華為的新業務、新場景、新模式層出不窮,只有極為熟悉公司的每一個業務場景,才能掌握其所對應的資金流轉活動的關鍵動作、承載系統和數據特征,也才有可能做好對賬工作。
經過長期的學習、實踐、積累,這群資金對賬專員變身為發現資金風險的“柯南”,通過“扳道岔”、亮起“紅黃信號燈”,從源頭上卡住任何可疑的資金“減值”風險,數十年如一日地守住資金安全大壩。
04
支撐員工流動作戰的SSE會計
費用報銷是一項與華為全球20萬名員工息息相關的工作。報銷熱線的會計負責員工日常咨詢的答疑、協同行管出具解決方案;核算會計負責單據審核及入賬處理,審核報銷單據的制度遵從性、票據合規性和權簽有效性,以及費用類型、票據金額幣種和申報匯率等關鍵信息的準確性。
由64名專業崗員工組成的費用報銷團隊,年度處理熱線咨詢100萬人次、員工報銷單 160萬單、年度支付金額15億美元。逐字核對付款信息,逐條核對流程遵從,他們深知,“魔鬼永遠藏在細節之中”。
畢業于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的大專生孫偉,在 SSE(員工助報銷系統)核算會計的崗位上已經工作了11年,每年核算發票約1.1萬單,連續零外部差錯,并且在會計復核環節攔截問題發票共計195筆,攔截約310萬元人民幣錯誤資金的流出。
畢業于皖西學院的姚莉萍,年核算發票約 9萬張,金額約1.5億人民幣,會計處理及時率100%,連續6年無任何內外部差錯。同時,作為全球突發事件的接口會計,她24小時隨時待命,快速、高效支撐業務申請應急資金及費用報銷。
念茲在茲,黽勉從事。這樣一群可愛的人,雖身在后方大本營,卻可以跟著發票去“旅行”,以長期專業的服務、嫻熟的技藝支撐著全球員工的流動作戰。他們恪守實事求是的原則,像著魔一樣磨煉技能,確保費用報銷金額分毫不差;他們心細如發,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只為還原一本清楚賬。
05
唯有匠心,不負光陰
歲月長河的一點一滴都是回憶。在公司起步的昨天,他們“小米加步槍”地蹣跚著走出混亂和迷茫;在數字化轉型的今天他們將自己的經驗轉換為一張張藍圖、一個個設計、一個個應用。
奮斗詩篇的一筆一畫都是感動。他們在流程化的崗位上長期“守碉堡、打地基”,勤勉務實地筑造著“鐵打的營盤”。他們用微不足道書寫著千鈞之重,用細枝末節的質量保證支撐著枝繁葉茂的業務拓展。他們不驕不躁,櫛風沐雨,在各自的崗位上散發著全部的光與熱,用青春和汗水、夢想與堅持書寫著“優秀”的定義。
漫漫征程的一朝一夕都是精彩。“以業務為主導,以財務為監督”仍然是我們的責任擔當,“一切圍繞作戰,一切為了勝利”依然是我們的作業追求。
仰望星空,我們將精益求精化作逐夢的指引,百花齊放。
腳踏實地,我們以嚴謹細致作為不變的初心,揚帆在途。
并非站上山頂才能夠被看見,不是只有偉大才值得被歌頌。
每次出發,每次抵達,成長就在點滴奮斗中;背朝燈火,面朝星光,一樣能走出非凡之路。每一個平凡崗位的不凡,每一份專業價值的交付,都能交織出雋永的感動,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積蓄為前行的力量!
