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職華為11年,我對任正非的兩個洞悉
2017-03-02 11:28:43 來源: 點擊:
2017年是華為創立30周年,恰逢好友余勝海老師匠心之作《任正非和華為——非常人 非常道》出版,余老師寄來樣書,邀請我結合我對華為10余年的近距離觀察研究,寫一篇讀后感,我雖感力不逮,但恭敬不如從命,借此機會,我結合該書的內容和我在華為工作的親身經歷,簡要談一談我理解的華為,請業界朋友多批評指正。
研讀《任正非和華為——非常人非常道》這本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企業的成長源自于它的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源自于它的核心價值觀,而核心價值觀又源自于領軍人的兩個洞悉:對人性的洞悉、對商業本質的洞悉。華為也不例外,正是任正非的這兩個洞悉,帶領華為走向信息與通信領域的世界之巔,從注冊資金2萬人民幣走向5200億年銷售額。
對人性的洞悉
你對人性的洞悉程度有多深,你的管理水平就有多高。
在華為工作的10余年時間里,因為工作崗位之需,把華為的管理之道輸送給核心價值客戶,從而增強華為與政企高端客戶的粘性,我有機會給那些期待把自己企業建設成本行業“小華為”的企業老板分享華為管理的經驗教訓,在近200場的分享中,我不止一次被問到,任正非為什么能凝聚17萬知識型員工,做到槍聲就是命令,指東打東指西打西?
我的回答是四個字:“分贓文化”。
員工能否干成一件事情,取決于兩者:能力和意愿。華為員工的整體能力水平在業界是比較高的,關鍵是如何把他們的意愿激發出來,而這其中的關鍵點是把公司的事變成員工自己的事。如何干?其實先祖已經給我們很明確的答案。中華民族歷代革命的共同口號都是為了建立一個“大同社會”,通過“打土豪分田地”、“分贓文化”凝聚了想通過雙手改變自己人生的人們。這個邏輯恒久不變,它就是人性!正是基于這個邏輯,任正非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構建的虛擬股權制度,以及隨著市場環境變化、員工代際不同而演變的TUP激勵機制,狙擊戰略競爭對手的重大項目獎機制,破格晉升提名制等,直擊人性——只因為,沒有人和“升官發財”過不去。
利己是人性的本質特征之一,只是有些人通過利己的手段實現利己,有些人通過利他的手段實現利己。我們大部分人選擇了前者,而任正非選擇了后者。通過“分贓文化”,付出最多的是任正非,得到最多的也是任正非。
以我的觀察,“分贓”有三個層面:1、有贓可分;2、有分贓的胸襟;3、有分贓的機制。
1、有贓可分:我仔細研究任正非30年來對管理變革的講話,任正非在華為發展的各個階段都非常強調擴張,時時警惕公司萎縮,萎縮會帶來很大的管理問題,華為必須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有問題也不能停下來,而是在前進中調整,在高速飛馳中換輪胎,在擴張中消化內部矛盾,有時提醒員工作精細化管理的目的,也是為了擴張不陷入混亂。這是因為,華為所在信息與通信領域,是一個看不到邊際的大草原,其廣闊的市場和豐厚的利潤,只要把握好節奏擴張,就會有足夠的“肉”來養“狼”,有“贓”可分是分贓文化得以落實的前提,使得虛擬受限股分紅機制有現實意義。你企業所在的賽道是否具備這個特征?
2、有分贓的胸襟:很多企業老板都想向華為學習如何“分贓”,但到了本企業真正涉及到分贓時,卻給人才預設了很多苛刻的對賭條款,有時候我看到他們的激勵條款,不禁想起小時候街邊的“耍猴”場景,人才感到極大的不信任,怎么會與你一條心去攻打“上甘嶺”?很多人認為任正非是一位“傻老頭”,有錢到處撒,但正是他對人才的出手闊綽,有分贓的胸襟,讓員工內心不安——我就干這點活,老板給這么多錢,得趕緊多做點貢獻,對得起老板,也避免“被華為包養”時間長了變廢了,還是要做出價值。對一群能力本身不錯的知識型員工而言,最不可辜負的是信任!
