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傳統企業要轉型為指數型組織
2016-09-06 08:39:58 來源: 點擊:

西方的創業者在實踐中總結提煉出一種新的組織概念,即指數型組織,他們把海爾、亞馬遜、谷歌等企業探索實踐的組織模式稱為指數型組織。指數型組織固然有一系列衡量評價的標準,但歸根結底是拜互聯網所賜。互聯網技術自誕生以來,經過眾多應用者、開發者的參與創新,早已深刻融入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張瑞敏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
我們從實行指數型組織思維方式的公司那里聽到的最大擔憂就是,這一套在硅谷或許管用,但在倫敦、布達佩斯或米蘭則未必奏效。
在著作《職業的新地理學》(TheNew Geography of Jobs)一書中,恩里科 ·莫雷蒂( Enrico Moretti)提出了這一點:公司所在的位置決定了很多事情。例如,如果你想要在意大利建立一家跨國公司,那么位于公司總部的那套意大利班底肯定是沒有全球眼光的。因此,大部分指數型組織都來自硅谷或說英語的國家。不過,在研究中他們確實發現了一些不在英語系國家的大型企業也成功地實行了指數型組織原理。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中國的家電制造巨頭海爾了,它擁有8萬名員工,僅在2013年一年的銷售額就有300億美元。
在“指數型組織”11個最強屬性中,
海爾打造了其中的7個
比爾 ·菲舍爾(Bill Fischer)與翁貝托 ·拉戈(Umberto Lago)和劉方(Fang Liu)一起合著了《海爾再造:互聯網時代的自我顛覆》,他有一個極其重要的觀察結果:“商業模式與公司文化不可避免地連接在一起。”這幾位作家跟蹤了海爾 10多年的時間,從中找到了大型公司在重塑文化時必須經歷的 4個關鍵階段。
1、建立品質。
2、多樣化。
3、重構商業流程。
4、縮短與顧客的距離。
1984年,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其任期中很早就實施了建立品質這一步。有一則逸聞流傳甚廣,說他向員工發放大鐵錘,一同砸爛了好幾十臺次品冰箱。他的下一步則是實現多樣化,朝其他家電領域進軍。2005年,張瑞敏決定拆分海爾的整個中間管理層,并將該公司的 8萬名員工重組成 2 000個自主經營體。這些經營體分別有各自的損益指標,且團隊成員都是根據績效來獲得報酬的(自治,內部屬性4)。它們擁有一些令人著迷的特性。
1、員工能夠在各個單元中流動。
2、每個單元都有損益目標,利潤由團隊成員分享,有各自根據績效安排的獎金,報酬也隨績效變化。
3、面對顧客,員工擁有最大限度的靈活度和完全的決策能力。
4、團隊的主要職責并不是遵循公司的原有規定,而是增加顧客需求。
5、任何人都能提出新產品的想法,并經由員工和供應商及顧客投票,這些人共同決定了哪些項目將得到資助(實驗,內部屬性3;社群與大眾,外部屬性2)。
6、獲勝創意的提出者會成為團隊的領導,有權在整個組織中招募團隊成員。
7、在每個季度,每一支團隊都有機會投票決定領導的去留(這是員工自我管理方法)。
8、績效是每天實時計算的(儀表盤,內部屬性2;自治,內部屬性4)。
海爾被稱為 HOPE(海爾開放合作生態系統)的社群管理系統是一個開放的創新生態系統, 67萬名用戶可以與尋求新商業機會的供應商和其他顧客交流(參與,外部屬性5)。任何人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參加競賽(參與,外部屬性5)。
海爾在 Facebook上舉辦了一場全球綠色家庭暢想競賽和一場全球口號大賽。在第一年里, 4位優勝者(收到的參賽口號總數達 20萬條)贏得了中國游的獎勵(社群與大眾,外部屬性2;參與,外部屬性5)。
海爾被譽為過去 13年里中國最有價值的品牌。《快公司》雜志和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Consulting Group)最近都授予其“世界最具創新能力公司”的稱號。實際上,海爾的創新能力高得出奇。例如,該公司目前正在研究最前沿的納米冰箱,可以讓消費者在幾天時間內,利用有關植物生長的高級光學和數學模型在冰箱里創造出食物。
海爾的收益在過去 14年內翻了 4倍。 2013年的銷量增長了 14.3%,達到 295億美元,而其中家用電器總共賣出了 5 500萬臺。
海爾的轉型經驗
一
海爾顛覆傳統的4個出發點
原來企業的定位是以自我為中心,而現在企業的定位不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可以包打天下的單位,而是互聯網的一個節點。一臺電腦什么都不是,但是連上網絡就無所不能;人的大腦有百億神經元,每個神經元都非常愚蠢,但是連起來就非常聰明。企業的定位說到家,是封閉還是開放。傳統企業都是封閉的,我有多少資產,我有多少人,我有多少能力,但是現在企業只是互聯網上的一個節點。
傳統企業是以顧客為導向,也就是比銷售額,看有多少顧客買我的貨,世界500強就是500大,銷售額非常大。但是,現在的導向不是顧客,而是用戶。顧客和用戶有本質的區別,顧客是一次性交易,他同意買了,就是錢和物的交易,而用戶是不斷交互,不斷參與,要創造出最佳用戶體驗。
NO.3 驅動力
我們現在提出“按單聚散人”。這個(創造)用戶的目標能不能完成?能你就來干,不能就讓別人來干,而用戶目標是不動的。傳統企業是按人來定單——這個人很聰明,企業現在不能讓他離開;如果他就這個能力,那就按這個能力給他制定一個目標。企業差不多都是這樣。為什么可以按單聚散人呢?因為現在每個人都是創客,都要跟投創業——有風投來投資,要跟著投資,這樣大家的利益就綁在一起了。
創業人員無邊界。目標定了,創業人員是誰沒關系,誰行誰來。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但是,創業是在海爾這個平臺上進行的。共贏是目的,是各方利益最大化,攸關各方能夠持續協同、共享創造的價值。被稱為“近代政治哲學之父”的馬基雅維利提出:所謂共贏,絕對不是零合博弈,而是所有參與各方都要得利。
二
“三化”海爾顛覆傳統的結果
海爾提出的“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就是對傳統模式進行顛覆。顛覆的結果,就是實現了“三化”。
原來的組織是一層一層的,現在變成平臺了
顛覆了產銷分離制,原來工廠就管生產,生產出來進入銷售渠道,由渠道給我銷售,所以產銷是分離的。
顛覆了雇傭制,原來的員工是被雇傭的,現在不是被雇傭的,而是來做創客的。
這“三化”之間的關系是:
企業平臺化是這個模式的必要條件,如果你不把企業原來的結構重新來過,就不可能做到;
用戶個性化是目的,所有的顛覆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員工創客化是充分條件,沒有員工最大的積極性,不可能實現目的。
海爾的經驗表明,傳統企業要想實現指數級成長,必須轉型為“指數型組織”。
參觀海爾http://www.qdbg.org/
上一篇:任正非:我們并不是要批評科學家發表論文,而是要學會學習
下一篇:原GE中國區副總裁許正:新時代企業輕戰略的“功”與“法”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