任人各以其材,人人盡展其才,就是優秀人才。
文 | 孟晚舟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三十多年前,華為財務部只有四個人,一個主管、一個出納和兩個會計,負責日常支出和員工報銷。那個時候,沒有IT工具,也沒有流程要求,人拉肩扛,事無巨細。
二十多年前,華為財務部下面設置了一個新的部門——國際會計部,面向公司剛剛進入的海外市場提供會計核算服務。那個時候,任總提出了“以業務為主導、以財務為監督”的要求,鞭策財務組織努力延伸到業務的最前端,提供無處不在、業務所需的財務服務。
十多年前,數字化大屏開始出現在華為財務部的各類作戰會議中,賬務大屏、資金大屏、風控大屏和稅務大屏等,財務作業活動所需要的數據和信息都會集成在這些作戰大屏上。那個時候,業務和財務融合拉開了序幕,業財開始基于同一數據源展開各有側重、相輔相成的管理活動,一目了然的數據、一令到底的執行,極大地提高了作業效率。
今天,90%的交易活動已經實現了會計核算的自動化,每人年均處理供應商發票 1.6萬張,員工報銷平均付款周期為2天,資金作業的差錯率10倍優于銀行的平均水平,70% 的財務員工聚焦在財務分析、政策解讀、新場景和新機會的財務解決方案上。
時光荏苒,居諸不息。這些可圈可點的成績,離不開財經專家們的一路領跑,帶領團隊在迷霧中尋找方向,更離不開財務工匠們的腳踏實地,踩實向前奔跑的每一步。
借這個機會,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幾位財務工匠的故事。雖從事著繁復且枯燥的基礎工作,他們卻能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極致;雖沒有耀眼的學歷或履歷,他們卻用一個個“零差錯”和“滿意度100%”,在各自的崗位上詮釋著“優秀”的定義。
符合崗位需求、持續績優、不斷進取的員工,就是我們所需要的優秀人才,雖不事張揚,卻把他人點亮;無須驚天動地,一樣值得頌揚。
01
練就火眼金睛的合同全檢會計
畢業于湛江市技師學院的莊麗瑩,是合同全檢團隊的一員,從2019年開始,她累計驗證兩萬多單合同的比對任務,攔截了數百萬美元的錯誤付款風險。在實踐的“八卦爐”中,她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只要看到多個同樣金額的采購訂單,她就會去尋找更多的線索來分析和判斷是否存在重復合同——有些是人工作業差錯造成的,有些是系統集成失敗造成的。如此日復一日的煩瑣驗證工作,不僅沒有消磨掉她的熱忱與敏感,反而把她磨煉得格外仔細與耐心。
畢業于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鐘春燕,負責終端物流的全檢工作,年全檢報價超24 萬行,日檢查量超過1000行,差錯率為零。在系統方案變更后,她更是深入學習系統邏輯,對全檢作業提出了優化方法,將月均檢驗量從25萬行降低至2萬行,作業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她倆只是合同全檢團隊中的兩個代表。這支由40人組成的隊伍,日常工作就是對海量的合同數據進行日復一日的核對。僅采購領域的合同全檢年均處理量就超過8.4萬份合同,覆蓋全球近5萬家供應商,支撐年度近 1000 億美元付款的準確通過作為IT 系統中的第一個環節,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對數據準確懷抱著始終如一的敬畏心,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是每一單付款能夠正確執行的起點,是后端所有作業活動高效率、高質量完成的基石,更是每一份契約能夠如約交付的護航者。
02
不讓錯誤發生的應收核算會計
畢業于西南民族大學專科的袁義,是從事到款錄入業務的一名員工。她每天都需要將銀行賬單上的信息進行轉化,在會計系統的12個字段中準確填寫。每天,她至少要錄入2000多個字段,年均處理交易3萬余筆,做到了連續十年零差錯。
畢業于四川財經職業學院的唐倩嵐,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應收核算崗位上。在海量的到款中,她針對不同客戶,通過郵件銀行水單、客戶網站等多渠道獲取到款明細,然后在付款主體、客戶信息、發票金額、幣種等核對一致的基礎上,完成應收賬款的核銷處理。同時,她還要依據合同匯率條款、現金折扣條款、融資費用條款、客戶代扣稅規則等核對客戶/銀行付款信息準確性,針對錯誤或風險問題,及時預警一線跟進,確保貨款顆粒歸倉。
和袁義、唐倩嵐一樣的,還有幾十名平均在崗年限11年以上的應收核算專員。他們負責華為全球絕大部分業務的回款錄入與核銷工作,作業內容覆蓋全球近2000家客戶、1000 多個賬戶、年均處理1000多億美元的到款錄入和150多萬張發票的核銷。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應收校算專員們對客戶的付款習慣早已了如指掌,能夠從浩如煙海的對款信息中提取關鍵要素,從到款來源、對款質量、對款效率等全方位進行考量,最終把每一筆客戶回款準確地核銷到應收發票上,將一線打回來的“糧食”準確、及時、完整地記錄入庫。