3、有分贓的機制:去年年底給一家制藥集團型企業的高管團隊講華為管理之道,課間抽煙時一位高管回憶起他在企業20年里最快樂的時光是上個世紀90年代,老板拿著麻袋裝錢來激勵營銷和銷售部,以至于三更半夜他們那棟樓燈火通明,每個人像打了雞血那樣往前沖,遺憾的是,半年之后再也沒有了——因為分贓不均,導致內斗矛盾重重而停止。“不患寡、患不均”,“均”不是“平均”,而是“規則”,需要分贓的機制,這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正如余勝海老師在《任正非和華為——非常人 非常道》中所述,華為建立起一套基于人性基礎之上的四大激勵機制:文化激勵、物質激勵、精神激勵、職業生涯規劃等其它激勵。
對商業本質的洞悉
最近幾年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在互聯網時代,過去的工業科學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已經過時了,現在需要的是創新,是想象力,是顛覆,是超越。任正非認為互聯網還沒有改變事物的本質,現在汽車還必須首先是車子,豆腐必須是豆腐,豆芽必須是豆芽;ヂ摼W主要是解決了信息傳送的速度和廣度的問題,它不能改變事物的本質。不要認為現在是互聯網時代,過去工業管理的科學就都過時了,也不要認為科學管理和創新是對立的。更不能動不動就強調顛覆,而是要老老實實地向西方學習,把管理落地。
為了進一步支撐這個觀點,熱愛讀書的任正非從歷史角度進一步論述:蒸汽機和電力都曾在產業和社會生活中起過革命性的作用,但這些技術革命不是顛覆而是極大地推動了社會和生產的進步;ヂ摼W也不例外,其本質作用在于用信息化改造實體經濟,增強其優質、低成本和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能力,一句話,提升實體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對于華為公司,首先是我們的業務,然后才是用互聯網的方式來支撐,不要搞顛倒了。因此公司不要炒作互聯網精神,應踏踏實實地夯實基礎平臺,實現與客戶、與供應商的互聯互通。
商業的本質就是價值買賣。因此,經過近30年的提煉,華為董事會明確不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也不以其利益相關者(員工、政府、供應商.....)利益最大化為原則,而堅持以客戶利益為核心的價值觀,把“以客戶為中心”作為核心價值觀第一條,驅動員工為之努力奮斗。
客戶的利益所在就是企業生存發展最根本的利益所在,產品路標不是企業自己畫的,而是來自于客戶。聚焦客戶關注的痛點、挑戰和壓力,以客戶痛點為切入點,幫助他們解決面向未來的問題,要讓客戶看到企業能引領這個社會如何變化,致力于提供面向未來的客戶體驗,以客戶為中心就是幫助客戶商業成功。公司的最終目標是商業成功。
客戶是衣食父母,為衣食父母服務本該是常識,但經常被膨脹的心態所拋棄,任正非堅守這個樸實的常識,造就了30年的輝煌,未來只要堅持這個商業常識,會繼續輝煌下去。
是為閱讀余勝海老師《任正非和華為——非常人 非常道》的心得,一本把華為的骨骼和血肉都完整寫出來的好書,向有志于向華為學習管理的企業家朋友們推薦,祝你們奔著成為本行業“小華為”的強企夢早日實現。
本文作者簡介:鄧斌,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原華為公司咨詢部資深顧問,就職于華為11年,對華為有著深入研究與洞察,中國標桿學習俱樂部華為研修項目首席顧問專家、轉型家聯合創始人、“書享界”發起人。
上一篇:雷軍最新演講:商業的王道到底是什么?
下一篇:華為國際化成功的三條經驗:拋棄價格戰、走馬換將的權力基因、做丹柯不做黑寡婦

考察研學聯系方式/參觀預約申請
- 聯系電話:010-52463211
- 聯系手機:13661395399
- 聯系人:萬斌老師
考察公開課推薦
- 2025年公開課考察計劃
- 2025年11月24-25日 對標阿里巴巴&抖音&網易 學企業出海營銷實戰
- 2025年8月21-22日 考察領軍企業出海秘籍 對標華為、聯想、傳音 出海實戰案例
- 2025年5月12-13日 中國企業出海營銷的制勝之道 考察美的、名創優品、希音
- 2025年7月12-13日 北京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京東 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3月28-29日 上海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2月21-22日 深圳專場 對標華為、騰訊學HRBP如何為業務創造價值
- 2025年4月21-22日 揭秘品牌背后的創新營銷密碼 對標小紅書、抖音、瑞幸咖啡、東鵬特飲
- 5月19-20日 對標上海星巴克、東鵬特飲、霸王茶姬、泰山原漿 學習智慧零售打造
- 2025年4月28-29日 走進北京阿里&智譜&京東&華為 對標AI賦能企業增長的新紀元