03
守護資金安全的日清日結對賬專員
華為在全球有200多個子公司,公司的資金在全球數千個銀行賬戶中不斷流動。資金管理部的100多名銀行賬戶的對賬專員,人均負責50至100個銀行賬戶的對賬工作,每個賬戶涉及上百條乃至百萬條的數據。
畢業于湖南工學院的蔡慧,精通銀企和電商對賬。她負責對賬的賬號數量約200個,她的責任是在每個工作日結束時,確保銀行的資金變動與我司發出的指令一致。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她累計上報的對賬差異500多個,涉及問題金額約7000萬美元。被問到有什么秘籍時,蔡慧說:“我很認同一句話,要干好日清日結,首先必須熱愛這份工作,把公司賬戶當作自己家的賬戶。”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銀行傳遞過來的數據會有錯嗎?對這個問題,每個對賬專員都可以如數家珍地提到那些她們發現過的資金風險:某銀行將發生額的借貸方記反,間接造成數十萬美元資金損失;某銀行將債券幣種記錯,導致債券價值直接減少上千萬美元;某銀行少記錄了9筆定存,金額約11億人民幣;某銀行通知存款支取時,錯按活期利率0.3%計息,導致少計付利息2701萬元人民幣;某銀行對一筆供應商的付款指令執行了9次,造成公司資金損失31.82萬美元……
“資金無小事”的信念,早已深植于他們的內心。
在普通人的理解中,日清日結的對賬工作,就是對著銀行賬單核對我們的收款或付款信息,就像我們自己每月核對信用卡賬單一樣,似乎很簡單、很普通,其實不然。首先,華為的資金交易量尤為龐大,高峰時期一年的資金流量是20萬億人民幣;其次,華為的新業務、新場景、新模式層出不窮,只有極為熟悉公司的每一個業務場景,才能掌握其所對應的資金流轉活動的關鍵動作、承載系統和數據特征,也才有可能做好對賬工作。
經過長期的學習、實踐、積累,這群資金對賬專員變身為發現資金風險的“柯南”,通過“扳道岔”、亮起“紅黃信號燈”,從源頭上卡住任何可疑的資金“減值”風險,數十年如一日地守住資金安全大壩。
04
支撐員工流動作戰的SSE會計
費用報銷是一項與華為全球20萬名員工息息相關的工作。報銷熱線的會計負責員工日常咨詢的答疑、協同行管出具解決方案;核算會計負責單據審核及入賬處理,審核報銷單據的制度遵從性、票據合規性和權簽有效性,以及費用類型、票據金額幣種和申報匯率等關鍵信息的準確性。
由64名專業崗員工組成的費用報銷團隊,年度處理熱線咨詢100萬人次、員工報銷單 160萬單、年度支付金額15億美元。逐字核對付款信息,逐條核對流程遵從,他們深知,“魔鬼永遠藏在細節之中”。
畢業于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的大專生孫偉,在 SSE(員工助報銷系統)核算會計的崗位上已經工作了11年,每年核算發票約1.1萬單,連續零外部差錯,并且在會計復核環節攔截問題發票共計195筆,攔截約310萬元人民幣錯誤資金的流出。
畢業于皖西學院的姚莉萍,年核算發票約 9萬張,金額約1.5億人民幣,會計處理及時率100%,連續6年無任何內外部差錯。同時,作為全球突發事件的接口會計,她24小時隨時待命,快速、高效支撐業務申請應急資金及費用報銷。
念茲在茲,黽勉從事。這樣一群可愛的人,雖身在后方大本營,卻可以跟著發票去“旅行”,以長期專業的服務、嫻熟的技藝支撐著全球員工的流動作戰。他們恪守實事求是的原則,像著魔一樣磨煉技能,確保費用報銷金額分毫不差;他們心細如發,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只為還原一本清楚賬。
05
唯有匠心,不負光陰
歲月長河的一點一滴都是回憶。在公司起步的昨天,他們“小米加步槍”地蹣跚著走出混亂和迷茫;在數字化轉型的今天他們將自己的經驗轉換為一張張藍圖、一個個設計、一個個應用。
奮斗詩篇的一筆一畫都是感動。他們在流程化的崗位上長期“守碉堡、打地基”,勤勉務實地筑造著“鐵打的營盤”。他們用微不足道書寫著千鈞之重,用細枝末節的質量保證支撐著枝繁葉茂的業務拓展。他們不驕不躁,櫛風沐雨,在各自的崗位上散發著全部的光與熱,用青春和汗水、夢想與堅持書寫著“優秀”的定義。
漫漫征程的一朝一夕都是精彩。“以業務為主導,以財務為監督”仍然是我們的責任擔當,“一切圍繞作戰,一切為了勝利”依然是我們的作業追求。
仰望星空,我們將精益求精化作逐夢的指引,百花齊放。
腳踏實地,我們以嚴謹細致作為不變的初心,揚帆在途。
并非站上山頂才能夠被看見,不是只有偉大才值得被歌頌。
每次出發,每次抵達,成長就在點滴奮斗中;背朝燈火,面朝星光,一樣能走出非凡之路。每一個平凡崗位的不凡,每一份專業價值的交付,都能交織出雋永的感動,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積蓄為前行的力量!
任人各以其材,人人盡展其才,就是優秀人才。
上一篇:對話理想汽車李想
下一篇:2023中國民營企業五百強榜單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